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存危機來臨還是高等教育普及開始——大學慕課研究與實踐的轉向與未來走向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存危機來臨還是高等教育普及開始——大學慕課研究與實踐的轉向與未來走向
【摘要】:慕課是課程環(huán)境、課程條件和課程技術等課程變革因素發(fā)展到變革階段時應課程發(fā)展需求而形成的課程新形態(tài)。該文從大學使命、課程功能和高等教育普及的視角,比較了慕課等線上課程形態(tài)與線下課程形態(tài)在課程功能實現(xiàn)方面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分析了課程功能、大學使命和高等教育發(fā)展之間的關系,探究了慕課在大學的課程功能、大學使命和高等教育發(fā)展中的現(xiàn)實與潛在價值,證實了慕課可以幫助大學履行新的使命而不是帶來生存危機,可以推動高等教育普及尤其是弱勢或邊緣群體的高等教育機會而不是引發(fā)教育變革,提出慕課應由與大學內部線下課程競爭轉向發(fā)揮優(yōu)勢服務大學外部群體,應由挑戰(zhàn)既有高等教育體系轉向推動高等教育普及和提升弱勢與邊緣群體的高等教育機會,建議慕課研究和慕課實踐跨出線下課程的邊界,實現(xiàn)課程在大學使命和高等教育發(fā)展中尚未實現(xiàn)的功能。
【作者單位】: 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哈爾濱商業(yè)大學;
【分類號】:G434
【正文快照】: 2012年,被稱為慕課元年。2014年,慕課平臺已有近200個國家的注冊生,其中2/3來自美國和西歐地區(qū)、6%來自巴西、5%來自印度、4%來自中國[1]。在國內,慕課正在成為課程研究者和課程實踐者關注的熱點。有人認為慕課正在引發(fā)著一場學習和教育革命,是“印刷術發(fā)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王迎;劉驚鐸;韓艷輝;;MOOCs在中國發(fā)展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J];中國電化教育;2014年01期
2 胡藝齡;陳婧雅;顧小清;吳忭;;MOOCs在教育均衡中的挑戰(zhàn)及應對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14年07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高文杰;;面向MOOC的高職教育機遇與路徑研究[J];成人教育;2014年07期
2 何博;王祖源;;慕課式混合學習在物理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以大數據為視角[J];物理與工程;2014年S1期
3 楊剛;胡來林;;MOOC對我國高校網絡課程建設影響的理性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15年03期
4 徐曼;;MOOC和翻轉課堂的發(fā)展對高職外語教學的影響[J];新課程(下);2014年11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童金皓,邊玉芳;網絡學習中的自我效能感[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05年03期
2 韓艷輝;;應用ADDIE模型進行多媒體互動英語學習資源的教學設計——對純在線非正式學習環(huán)境的個案研究[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10年01期
3 顧小清;胡藝齡;蔡慧英;;MOOCs的本土化訴求及其應對[J];遠程教育雜志;2013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課程形態(tài)的“四個活性因素”——理解、溝通、主體參與、互動[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03年06期
2 趙慧君,李建群;試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教師角色的轉變[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3年12期
3 何娟,童隆,張薇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相關課程形態(tài)的關系分析[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7期
4 潘新和;;課程形態(tài):說、寫的聯(lián)絡與離異——中國寫作教育史研究札記之三[J];寫作;1997年10期
5 朱琴;;基于整合理念的校本課程形態(tài)多樣化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4年23期
6 石淑玲;;讓研究性學習滲透于勞技教育之中[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09年07期
7 張宇;;以“生”為本,開發(fā)特色校本課程[J];現(xiàn)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0年03期
8 張劍平;;“以閱讀為中心”課程形態(tài)下的習作訓練[J];小學教學設計;2010年13期
9 高振宇;;兒童哲學的中國化:問題與路徑[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08期
10 蔣菡芙;;基于課程形態(tài)視角的高校研究性學習探討[J];科技信息;2009年3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冀芳;不同課程形態(tài)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行為現(xiàn)狀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2290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229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