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性人”到“理性生態(tài)人”——論教育觀的后現(xiàn)代性轉向及重構
[Abstract]:The concept of "rational Man" is a modern concept of education with rationality as its core, and it is in the dilemma of the times under much criticism. It is an inevitable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edagogy to examine the concept of "rational man"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modernism, to criticize and deconstruct its age limitation, and to reconstruct the view of "rational ecological man" education with postmodernism.
【作者單位】: 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蘭州城市學院教育學院;
【基金】:2012年度甘肅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甘肅省少數(shù)民族基礎教育課程文化傳承研究”(12115JY)
【分類號】:G4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孟建偉;;教育與幸!P于幸福教育的哲學思考[J];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久奎;胡劍;;試述后現(xiàn)代知識觀視野下的新課程觀[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1期
2 向寶云;盧衍鵬;;生存的艱難與平凡的偉大——簡評傅恒的長篇小說《天地平民》[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3 陳義平;論康德的自由主義政治哲學[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4 李洵,陳徽;康德的普世倫理之善惡概念[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5 吳昕春;公共選擇與公民參與集體行動的動力[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5期
6 張能為;伽達默爾“第三次啟蒙”與現(xiàn)代科學化時代[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7 李昭昊;墨翟和平觀的哲學基礎[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8 陳義平;權利與法治:康德法哲學的二維視界[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9 胡萬年;“大自然的智慧”——解讀康德《實用人類學》[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10 李革新;;從自然王國到自由王國——論康德、黑格爾和馬克思的自由觀[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宮睿;;作為理性的批判的“啟蒙”——對康德“啟蒙”思想的一個闡釋[A];科學發(fā)展:社會管理與社會和諧——2011學術前沿論叢(上)[C];2011年
2 王艷秀;;現(xiàn)代化及其背反——論道德困境產(chǎn)生的根源[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王燕;;當代詈語的嬗變[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徐曉海;;社會穩(wěn)定機制的實現(xiàn):制度公正原則在當代中國的建構[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5 李乃濤;;民間教育學述評[A];教育領導研究(第二輯)[C];2012年
6 王曉初;;魯迅與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說不盡的魯迅與五四——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王曉初;;魯迅與五四文化精神[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劉軍;;試論公民權與人權的差別[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國家建構與政治文化”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9 萬俊人;;政治如何進入哲學[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前沿論叢(上卷)[C];2007年
10 盛作國;;走向科學與人文統(tǒng)一的邏輯學[A];“回顧與前瞻:中國邏輯史研究30年”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沈紅宇;中國行業(yè)特色研究型大學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張紅峰;大學組織變革中的博弈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喬暉;語文教科書中學習活動的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顧遠飛;市場化環(huán)境下的大學運行邏輯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陳金江;中國大學本科精英學院運行模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郝進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發(fā)展戰(zhàn)略與戰(zhàn)略管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7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傅美蓉;從反再現(xiàn)到承認的政治[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夏桂平;基于現(xiàn)代性理念的嶺南建筑適應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小平;轉基因食品傳播推廣中的文化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方華梁;研究型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的路徑與政策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3 孫麗影;幼兒教師課程權力個案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韓冬雷;論高中歷史校本課程開發(fā)中的實施策略[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凱;由人格化到體制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劉文佳;中國古代的清官和民眾的“青天”崇拜傾向[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鄭艷艷;社會進步標準的當代闡釋[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8 索妤;小學教師個人隱性知識管理調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袁慎浩;新文化傳播視域下的魯迅與《新青年》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陳星;城市初中初任教師實踐性知識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向東;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與職業(yè)教育變革[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5年23期
2 李四光;;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9年03期
3 胥永華;淺談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影響[J];基礎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4 王以寧;張海;;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對教育技術的影響[J];中國電化教育;2004年09期
5 邵二輝;;后現(xiàn)代主義對青年大學生的負面影響[J];理論觀察;2006年03期
6 韓美群;;西方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及其啟示[J];邢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7 徐建;;簡析后現(xiàn)代主義的和諧發(fā)展觀[J];蘭州學刊;2007年05期
8 郝永康;蘭涵旗;;淺析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對青年大學生的影響[J];考試周刊;2007年29期
9 黃紅霞;陳新;;后現(xiàn)代主義與公眾史學的興起[J];學術交流;2007年10期
10 蔡鵬;李靜;;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對當代大學生的作用與影響[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S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貽剛;蘇小霞;張軍獻;;“范式之爭”與體育社會學研究中后現(xiàn)代主義的崛起[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2 李正云;;論后現(xiàn)代主義影響下的家庭治療[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李正云;;家庭治療的新動向——后現(xiàn)代主義影響下的家庭治療[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全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趙美森;韓秀艷;;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對當代大學生心理的影響[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5 肖靚莎;彭希林;;淺析后現(xiàn)代主義教育理論對大學生學習力的啟示[A];首屆農(nóng)林院校教育管理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9年
6 王習發(fā);;略論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對心理學發(fā)展的負面影響[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馬濤;;行為經(jīng)濟學對傳統(tǒng)主流經(jīng)濟學的挑戰(zhàn)[A];人文社會科學與當代中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2003年度學術年會文集[C];2003年
8 賀壽南;;博弈視野中的邏輯推理問題[A];慶祝科學技術與辯證法創(chuàng)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9 韓震;;本質主義的重建及反思的現(xiàn)代性[A];全國“當代西方哲學的新進展”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10 朱濤;劉樹林;呂張?zhí)?;個體決策過程中的不可靠現(xiàn)象分析及研究策略[A];人-機-環(huán)境系統(tǒng)工程研究進展(第七卷)[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旭紅;期待理性人才時代[N];市場報;2003年
2 楊曉;理性人一生平安[N];江蘇經(jīng)濟報;2002年
3 李醒民;不必向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臣服”[N];中華讀書報;2005年
4 龔益;超越“經(jīng)濟人”與“理性人”假說的自然人假說[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5 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 俞吾金;作為假問題的“哲學的終結”[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梁鵬;告知義務中的“理性人”標準[N];中國保險報;2008年
7 任國征;“克爾西”的促銷術[N];人民日報;2010年
8 崔偉奇;論現(xiàn)代性與后現(xiàn)代性[N];光明日報;2007年
9 馬冬青;教師:雙重角色的轉換[N];青海日報;2007年
10 干春松;如果把新儒家看做是“敘事”[N];中華讀書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江臘生;后現(xiàn)代主義與中國20世紀90年代小說[D];蘇州大學;2006年
2 毛娟;“沉默的先鋒”與“多元的后現(xiàn)代”:伊哈布·哈桑的后現(xiàn)代文學批評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3 栗崢;后現(xiàn)代證據(jù)理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4 曹大勇;社會經(jīng)濟制度變遷理論研究[D];西北大學;2006年
5 岳偉;批判與重構[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6 戴軍;教育理論研究的后現(xiàn)代思維傾向[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胥英明;后現(xiàn)代體育課程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8 曾水兵;從單向性到整體性:人學觀轉變與現(xiàn)代教育路向探索[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葛卉;話語權力理論與90年代后中國文論的轉型[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孫慧;艾柯文藝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梁艷麗;沖突與重建: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原因及出路探析[D];西北大學;2010年
2 戴尊紅;生態(tài)道德教育與理性生態(tài)人的培養(yǎng)[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胡守敏;論后現(xiàn)代主義視野中的教學研究范式[D];西南大學;2007年
4 王昱;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對當代標志設計之影響[D];天津美術學院;2008年
5 李二柱;我國農(nóng)村新型合作醫(yī)療制度的經(jīng)濟學分析[D];吉林大學;2005年
6 黃海群;另一種“積極的虛無主義”[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7 李春曉;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下的服裝設計[D];東華大學;2005年
8 劉明國;價值是怎樣轉換成價格的?[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5年
9 李鵬鴿;論生態(tài)理性[D];鄭州大學;2007年
10 劉小倩;論后現(xiàn)代管理觀對高等教育管理的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1520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152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