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博的青少年心理壓力趨勢預測
本文關鍵詞: 青少年壓力 微博 預測 時間序列 K線圖 出處:《清華大學》2015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青少年們已經成為社會中最有壓力的群體之一,調查顯示,各國的青少年均遭受嚴重的壓力困擾,自殺更是成為青少年的重要死因。因此,及時了解青少年的壓力狀況,預測其可能的心理壓力趨勢,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問題。隨著社交網絡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青睞于使用這種生動的富媒體交互方式來獲取信息及自我表達,這為我們通過微博來獲得青少年的心理壓力信息成為了可能。本文通過微博來預測青少年的心理壓力趨勢,這些壓力預測結果可以對青少年起到預警的作用,有壓力的青少年可以及時調整他們的行為方式,采取合理的應對措施來緩解壓力,以防壓力的長期累積導致嚴重的心理問題。青少年的老師及監(jiān)護者也可以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的壓力狀況,提供及時的個性化指導,幫助青少年們釋放壓力。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幾方面:1.預測青少年下一個時刻的心理壓力值。本文通過對青少年微博中檢測出的壓力數據進行數據聚集、缺失值填補等數據預處理工作,得到了多因素的壓力時間序列。論文采用了多因素時間序列模型來對青少年的壓力變化規(guī)律進行建模,并進一步考慮事件對青少年心理壓力的影響,通過事件趨勢挖掘來得到事件壓力變化模式,此對時間序列模型的預測數據進行修正,從而實現更加準確的預測。實驗結果表明,通過考慮多個壓力因素及事件修正,可以明顯改善預測效果。2.預測青少年下一個時刻的心理壓力值變化;谇嗌倌晷睦韷毫ψ兓c股市價格波動的相似性,論文引入股票趨勢分析中最常用的K線理論來表示青少年的壓力值信息,并通過基于K線的壓力模式匹配,從歷史K線序列中捕捉壓力趨勢變化信號,實現了對下一個時刻的壓力值變化趨勢的預測,即壓力增大、減小還是不變。實驗表明基于K線的壓力值變化趨勢預測模型的預測誤差為16.21%,優(yōu)于其它幾種趨勢分析方法。3.預測青少年未來的心理壓力變化幅度。論文通過K線理論,結合模糊的數據表示來預測青少年未來的心理壓力變化幅度,即青少年未來的壓力峰值或波谷,和其距離壓力峰值或波谷的時間跨度。論文采用了基于統計和聚類的兩種方法來確定模糊集的隸屬度函數,并通過模糊決策樹從模糊壓力時間序列中發(fā)現壓力變化規(guī)則,據此實現對壓力變化幅度的預測。實驗結果表明了基于模糊K線的預測模型的有效性。
[Abstract]:Teenager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tressful groups in society. Surveys show that young people in all countries are suffering from serious stress problems, and suicid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ause of death among teenagers. Predicting the possible trend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issu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networks, more and more teenagers prefer to use this vivid rich media interaction to obtain information and self-expression. This makes it possible for us to obtain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information of teenagers through Weibo. This paper predicts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trends of teenagers through Weibo. These stress prediction results can serve as a warning to teenagers. Under pressure, teenagers can adjust their behavior in a timely manner and take reasonable measures to relieve the stress. To prevent the long-term accumulation of stress leading to ser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dolescent teachers and guardians can als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tress situation of teenagers, provide timely personalized guidance, The main research work of this paper 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Predict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of teenagers at the next moment. Based on the data preprocessing work such as missing value filling, the multi-factor stress time series is obtained. In this paper, the multi-factor time series model is used to model the changing law of adolescent stress. Furthermore,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events on adolescents' psychological stress, the change pattern of event stress is obtained through event trend mining, which modifies the prediction data of time series model and realizes more accurate prediction. By considering several stress factors and event correction, the prediction effect can b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2. To predict the change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value of teenagers at the next moment. Based on the similarity between adolescent psychological pressure change and stock market price fluctuation, In this paper, the most commonly used K-line theory in stock trend analysis is introduced to express the pressure value information of teenagers, and through K-line based stress pattern matching, the change signal of pressure trend is captured from the historical K-line sequence. The prediction of the change trend of the pressure value at the next moment is realized, that is, the pressure increas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iction error of the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K line is 16.21, which is superior to other trend analysis methods .3.The range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change of teenagers in the future is predicted. Combined with fuzzy data expressions to predict the range of future psychological stress among teenagers, that is, the peak or trough of future stress among teenagers. In this paper, two methods based on statistics and clustering 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membership function of fuzzy sets, and the rules of pressure change are found from fuzzy pressure time series by fuzzy decision tre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fuzzy K line is effective.
【學位授予單位】:清華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84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范兆蘭,王文革;青少年心理斷乳發(fā)展過程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學;2001年05期
2 馬暉,張遠智;初探網絡成癮對青少年心理和行為的影響[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5年13期
3 蘇萍;;青少年心理:正常抑或異常?[J];社會觀察;2006年01期
4 劉侃;;258例青少年心理咨詢情況分析[J];中國醫(yī)學文摘(兒科學);2007年03期
5 李勇;李佳音;;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亟待加強[J];人民公安;2009年08期
6 魏宏純;;網絡文化對青少年心理的負面影響及其修正[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7 徐丹;王明;;淺談時尚廣告對青少年心理的影響[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3年07期
8 陳仙梅;;非正式規(guī)范對兒童青少年心理的影響[J];應用心理學;1992年02期
9 徐勝三;試論當前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特點與教育[J];山東青少年研究;1994年03期
10 ;山東省第二屆青少年心理咨詢研討會在青島召開[J];山東青少年研究;199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佐斌;;互聯網對青少年心理與行為的影響[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2 艾娟;;論大眾文化對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負面影響[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江西贛南師院課題組;;《社會、家庭、學校與青少年心理》研究[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四卷)[C];2005年
4 許懷國;;論紅十字運動對青少年心理的健康發(fā)展的幫助[A];第二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白麗娟;張克讓;;對加強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思考[A];中國首屆心理咨詢師大會暨心理危機干預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熊猛;葉一舵;;中國背景下青少年心理資本的結構與功能[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7 龔玲;張大均;楊念;王金良;;青少年心理素質量表修訂及其常模制定[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8 馬建瑞;;青少年心理適應與對策[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9 蘭繼軍;李苑;游旭群;;飛行員心理選拔與訓練對提升青少年心理素質的啟示[A];中國夢·航空夢—青少年航空科普教育——首屆中國航空科普教育大會論文集[C];2014年
10 侯杰泰;;香港學生自我觀與學業(yè)成績的因果關系[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溫源;地震災區(qū)青少年心理輔導基金設立[N];光明日報;2010年
2 傅蓮 林以勤 顧生庚;“陽光心港”青少年心理咨詢網開通[N];常州日報;2005年
3 韓彤;港澳七成青少年心理處于亞健康[N];法制日報;2003年
4 記者 王祖翠;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N];湖北科技報;2005年
5 本報記者 謝廷軍;廣州首屆青少年心理素質研討會將舉行[N];信息時報;2000年
6 趙麗娜;青少年心理研究與咨詢中心成立[N];蚌埠日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張新德;網絡對青少年心理有影響[N];長春日報;2006年
8 李知;青少年心理與行為的發(fā)展特點[N];長春日報;2006年
9 白瀛;全國青少年心理專家講壇啟動[N];人民日報;2007年
10 郭新文邋程守勤;家庭是否完整對青少年心理影響巨大[N];家庭醫(yī)生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義萍;基于微博的青少年心理壓力趨勢預測[D];清華大學;2015年
2 孔慶勝;濟寧市青春中前期青少年心理行為、個性特征發(fā)育的雙生子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楊義德;論哈里·波特的人物形象對我國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意義[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2 董飛翠;強化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干預技術:現實療法應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
3 楊其其;汶川震災后青少年心理精神重建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4 張夢迪;青少年心理處境現狀及其與社會支持和社會適應的關系[D];河南大學;2013年
5 付繼玲;視屏時間與青少年心理病理癥狀關系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6 胡雯潔;單親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歸因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5272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527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