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高等教育“適應論”意味著什么——對教育“適應論”討論的反思
本文關鍵詞:走出高等教育“適應論”意味著什么——對教育“適應論”討論的反思
更多相關文章: 適應論 布魯貝克 移就 自展 超越論 魯潔 潘懋元 政治生活 哲學傳統(tǒng) 功能主義
【摘要】:正自展立新、陳學飛發(fā)表《理性的視角:走出高等教育"適應論"的歷史誤區(qū)》一文以來,在如何看待高等教育"適應論"的問題上引發(fā)了許多學者的關注和參與討論。既有學者質(zhì)疑并主張走出高等教育"適應論",也有學者贊同并堅持高等教育"適應論",還有學者對高等教育"適應論"和"認知理性"各自的積極意義及局限作了分析。不同觀點競相紛呈,不同意見相互商榷,討論方興未艾。如果我們把目光稍往前移就會看到,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的教育理論界圍繞有關教育"適應論"的問題展開過一場"跨世紀"的討論。相比較而言,早前的討論指涉整個教育領域,這一次的討論則集中于高等教育。我們不
【作者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
【關鍵詞】: 適應論;布魯貝克;移就;自展;超越論;魯潔;潘懋元;政治生活;哲學傳統(tǒng);功能主義;
【分類號】:G640
【正文快照】: 自展立新、陳學飛發(fā)表《理性的視角:走出高等教育“適應論”的歷史誤區(qū)》一文以來,在如何看待高等教育“適應論”的問題上引發(fā)了許多學者的關注和參與討論。既有學者質(zhì)疑并主張走出高等教育“適應論”,也有學者贊同并堅持氋等教育“適應論”,還有學者對高等教育“適應論”和“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楊昌勇;也論教育之適應與超越——對魯潔教授“超越論”的商榷[J];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2 薛天祥,尹麗;高深專門知識的教與學活動——高等教育學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J];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03期
3 項賢明;;論教育之適應與超越的辯證關系[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7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勇;論大學制度文化建設[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2 姚艷杰;姚靜;;普通高校非學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3 柯佑祥;關于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哲學思考[J];華東冶金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4 田海洋;於榮;;論地方高校的大學精神[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5 毛國紅;;工科大學生自主學習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與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6 于永華;;論教法、學法和管法改革[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7 席成孝;;從大學理念的歷史發(fā)展看當代國際高等教育的新變化[J];安康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8 白玉艷;鐘熙;;大學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探討[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2年08期
9 陳瑞豐;;高校學生權力——影響力的視角[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10 張燁;我國高!皩W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矛盾及其對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湛中樂;徐靖;;通過章程的現(xiàn)代大學治理[A];通過章程的大學治理[C];2011年
2 秦前紅;嚴晗;;中外學術自由權的憲法保障比較[A];通過章程的大學治理[C];2011年
3 趙德平;陳仲堂;繆淑賢;;淺談大學特色發(fā)展的幾點想法[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4 張騰;;西歐中世紀大學教師的角色及啟示[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5 吳國娟;;試析蔡元培大學管理理念及其形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白嫻棠;;蔡元培“教授治!焙我钥赡苤轿鯷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周險峰;;“士人”品格與中國高校教師群體的精神建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6)——中國教師教育史、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劉貴華;;對大學學術合理性的追問——從“知識本位”、“關系本位”到“生態(tài)本位”的確證[A];學術交流與學術生態(tài)建設——中國科協(xié)第二屆學術交流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雷小生;;用改革發(fā)展的眼光審視高校育人理念的嬗變[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10 曹邦勤;;終身教育視野下教育公平問題研究——以高考棄考現(xiàn)象為例[A];第三屆全國農(nóng)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紅宇;中國行業(yè)特色研究型大學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張紅峰;大學組織變革中的博弈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衛(wèi)東;大學內(nèi)部重點建設[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顧遠飛;市場化環(huán)境下的大學運行邏輯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劉葉;建立創(chuàng)業(yè)型大學:管理上轉型的路徑[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付曄;中國高校專利產(chǎn)出機制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7 劉娜;哲學語用學視域中的教育實踐[D];南開大學;2010年
8 朱德友;高校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9 陳登福;中國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10 溫雪梅;教育國際化與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服務發(fā)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衡論[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2 陳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存在經(jīng)驗的缺位與對策[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3 周由明;建立中國大學校長問責制之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劉玉桂;轉型期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責任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劉佳;論我國高校資助體系中大學生權利的法律保障[D];湘潭大學;2009年
6 張強;地方綜合性高校教育經(jīng)費籌措的困境與對策[D];湘潭大學;2009年
7 劉震;我國農(nóng)村地區(qū)實現(xiàn)教育公平的困境與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2009年
8 曾強;破解高校管理“行政化”問題的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2009年
9 吳曉玲;我國高校財務管理的現(xiàn)狀及創(chuàng)新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10 劉佳;高職院校師資建設績效評價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偉容;;適應論視閾下對廣告中平實語言的作用分析[J];順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2 馮翎 ;馮廣藝教授新著《語境適應論》出版[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3 祝峰;;適應論與得體論“主體性”之比較[J];雞西大學學報;2007年06期
4 羅迪江;;語言適應論的認識論意義[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5 羅迪江;董保華;;語言適應論的意義詮釋[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3年08期
6 鐘尚離;;意義、意圖和意識——語言適應論的意義回歸研究[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7 祝峰;;“適應論”與“得體論”的比較分析[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10期
8 羅迪江;蘭晶;;語言適應論的哲學反思[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5期
9 段會冬;莫麗娟;;引導也是一種適應——高等教育“適應論”與“引導論”之爭的超越[J];重慶高教研究;2014年04期
10 謝孝蘭;;語用適應論視角下翻譯選材的動態(tài)適應性[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趙重情;;淺談翻譯選擇適應論與口譯策略[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第二輯[C];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祝峰;“適應論”與“得體論”的比較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曹昭;品牌名翻譯的目的與適應性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3 仝品生;相互適應中的意圖對等[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4 朱彥波;適應論觀照下的《紅高粱家族》英譯研究[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3年
5 韓佳佳;言語適應論視角下父母與子女沖突性話語的語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6 盛婉瓊;翻譯的語用適應性改譯[D];吉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6259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625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