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家-教交往沖突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16 02:40
良好的家-教關系是保證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要前提,是凝聚教育力量、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更是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對教育提出的時代要求。而交往作為人類特有的社會活動和存在方式,不僅是聯(lián)結家長和教師的重要紐帶,更是維系家-教關系、實現(xiàn)家-教共育的重要手段。因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fā)育未成熟、對家長和教師的依賴性較強,雙方間的交往更為密切;另外,小學作為學生成長中的奠基階段,家-教交往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及人格形成也至關重要。但在現(xiàn)實的交往過程中,小學家長和教師間往往存在著諸多不和諧的現(xiàn)象,這對構建協(xié)同發(fā)展的教育共同體構成了巨大的挑戰(zhàn)。因此,正視并預防小學家-教交往沖突成為當今時代亟需面對的問題。本研究主要以交往行為理論、交疊影響域理論、社會沖突理論為理論基礎,選取L市3所縣市及4所鄉(xiāng)鎮(zhèn)小學中的630名家長和324名教師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和訪談的方式對小學家-教交往沖突的認識、表現(xiàn)形式、表現(xiàn)水平、處理方式、成因及影響做現(xiàn)狀調查,然后在此基礎上以調查中的沖突樣本為主要分析對象,從交往環(huán)境、交往觀念、交往方式、交往時機、交往態(tài)度、交往內容六層面總結家-教交往沖突的特點,并剖析該特點呈現(xiàn)的原因,進而提出預防及解決...
【文章來源】:遼寧師范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9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小學家-教交往沖突的功能認識本題主要是了解小學家長和教師對沖突功能的認知
遼寧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2圖2-1對沖突問題的責任認識(家長卷)圖2-2對沖突問題的責任認識(教師卷)本題主要是調查家長和教師對沖突問題的責任認識,根據(jù)圖2-1可看出,在家長群體中43.6%的家長認為沖突事件的主體負責者是教師,14.3%的家長把沖突的責任歸于自身;34.9%的家長認為沖突的產(chǎn)生并不是由一方所導致的,雙方都應負主要責任;另外,7.1%的家長表示沖突本身就難以界定,很難說清誰負主要責任。圖2-2表明在教師群體中,39.4%教師把家長當作引發(fā)沖突的主要來源;11.0%的老師認為教師作為具備專業(yè)素養(yǎng)的教育者理應處理好與家長的關系,如若產(chǎn)生沖突或矛盾,教師應負主要責任;42.7%的教師認為沖突的發(fā)生是由家長和教師共同導致的;還有一小部分教師認為說不請是誰的責任。通過以上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結果可看出,約一半家長認為家-教交往沖突的發(fā)起者為教師;同樣,約一半的教師認為沖突的發(fā)起者為家長。雖然在家長和教師交往過程中,會有一部分是因對方引發(fā)的不愉快,但也難免是雙方責任所致;谝陨蠑(shù)據(jù)可推斷家長和教師的自我責任意識感較低,甚至有責任推諉的現(xiàn)象。
遼寧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2圖2-1對沖突問題的責任認識(家長卷)圖2-2對沖突問題的責任認識(教師卷)本題主要是調查家長和教師對沖突問題的責任認識,根據(jù)圖2-1可看出,在家長群體中43.6%的家長認為沖突事件的主體負責者是教師,14.3%的家長把沖突的責任歸于自身;34.9%的家長認為沖突的產(chǎn)生并不是由一方所導致的,雙方都應負主要責任;另外,7.1%的家長表示沖突本身就難以界定,很難說清誰負主要責任。圖2-2表明在教師群體中,39.4%教師把家長當作引發(fā)沖突的主要來源;11.0%的老師認為教師作為具備專業(yè)素養(yǎng)的教育者理應處理好與家長的關系,如若產(chǎn)生沖突或矛盾,教師應負主要責任;42.7%的教師認為沖突的發(fā)生是由家長和教師共同導致的;還有一小部分教師認為說不請是誰的責任。通過以上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結果可看出,約一半家長認為家-教交往沖突的發(fā)起者為教師;同樣,約一半的教師認為沖突的發(fā)起者為家長。雖然在家長和教師交往過程中,會有一部分是因對方引發(fā)的不愉快,但也難免是雙方責任所致。基于以上數(shù)據(jù)可推斷家長和教師的自我責任意識感較低,甚至有責任推諉的現(xiàn)象。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家校共育的現(xiàn)實困境與路徑選擇——基于社會互賴理論視角[J]. 閆敏,魏戈. 少年兒童研究. 2020(04)
[2]微信互動實踐視角下的家校共育[J]. 鄭杏月,武新慧. 教學與管理. 2020(07)
[3]新時代家校合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楊揚. 教學與管理. 2020(03)
[4]“三度”“三力”,構建家校協(xié)同共育評價機制[J]. 張周. 人民教育. 2020(02)
[5]系統(tǒng)論視域下的家校合作:目標、類型與活動規(guī)劃[J]. 張霄. 教育科學研究. 2019(12)
[6]家;硬涣嫉脑蚍治雠c對策研究[J]. 邊玉芳,周欣然. 中國教育學刊. 2019(11)
[7]附屬型家校互動的文化困境及其突破[J]. 程肇基.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6)
[8]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治理的主體性分析與建構[J]. 蘇聰聰.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9(29)
[9]新時期高職院校師生沖突管理制度與政策研究[J]. 熊蕊,張洪春. 湖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9(03)
[10]家校微信群中教師的角色定位思考[J]. 張寧,周曉欣. 教學與管理. 2019(24)
碩士論文
[1]溝通行動理論視角下家校微信溝通問題研究[D]. 李娜.遼寧師范大學 2019
[2]鄉(xiāng)村教師責任泛化問題研究[D]. 林發(fā)艷.貴州師范大學 2019
[3]民辦學校家校沖突研究[D]. 王玨.南京師范大學 2019
[4]農村小學家校合作的責任邊界研究[D]. 范靜雅.東北師范大學 2019
[5]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角色分工研究:角色期望與感知的視角[D]. 張丹丹.東北師范大學 2019
[6]家校沖突問題及對策研究[D]. 鄧冰清.華中師范大學 2018
[7]小學家校沖突及其緩解策略研究[D]. 劉愛鋼.湖南科技大學 2017
[8]小學中教師與家長的沖突與合作的研究[D]. 馮燕.四川師范大學 2017
[9]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研究[D]. 張昕.河北大學 2017
[10]科塞沖突管理理論視域下的大學生沖突管理研究[D]. 項娟.閩南師范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232192
【文章來源】:遼寧師范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9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小學家-教交往沖突的功能認識本題主要是了解小學家長和教師對沖突功能的認知
遼寧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2圖2-1對沖突問題的責任認識(家長卷)圖2-2對沖突問題的責任認識(教師卷)本題主要是調查家長和教師對沖突問題的責任認識,根據(jù)圖2-1可看出,在家長群體中43.6%的家長認為沖突事件的主體負責者是教師,14.3%的家長把沖突的責任歸于自身;34.9%的家長認為沖突的產(chǎn)生并不是由一方所導致的,雙方都應負主要責任;另外,7.1%的家長表示沖突本身就難以界定,很難說清誰負主要責任。圖2-2表明在教師群體中,39.4%教師把家長當作引發(fā)沖突的主要來源;11.0%的老師認為教師作為具備專業(yè)素養(yǎng)的教育者理應處理好與家長的關系,如若產(chǎn)生沖突或矛盾,教師應負主要責任;42.7%的教師認為沖突的發(fā)生是由家長和教師共同導致的;還有一小部分教師認為說不請是誰的責任。通過以上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結果可看出,約一半家長認為家-教交往沖突的發(fā)起者為教師;同樣,約一半的教師認為沖突的發(fā)起者為家長。雖然在家長和教師交往過程中,會有一部分是因對方引發(fā)的不愉快,但也難免是雙方責任所致;谝陨蠑(shù)據(jù)可推斷家長和教師的自我責任意識感較低,甚至有責任推諉的現(xiàn)象。
遼寧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2圖2-1對沖突問題的責任認識(家長卷)圖2-2對沖突問題的責任認識(教師卷)本題主要是調查家長和教師對沖突問題的責任認識,根據(jù)圖2-1可看出,在家長群體中43.6%的家長認為沖突事件的主體負責者是教師,14.3%的家長把沖突的責任歸于自身;34.9%的家長認為沖突的產(chǎn)生并不是由一方所導致的,雙方都應負主要責任;另外,7.1%的家長表示沖突本身就難以界定,很難說清誰負主要責任。圖2-2表明在教師群體中,39.4%教師把家長當作引發(fā)沖突的主要來源;11.0%的老師認為教師作為具備專業(yè)素養(yǎng)的教育者理應處理好與家長的關系,如若產(chǎn)生沖突或矛盾,教師應負主要責任;42.7%的教師認為沖突的發(fā)生是由家長和教師共同導致的;還有一小部分教師認為說不請是誰的責任。通過以上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結果可看出,約一半家長認為家-教交往沖突的發(fā)起者為教師;同樣,約一半的教師認為沖突的發(fā)起者為家長。雖然在家長和教師交往過程中,會有一部分是因對方引發(fā)的不愉快,但也難免是雙方責任所致。基于以上數(shù)據(jù)可推斷家長和教師的自我責任意識感較低,甚至有責任推諉的現(xiàn)象。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家校共育的現(xiàn)實困境與路徑選擇——基于社會互賴理論視角[J]. 閆敏,魏戈. 少年兒童研究. 2020(04)
[2]微信互動實踐視角下的家校共育[J]. 鄭杏月,武新慧. 教學與管理. 2020(07)
[3]新時代家校合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楊揚. 教學與管理. 2020(03)
[4]“三度”“三力”,構建家校協(xié)同共育評價機制[J]. 張周. 人民教育. 2020(02)
[5]系統(tǒng)論視域下的家校合作:目標、類型與活動規(guī)劃[J]. 張霄. 教育科學研究. 2019(12)
[6]家;硬涣嫉脑蚍治雠c對策研究[J]. 邊玉芳,周欣然. 中國教育學刊. 2019(11)
[7]附屬型家校互動的文化困境及其突破[J]. 程肇基.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6)
[8]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治理的主體性分析與建構[J]. 蘇聰聰.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9(29)
[9]新時期高職院校師生沖突管理制度與政策研究[J]. 熊蕊,張洪春. 湖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9(03)
[10]家校微信群中教師的角色定位思考[J]. 張寧,周曉欣. 教學與管理. 2019(24)
碩士論文
[1]溝通行動理論視角下家校微信溝通問題研究[D]. 李娜.遼寧師范大學 2019
[2]鄉(xiāng)村教師責任泛化問題研究[D]. 林發(fā)艷.貴州師范大學 2019
[3]民辦學校家校沖突研究[D]. 王玨.南京師范大學 2019
[4]農村小學家校合作的責任邊界研究[D]. 范靜雅.東北師范大學 2019
[5]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角色分工研究:角色期望與感知的視角[D]. 張丹丹.東北師范大學 2019
[6]家校沖突問題及對策研究[D]. 鄧冰清.華中師范大學 2018
[7]小學家校沖突及其緩解策略研究[D]. 劉愛鋼.湖南科技大學 2017
[8]小學中教師與家長的沖突與合作的研究[D]. 馮燕.四川師范大學 2017
[9]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研究[D]. 張昕.河北大學 2017
[10]科塞沖突管理理論視域下的大學生沖突管理研究[D]. 項娟.閩南師范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2321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23219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