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我的老師
本文關(guān)鍵詞:他們是我的老師 出處:《人民教育》2015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新基礎教育 教育學派 學校改革 三人行 我?guī)?/b> 教育學研究 教育學者 童年經(jīng)歷 創(chuàng)造教育 第二年
【摘要】:正在我和"生命·實踐"合作校的校長們共處的十多年中,我一直被他們尊稱為"老師"。這次,我發(fā)自心底要尊敬地稱他們一聲"老師"!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何況我們是十多個人共行,何況我們共行了十多年!"新基礎教育"研究和"生命·實踐"教育學派,雖然由我醞釀、首先提出并始終作為總策劃人在行動,但它實在是一個艱難的事業(yè)。最難之處,恰恰在于要有學校改革的實踐來證實。這是一個需要用學校的實踐變革,來證明其可行
[Abstract]:Is I and the "life practice" cooperative school principals. In more than 10 years, I have been known for their "teacher". This time, I want to respect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 to call them a "teacher"! "Confucius said three of us are walking together there must be my teacher", but we were more than 10 people were treated besides, we have performed more than 10 years! "New basic education" and "life practice" education school, although I brew, first proposed and always as the general planning of people in action, but it is really a difficult career. The most difficult place, it is to have the practice of school reform to confirm. This is a need for the practice of the school reform, to prove its feasibility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
【分類號】:G451
【正文快照】: 們每天面對著數(shù)以千百計的少年兒童和家長的渴望。教育的良心——對人、對兒童、對未來、對民族的大愛,在學校里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是他們教我讀懂了教育的良心,讀懂了教育改革的根本希望在學校,從而更加堅信:凡不在乎學校、不關(guān)切師生真實生命存在與發(fā)展的教育改革,都難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新基礎教育”教師發(fā)展指導綱要》簡介[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04期
2 邵蘭芳;;與“新基礎教育”的美麗相遇[J];基礎教育;2010年03期
3 葉瀾;;略論“新基礎教育”研究之路的若干特征[J];基礎教育;2011年02期
4 鞏發(fā);學生學會做人比學會求知更重要——面向21世紀新基礎教育的思考[J];企業(yè)文化;2000年04期
5 楊四耕;當代新基礎教育的生命美學觀及其方法論意義[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年06期
6 林碧英;讓學生逐漸成為自己發(fā)展的主人——論葉瀾教授“新基礎教育”之五[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01年01期
7 林良章;“新基礎教育”:素質(zhì)教育中的一朵奇葩[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01年03期
8 葉瀾;“面向21世紀新基礎教育”探索性研究理論綱要[J];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02期
9 蘇忱;教育科學研究如何走出高原——發(fā)展至今的“新基礎教育探索性研究”給我們的啟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02期
10 張洪高;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鮮明的人文傾向[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2年12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計琳 沈祖蕓;“新基礎教育”15年研究成果發(fā)布[N];中國教育報;2009年
2 張向眾;“新基礎教育”修筑基礎教育新路[N];中國教育報;2007年
3 中國教育報刊社 翟晉玉;“新基礎教育”:現(xiàn)代型學校的創(chuàng)建[N];社會科學報;2007年
4 當代著名教育學者、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 葉瀾;好課的基本要求[N];中國教師報;2013年
5 本報通訊員 曹奕;一個堅持14年的“智慧選擇”[N];江蘇教育報;2012年
6 本報記者 伶豫;把教育當做幸福的生活[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7 記者 王勁松;“新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開發(fā)的研究與實驗”開題[N];光明日報;2002年
8 張炳升;催生我國本土化教育學理論[N];光明日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金志明;決戰(zhàn)課堂[N];中國教育報;2000年
10 黃州區(qū)赤壁中心學校 張蕓;在學習中收獲 在研修中提高[N];黃岡日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鄧艷紅;以新基礎教育引領西部農(nóng)村的和諧發(fā)展[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李海蓉;“新基礎教育”的生命教育觀之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郭芬;“新基礎教育”理論下初中數(shù)學“五還”教學的實驗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9年
3 余少華;保守主義視角下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之檢討[D];廣州大學;2009年
4 王昊寧;從“新基礎教育”視角看資深教師發(fā)展[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5 韓云雷;小學生家庭作業(yè)情況調(diào)查分析[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4138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413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