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公平亟待深度范式轉型——“就近入學”政策背后的社會學觀察
本文關鍵詞:中國教育公平亟待深度范式轉型——“就近入學”政策背后的社會學觀察 出處:《教育發(fā)展研究》2015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教育公平 “就近入學”政策 范式轉型 社會學
【摘要】:通過對底層社會中兩個孩子"就近入學"與"異地擇校"兩種不同教育選擇模式的田野比較觀察,揭示出當下中國"就近入學"政策背后的發(fā)展困局與深層危機:在現(xiàn)有教育資源不均衡分布的狀態(tài)下,"就近入學"政策逐步與住房的空間分異、階層區(qū)隔相匹配而形成了明顯的教育層化格局,進而導致教育再生產(chǎn)意義上的階層復制與流動固化。為此,亟待呼吁中國教育公平通過"差異補償"和"實質公正"的政策升級加速實現(xiàn)從"機會公平"向"質量公平"的深度范式轉型。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observation of the two different modes of educational choice of the two children in the underclass society, that is, "the nearest school entrance" and "the school choice in different place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and the deep crisis behind the "nearest entrance" policy in China: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the existing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 "nearest entrance" policy is gradually different from the space of housing. The stratum compartmentalization matches to form the obvious educational stratification pattern, which leads to the stratum duplication and flow solidification in the sense of education reproduction. It is urgent to call on Chinese educational fairness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opportunity equity" to "quality equity" through the policy upgrading of "difference compensation" and "substantial justice".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3JZD043)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社會學)(13ASH005) 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2BS1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G521
【正文快照】: 一、兩個底層孩子的敘事:“就近入學”與“異地擇校”15歲的男孩楊光是云鄉(xiāng)九年一貫制學校中九年級的學生,因為成績一直處于全班倒數(shù)十名內(nèi),所以在屢次的座次編排中都理所當然地被排到后面,楊光已經(jīng)從內(nèi)心深處習慣和認同了教室空間內(nèi)的這種赤裸裸的不平等隔離。他說這就是班級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陳卓;;教育場域中的懲罰與欺辱:一個比較的視角[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6期
2 鄭磊;王思檬;;學校選擇、教育服務資本化與居住區(qū)分割——對“就近入學”政策的一種反思[J];教育與經(jīng)濟;2014年06期
3 王玉峰;;新生代農(nóng)民工市民化的現(xiàn)實困境與政策分析[J];江淮論壇;2015年02期
4 鄔志輝;;大城市郊區(qū)義務教育的空間分異與治理機制[J];人民教育;2014年06期
5 胡君進;;學校與規(guī)訓社會的誕生[J];重慶高教研究;2014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鄔志輝;姜超;;人的城鎮(zhèn)化:內(nèi)涵、要素與教育能為[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4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丁學森;;新型城鎮(zhèn)化下對城市義務教育資源承載力的省思[A];“新城鎮(zhèn)化背景下義務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機制研究”2014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2 姜超;鄔志輝;;人的城鎮(zhèn)化:內(nèi)涵、要素與教育能為[A];“新城鎮(zhèn)化背景下義務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機制研究”2014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釙;;同伴特征與初中學生成績的多水平分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9年04期
2 王軼軍;鄭思齊;龍奮杰;;城市公共服務的價值估計、受益者分析和融資模式探討[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7年04期
3 申兵;;“十二五”時期農(nóng)民工市民化成本測算及其分擔機制構建——以跨省農(nóng)民工集中流入地區(qū)寧波市為案例[J];城市發(fā)展研究;2012年01期
4 谷一楨;鄭思齊;;軌道交通對住宅價格和土地開發(fā)強度的影響——以北京市13號線為例[J];地理學報;2010年02期
5 孟憲生;關鳳利;;市民化視角下統(tǒng)籌推進新生代農(nóng)民工就業(yè)轉型研究[J];管理現(xiàn)代化;2011年06期
6 徐紹史;;國務院關于城鎮(zhèn)化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2013年6月26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J];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2013年04期
7 郭青;;關于推動新生代農(nóng)民工融入城市相關問題的分析[J];河北學刊;2011年03期
8 陳友華;方長春;;社會分層與教育分流——一項對義務教育階段“劃區(qū)就近入學”等制度安排公平性的實證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01期
9 劉光輝;張建武;;新生代農(nóng)民工就業(yè)情況調查分析——基于天津、重慶的企業(yè)調查數(shù)據(jù)[J];宏觀經(jīng)濟研究;2011年11期
10 陸銘;張爽;;“人以群分”:非市場互動和群分效應的文獻評論[J];經(jīng)濟學(季刊);2007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欣;;淺談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公平和均衡發(fā)展策略研究[J];時代教育;2014年08期
2 陳勇;;基于教育公平視角的資助育人工作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4年07期
3 付昊東;張雨田;張鶴;;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研究——基于北京大學和吉林大學的調查數(shù)據(jù)[J];經(jīng)濟視角(上旬刊);2014年02期
4 藍秋香;林榮日;;中小學教師對待的公平問題研究[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2年07期
5 王兆t,
本文編號:14113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411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