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學科教育論文 >

身體在場:在體驗中學習

發(fā)布時間:2018-05-18 09:34

  本文選題:學習方式 + 身體在場 ; 參考:《教育發(fā)展研究》2015年22期


【摘要】:變革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目標。學習方式變革的實質在于改變抽象的、符號化的、從書本到書本、遠離事物本身、強調死記硬背與機械訓練的教育現(xiàn)狀,改變忽視學生活動,參與、探究、體驗等身體缺場的教育狀況。學習方式變革的根本在于超越身心二元論哲學認識論的局限,實現(xiàn)科學世界和生活世界、理性與經驗、靈魂與肉體的統(tǒng)一與和諧,喚醒學生對世界的基本經驗、認識和情感,獲得對事物的基本理解。學習方式變革呼喚身體在場的教育,呼喚身心俱在的完整的人的教育。而身體在場的教育又要求學生身心整體投入學習過程,達致邏輯與直覺互補、理智與情感交融、動手與動腦結合的境界。活動學習是身體在場教育的基本方式,其具體方式有知覺學習、體驗學習、交往學習、協(xié)商學習等。通過多樣化身體在場教育的實施,必將重塑學校教育的面貌,再構學校教育的概念。
[Abstract]:The basic goal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s to reform the learning style and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The essence of the change in learning style is to change the abstract, symbolic, from book to book, away from the things themselves, to emphasize rote learning and mechanical training, to change the neglect of student activities, participation, exploration, Experience such as physical lack of education. The change of learning mode lies in transcending the limitation of philosophical epistemology of body and mind dualism, realizing the scientific world and life world, rationality and experience, unity and harmony of soul and body, and arousing students' basic experience, understanding and emotion to the world. Gain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ings. The change of learning style calls for the education of physical presence and the complete education of both body and mind. The education of physical presence also requires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as a whole, to achieve logic and intuition complementary, rational and emotional f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hands and brains. Activity learning is the basic way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cluding perceptual learning, experiential learning, communicative learning, negotiation learning and so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versified physical presence education will reshape the outlook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re-construct the concept of school education.
【作者單位】: 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分類號】:G4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龍海;課堂協(xié)商的一種方法[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0年06期

2 顧錫平;研究性學習的特點及實施[J];教育評論;2001年06期

3 柳棟,王天蓉,汪佳敏,陸愛民,張來春;網(wǎng)上研究性學習中的教師角色[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1期

4 李奇;談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J];遠程教育雜志;2004年01期

5 張勇;學習資源[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4年03期

6 李景岳,陳竹;學習科學的興起與建立[J];熊岳農專學報;1994年01期

7 陸根書,,阮金佑,張萍;元學習與學生學習的改進[J];電力高等教育;1994年01期

8 侯娟;;基于教學設計的學習設計構想初探[J];中小學電教;2008年12期

9 胡亦軍;王彩云;;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思考[J];教師;2013年13期

10 胡為芹,楊曉宏;研究性學習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J];天津教育;200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盧智敏;;論基于網(wǎng)絡的校際協(xié)作學習[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張應國;;基于網(wǎng)絡的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角色的變化及幾點思考[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謝曉芳;;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研究性學習的設計與實踐[A];第三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論文集[C];2004年

4 周之良;;研究學習科學,改善學習狀況[A];2008學術前沿論壇·科學發(fā)展:社會秩序與價值建構——紀念改革開放30年論文集(下卷)[C];2008年

5 付巧英;;淺論任務型教學[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三)[C];2009年

6 陳寧;;一種學習心理模型的理論構建[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李薦;;友善用腦——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的學習科學的新發(fā)展[A];2008學術前沿論壇·科學發(fā)展:社會秩序與價值建構——紀念改革開放30年論文集(下卷)[C];2008年

8 張娜;;國內外學習投入及其學校影響因素研究綜述[A];中國教育學會基礎教育評價專業(yè)委員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2012年

9 尚鮮連;陳靜;牛麗;;泛在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與研究[A];2011高等職業(yè)教育電子信息類專業(yè)學術暨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10 沈德立;白學軍;;實現(xiàn)高效率學習的心理機制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春(作者單位:廣西水利水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做學習型公民 不斷提升人的素質[N];廣西日報;2003年

2 許建華;學習流引擎 教育服務競風流[N];中國教育報;2007年

3 李亞杰;學習:教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石[N];光明日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李茂 編譯;學習也有新智慧[N];中國教師報;2010年

5 天津市天津中學 吳其云;洞悉學生學習的內在規(guī)律[N];中國教育報;2011年

6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韓立福;展示對話學習 煥發(fā)生命活力[N];中國教育報;2012年

7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黃榮懷;智慧學習環(huán)境重塑校園學習生態(tài)[N];中國教育報;2012年

8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 李亦菲;探究性學習[N];中國教育報;2000年

9 肖川;新課程與學習方式變革[N];中國教育報;2002年

10 楊有祥;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N];銅川日報;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曉倩;教師職后研究性學習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2 趙安平;基于3G的移動學習在野外實習中的應用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8年

3 張艷;基于網(wǎng)絡學習方式分析的學習網(wǎng)站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4 劉東;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研究性學習的探索[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5 嚴加平;學習風格的理論與實踐[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6 李玉文;論“研究性學習”理念[D];四川師范大學;2003年

7 楊建民;基于微博的微型學習資源共建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8 程薇;知識生成視角下的工作場所學習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2年

9 林艷;網(wǎng)絡課程中學習資源的生態(tài)化設計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3年

10 王穎超;基于手機的移動學習在美術類院校學生學習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90532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90532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130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