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迪厄的教育再生產理論評析
發(fā)布時間:2017-07-31 14:29
本文關鍵詞:布迪厄的教育再生產理論評析
更多相關文章: 布迪厄 再生產 教育再生產理論 現(xiàn)實意義
【摘要】:20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教育發(fā)展迅速。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世界格局趨于穩(wěn)定,西方各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經濟的突飛猛進帶動了教育的高速發(fā)展,不僅初、中等教育得到普及,而且高等教育在規(guī)模不斷擴展的同時質量也在不斷提高。于是,人們期望通過教育來實現(xiàn)社會的變革,從而實現(xiàn)個體的發(fā)展和社會階層的流動,最終消除社會的不平等。但是人們逐漸發(fā)現(xiàn)教育的發(fā)展并沒有帶來他們所期待的結果,不平等現(xiàn)象依然存在。于是,有學者開始重新研究教育的功能,他們發(fā)現(xiàn)在教育面前并非是人人平等,而且教育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平等現(xiàn)象。在諸多研究教育不平等的理論中,布迪厄的教育再生產理論占有非常獨特的地位。 布迪厄認為,教育是一種再生產過程,它并不能消除社會的不平等,反而有助于維持和加強這種不平等。教育以其自身的相對獨立性,不僅通過文化的再生產實現(xiàn)了社會的再生產,而且使之合法化。布迪厄的教育再生產理論改變了人們對教育的傳統(tǒng)看法,同時為研究教育的功能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本文系統(tǒng)地介紹了布迪厄教育再生產理論的內容,力求探討教育是通過何種途徑和機制進行再生產的,并做出評價,同時分析了布迪厄教育再生產理論在我國的現(xiàn)實意義,希望促進我國教育特別是農村教育的發(fā)展。 本文共分為五個部分:導論部分、布迪厄的學術生涯部分、布迪厄的教育再生產理論部分、布迪厄教育生產理論的評價部分、布迪厄教育再生產理論在中國的現(xiàn)實意義部分。 導論部分主要對本論文的選題緣起、選題目的和意義、研究現(xiàn)狀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進行了分析。第一章是本文的基礎部分,通過簡述布迪厄獨特的成長經歷,分析了早期生活對布迪厄思想的影響。第二章是布迪厄教育再生產理論的主要內容,這一部分首先探討了布迪厄教育再生產理論的社會背景、理論淵源,其次從教育行動、教育權威、教育工作、教育系統(tǒng)四個方面系統(tǒng)闡述了教育再生產理論的邏輯基礎,然后在此基礎上全面分析了教育再生產的過程,,最后論述了教育是如何從文化再生產導致社會再生產的。第三章是對教育再生產理論的評價,一方面,布迪厄教育再生產理論的貢獻是巨大的,它不僅豐富了教育社會學的研究內容,為教育不平等問題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扭轉了社會人類學文化研究的方向,而且超越了主觀主義和客觀主義的二元對立;另一方面,布迪厄的教育再生產理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忽視了教育的其它功能,忽視了教育的能動性和變革性,并且教育再生產理論是根基于法國社會的理論,其普遍適用性值得商榷。此外,它還帶有社會決定論的色彩。第四章是布迪厄教育再生產理論在中國的現(xiàn)實意義。該章分析了我國教育中的再生產現(xiàn)象,并從布迪厄的教育再生產理論中得到啟示,以期促進我國教育的發(fā)展。
【關鍵詞】:布迪厄 再生產 教育再生產理論 現(xiàn)實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40
【目錄】: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導論10-16
- 一、 選題緣起10-11
- (一) 選題首先是個人興趣的需要10
- (二) 教育再生產成為理論研究熱點10-11
- (三) 選題是我國社會現(xiàn)實和改革的需要11
- 二、 選題目的和意義11-12
- 三、 研究現(xiàn)狀12-14
- (一) 國外關于布迪厄教育再生產理論的研究現(xiàn)狀12-13
- (二) 國內關于布迪厄教育再生產理論的研究現(xiàn)狀13-14
-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14-16
- (一) 研究思路14-15
- (二) 研究方法15-16
- 第一章 布迪厄的學術生涯16-20
- 一、 來自外省的陌生人:從小山村到法國高等師范學院16-17
- 二、 布迪厄的職業(yè)生涯:從阿爾及利亞到法蘭西學院17-19
- 三、 布迪厄與教育19-20
- 第二章 布迪厄的教育再生產理論20-38
- 一、 布迪厄教育再生產理論的社會背景及思想淵源20-23
- (一) 布迪厄教育再生產理論的社會背景20-21
- (二) 布迪厄教育再生產理論的思想淵源21-23
- 二、 布迪厄教育再生產理論的邏輯基礎23-28
- (一) 教育行動:一種符號暴力24-25
- (二) 教育權威:符號暴力的有力保障25-26
- (三) 教育工作:保持秩序26-27
- (四) 教育系統(tǒng):獨立帶來的依附27-28
- 三、 教育再生產的內涵及其實現(xiàn)機制28-37
- (一) 入學選拔的社會機制28-31
- (二) 學校場域的教育再生產31-34
- (三) 教育的淘汰機制34-36
- (四) 不平等的合法化36-37
- 四、 教育再生產的結果:從文化再生產到社會再生產37-38
- 第三章 對布迪厄教育再生產理論的評價38-43
- 一、 布迪厄教育再生產理論的貢獻38-40
- (一) 豐富了教育社會學的研究內容38
- (二) 為教育不平等問題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38-39
- (三) 扭轉了社會人類學文化研究的方向39
- (四) 方法論上的貢獻:超越主觀主義和客觀主義的二元對立39-40
- 二、 布迪厄教育再生產理論的局限性40-43
- (一) 過分強調教育的社會再生產功能,忽視了教育促進社會階層流動的功能40
- (二) 把教育看作既定的場域,忽視了教育的能動性和變革性40-41
- (三) 教育再生產理論的普遍適用性值得商榷41
- (四) 教育再生產理論帶有一定的社會決定論的色彩41-43
- 第四章 布迪厄教育再生產理論在中國的現(xiàn)實意義43-48
- 一、 我國教育中的再生產現(xiàn)象分析43-46
- (一) 入學前,城鄉(xiāng)孩子在家庭中獲得的文化資本不同43-44
- (二) 學校教育存在文化再生產現(xiàn)象44-45
- (三) 國家的教育政策存在一定的文化偏向45
- (四) 從文化再生產到社會再生產45-46
- 二、 布迪厄教育再生產理論對我國農村教育的啟示46-48
- (一) 補償農村孩子文化資本的缺失46-47
- (二) 尊重并建設農村自身的特色文化47
- (三) 實行城鄉(xiāng)一體化的分流教育47-48
- 注釋48-51
- 參考文獻51-54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54-55
- 致謝5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朱國華;場域與實踐:略論布迪厄的主要概念工具(下)[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劉生全;;論教育場域[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01期
3 張怡;布迪厄:實踐的文化理論與除魅[J];外國文學;2003年01期
4 朱國華;陌生人:布迪厄的生活軌跡與學術性情的發(fā)生[J];河北學刊;2004年01期
5 牛海彬;白媛媛;;解析布迪厄教育再生產理論[J];外國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6 朱國華;習性與資本:略論布迪厄的主要概念工具(上)[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7 郭凱;文化資本與教育場域——布迪厄教育思想述評[J];當代教育科學;2005年16期
8 胡春光,楊寧芳;布迪厄的教育社會學思想除魅——作為符號權力的文化[J];外國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路守香;布爾迪厄教育社會學理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5996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99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