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與行為:教育援藏過程中的組織因素
本文選題:教育援藏 + 制度過程。 參考:《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5年05期
【摘要】:教育援藏有別于對口支援西藏制度體系下的其他部分,有自身獨特的邏輯。誰援藏,在藏期間如何行為,是整個教育援藏的重心。本研究以高等教育援藏干部選派為分析對象,引入制度分析而非政策分析,關(guān)注制度過程中的組織因素,認為教育援藏首先是組織行為。以此基礎(chǔ)對政策約束下的理性算計行為模式進行批評,提出援藏干部選派是組織權(quán)威、組織對援藏的意義構(gòu)建、個人對援藏的理解和收益—成本計算互動的結(jié)果;在藏行為則發(fā)生在具體的組織情境和環(huán)境中,適當(dāng)性行為取代個人理性算計。進一步,展現(xiàn)了高等教育援藏制度過程中的價值邏輯和市場邏輯的沖突,突出制度績效的長效模式而非短期邏輯。
[Abstract]:Education aid to Tibet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parts of Tibet's system of counterpart support, and has its own unique logic.Who helps Tibet, how to act during Tibet, is the whole education aid Tibet center of gravity.This study takes the sele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id cadres as the analysis object, introduces the system analysis rather than the policy analysis, pays attention to the organization factor in the system process, and thinks that the education aid Tibet is first the organization behavior.On this basis, the rational calculation behavior model under the policy constraints is criticized,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se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aid cadres is the result of the organization authority, the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the personal understanding of Tibet aid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enefit and cost calculation.Tibetan behavior takes place in specific organizational situations and environments, and proper sexual behavior replaces individual rational calculation.Furthermore, it shows the conflict between value logic and market logic in the process of higher education aid system, and emphasizes the long-term model of institutional performance rather than short-term logic.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xué)公共管理學(xué)院;西藏大學(xué)政法學(xué)院;
【基金】:西藏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基金一般項目“對口援藏制度過程及創(chuàng)新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4BZZ003] 西藏大學(xué)珠峰學(xué)者人才發(fā)展支持計劃(青年骨干教師)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G52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倪星;原超;;地方政府的運動式治理是如何走向“常規(guī)化”的?——基于S市市監(jiān)局“清無”專項行動的分析[J];公共行政評論;2014年02期
2 謝偉民;賀東航;曹尤;;援藏制度:起源、演進和體系研究[J];民族研究;2014年02期
3 楊明洪;項曉峰;;對口援藏的“華新模式”調(diào)查與分析[J];民族學(xué)刊;201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8條
1 徐巖;范娜娜;陳那波;;合法性承載:對運動式治理及其轉(zhuǎn)變的新解釋——以A市18年創(chuàng)衛(wèi)歷程為例[J];公共行政評論;2015年02期
2 楊志軍;;運動式治理悖論:常態(tài)治理的非常規(guī)化——基于網(wǎng)絡(luò)“掃黃打非”運動分析[J];公共行政評論;2015年02期
3 周碧華;;公共部門激勵扭曲問題研究[J];公共行政評論;2015年02期
4 張帆;;試論“靜動相宜”的中國國家治理[J];公共管理評論;2015年01期
5 楊明洪;;市場化背景下的央企對口援藏制度研究[J];中國藏學(xué);2015年03期
6 楊明洪;項曉峰;;對口援藏的“華新模式”調(diào)查與分析[J];民族學(xué)刊;2015年01期
7 孔凡敏;吳湘玲;;官僚制行政:理論溯源、經(jīng)驗反思與現(xiàn)實適用性[J];南昌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15年04期
8 周雪光;;項目制:一個“控制權(quán)”理論視角[J];開放時代;2015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楚潔;;動員式治理中的政府組織傳播:南京個案[J];重慶社會科學(xué);2009年09期
2 余振,郭正林;中央財政補貼與西藏發(fā)展[J];中國藏學(xué);1998年01期
3 胡鞍鋼,溫軍;西藏現(xiàn)代化發(fā)展道路的選擇問題(下)[J];中國藏學(xué);2001年02期
4 李中鋒;楊明洪;;共享型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研究——以西藏為例[J];中國藏學(xué);2009年02期
5 李國政;彭紅碧;;西藏共享型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的路徑選擇——基于“全國援藏”的視角分析[J];當(dāng)代經(jīng)濟管理;2010年08期
6 賀東航;;中國現(xiàn)代國家的構(gòu)建、成長與目前情勢——來自地方的嘗試性解答[J];東南學(xué)術(shù);2006年04期
7 郭于華;民間社會與儀式國家[J];讀書;1999年09期
8 張虎祥;;動員式治理中的社會邏輯——對上海K社區(qū)一起拆違事件的實踐考察[J];公共管理評論;2006年02期
9 鐘開斌;;對口支援:起源、形成及其演化[J];甘肅行政學(xué)院學(xué)報;2013年04期
10 吳培恭;;多報道橫向聯(lián)系的信息[J];新聞通訊;1984年07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毛龍生;崔平;;為小企業(yè)量“身”定制會計制度[J];無錫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06年02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記者 洪寶光;村集體要花明白錢[N];海南日報;2006年
2 廣西社會科學(xué)院 南寧市委組織部聯(lián)合課題組;新時期基層黨員活動方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N];廣西日報;2006年
,本文編號:17490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749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