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斯謨教師流動項目的概況、特色及啟示
[Abstract]:Erasmus teacher Mobility Project consists of two types: teaching mobility and training mobility, which were launched in 1997 and 2007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relevant statistical data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subject field, duration of stay,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gender ratio of the participating teachers, the overall scale of the project has been continuously expanded, and the number of trained floating teachers has increased rapidly. There are som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decrease of teachers' staying time, the limited influence of the items,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teachers' flow and the unequal gender ratio of teachers.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歐盟教育政策的歷史變遷和發(fā)展走向”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12JJD80002)
【分類號】:G45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章立早;實行教師流動制度[J];教書育人;2003年03期
2 孟令熙;校長應具備的六種觀念——從教師流動管理的角度分析[J];陜西教育;2005年02期
3 陳愛華;;發(fā)揚尊師重教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讀《學記》有感[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4 田明;;教師流動不該是變相懲罰[J];山東教育;2008年17期
5 馬朝陽;;從“公用地悲劇”看教師流動失范的制度缺失[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6 楊登明;;流動制下的多樣嘗試[J];教育;2010年10期
7 楚楚;;教師眼中的流動制[J];教育;2010年10期
8 孫青;;也談“教師流動”與辦好學校[J];教育;2010年13期
9 覃學健;楊挺;;績效工資背景下教師流動制度新思考[J];當代教育科學;2010年15期
10 ;烏魯木齊:教師流動推進教育均衡發(fā)展[J];中國西部;2010年2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巴東神農(nóng)溪高中教育科研課題組;;民辦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調查報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黃澤義;;淺談民辦學校教師隊伍建設[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馮文全;夏茂林;;城鄉(xiāng)教師資源均衡配置問題探討[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王成興;;解決民辦學校教師問題的四大策略[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唐宗琴;;民辦學校教師的現(xiàn)狀與對策[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鄭繼英;;民辦學校教師結構合理性的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7 劉彥伯;;動態(tài)均衡:城鄉(xiāng)義務教育教師資源的可持續(xù)配置[A];第三屆全國農(nóng)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8 曹中平;朱丹;;湖南省民辦學校教師離職意向心理動因的初步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仇逸 楊金志;教師流動可試“無校籍”[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2 周洪宇;教師流動 步伐邁大些[N];團結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馮永亮;李和平委員:建立區(qū)域教師流動制度 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N];中國教師報;2010年
4 郭文婧;教師流動不能簡單化[N];中國文化報;2010年
5 江蘇省南京市白下區(qū)教育局 王少華;教師流動既要積極更要穩(wěn)妥[N];中國教育報;2010年
6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教所 李偉濤;流動機制設計要真正實現(xiàn)“增值”[N];中國教育報;2010年
7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所長 研究員 王一軍;用專業(yè)的眼光看待教師流動[N];江蘇教育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劉磊;“區(qū)管校用”促城鄉(xiāng)教師流動[N];中國教育報;2011年
9 記者 朱衛(wèi)民 通訊員 丁意輝;黃岡城區(qū)部分學校將實行教師流動制度[N];黃岡日報;2009年
10 泰州市教育局 戴榮;做好教師流動工作應注意些什么[N];泰州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閆引堂;國家與教師身份[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孟令熙;教師流動及其管理對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2 蘇文靜;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流動機制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丁衛(wèi)華;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流動的影響因素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劉力;義務教育階段山西農(nóng)村教師流動研究[D];山西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5 劉克興;貧困地區(qū)教師流動機制構建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6 高波;縣域內義務教育教師流動機制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訾敬;對山東省貧困地區(qū)莘縣2000—2004年教師流失的調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王新華;關于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流動制度建設的新制度經(jīng)濟學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9 趙偉;青島市民辦學校教師流動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昝爾麗;我國城鄉(xiāng)義務教育教師流動制度供給的影響因素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3714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371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