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辦學條件評價指標體系構(gòu)建與應用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his study refers to the existing standards and relevant research experiences and problem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practical needs of the standard of running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the standard of running a school.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conditions is preliminarily constructed, and the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verified and analyzed by taking the data of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conditions from 2002 to 2008 as an example. Finally,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and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further studied are summarized. On the whole, it is proved tha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conditions constructed by this study has integrity, science and strong applicability. However,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lso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improved.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管理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經(jīng)濟研究所;
【基金】:華中師范大學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自主科研項目“中學學生家庭校外教育投入狀況對教育公平影響及對策研究”資助(120002040682)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類號】:G522.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延梅;;論教育公平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gòu)建[J];瓊州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2 趙默;劉永紅;;教育公平與和諧社會[J];百色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3 周輝;;和諧社會視野下教育公平之思考[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10期
4 鮑江霞;;構(gòu)建和諧教育的模式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上半月刊);2009年04期
5 章玳;;學習型社會視野下的國民教育體系構(gòu)建——以江蘇省為例[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0年05期
6 鄒碧海,李玉平;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構(gòu)建校園文化的幾點思考[J];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7 陳曉荊;大學生心理輔導的構(gòu)建[J];福州師專學報;2000年05期
8 梁仕云,崔含鼎;論現(xiàn)代教學系統(tǒng)模式的構(gòu)建[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9 徐巧英;試論構(gòu)建西部地區(qū)教師教育新體系的對策[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10 秦和;端正辦學思想,實施科學管理——以質(zhì)量和特色構(gòu)建民辦高校新型人才培養(yǎng)空間[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美玲;;我國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政策實施背景及問題[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朱鳳強;;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皟擅庖谎a”狀況的實證分析[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吳亞林;雷萬鵬;;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十年來的政策回顧與思考[A];2010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楊玉紅;;關于應對我國義務教育資源非均衡配置的策略——以南京市鼓樓區(qū)為例[A];2010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劉彥伯;;動態(tài)均衡:城鄉(xiāng)義務教育教師資源的可持續(xù)配置[A];第三屆全國農(nóng)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6 楊玉瓊;;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資源配置均衡狀況研究[A];2010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任楠楠;;時代召喚:構(gòu)建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新機制——基于江西省城鄉(xiāng)中小學685份學生問卷調(diào)查[A];第三屆全國農(nóng)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8 陳純槿;王紅;;關于流動兒童義務教育補償?shù)臉?gòu)想[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李亞君;高長波;;我省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問題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與轉(zhuǎn)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學術年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10·?2)[C];2011年
10 李慧勤;劉寒雁;;農(nóng)村地區(qū)義務教育經(jīng)費保障機制研究——以云南省河口縣義務教育經(jīng)費預算能力建設為例[A];2010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義務教育待解困[N];中國財經(jīng)報;2004年
2 記者 潛元茲;義務教育不應僅是“地方事業(yè)”[N];中國改革報;2003年
3 王黎 呂諾;“兩基”攻堅計劃 奠實西部義務教育[N];中國改革報;2004年
4 記者 董康;江蘇提出義務教育階段控輟新目標[N];中國教育報;2005年
5 見習記者 周愛玲;我市義務教育全面實行“一費制”[N];酒泉日報;2005年
6 溫紅彥;同享義務教育[N];人民日報;2003年
7 ;義務教育,,讓孩子個個都能上學[N];四川日報;2003年
8 記者 李智 李衛(wèi)中;我省義務教育要升級[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4年
9 周義興;義務教育就應圍繞免費做文章[N];中國信息報;2005年
10 劉言;把發(fā)展義務教育的要求落到實處[N];錫林郭勒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艷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尚倫;建國以來我國義務教育教科書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3 朱永坤;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4 張學敏;貧困地區(qū)義務教育經(jīng)費投入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5 盧艷紅;論關注意義的道德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王強;我國義務教育財政模式與選擇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黃凱玫(Cadelia Lane Ambrose);圣盧西亞的學校教育改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申國昌;守土經(jīng)營與模范治理的雙重變奏[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9 周寧;地緣與學緣:一九二○年代的安徽教育界(1920-1926)[D];復旦大學;2007年
10 豐向日;“教育平等”觀念在中國(1840-2007)[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先斌;我國流動兒童義務教育問題研究[D];浙江財經(jīng)學院;2011年
2 蔡張喜;利益、失靈與均衡[D];安徽大學;2010年
3 伍紅梅;義務教育階段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的配置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侯娓娓;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問題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鐘耿;縣際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評價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吳海潮;國家級貧困縣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楊承麗;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及其地方政策選擇[D];山東大學;2010年
8 隋明剛;中日義務教育比較研究[D];延邊大學;2010年
9 劉志艷;城市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10 魏蘭蘭;對當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擇校現(xiàn)象的思考[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4900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490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