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評價的困境及其出路
本文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評價的困境及其出路,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追求實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目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最終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性以及相關學科的發(fā)展為科學評價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提供了可能,但是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評價的過程中也存在著評價標準、評價對象與評價方法上的困境。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評價的出路,在于堅持社會標準與個人標準相統(tǒng)一、評價目標與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相一致、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作者單位】: 三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西北工業(yè)大學人文與經(jīng)法學院;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實效性 評價 困境 出路
【基金】:西北工業(yè)大學博士論文創(chuàng)新基金“蘇聯(lián)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CX201219) 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14Y014)
【分類號】:G641
【正文快照】: 追求實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目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最終目的。中國共產(chǎn)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歷來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發(fā)揮,無論是在革命、建設還是在改革時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被中國共產(chǎn)黨視為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當前,隨著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宇文利;;論思想政治教育效度的測評[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年03期
2 鄧欣欣;;高校輔導員工作績效評價前提的范式轉換[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2年10期
3 張紅霞;;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評價標準[J];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4 方旭光;;政治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取向[J];思想·理論·教育;2006年01期
5 吳林龍;王立仁;;論德育實效測評的困境與出路[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嬰虹;論農(nóng)民利益的缺失——從國家與農(nóng)民契約關系的角度[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2 李雪彥;;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合法性在基層農(nóng)村的形成障礙及理性消除[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07期
3 胡國勝;;建國60年來中共領導開展紀念活動的基本經(jīng)驗[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4 姚宏志;蘇海舟;;比較視域中的馬克思主義本土化及其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在美國的遭遇與在中國的勃興[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5 王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nèi)涵[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6 姜仿其;;解放政治思想是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思想前提[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7 劉文,呂世倫;論權利意識與法治[J];北方論叢;2004年01期
8 陳楊;;列寧意識形態(tài)理論的文本考察[J];北方論叢;2011年03期
9 王春業(yè);;憲法及其生成的經(jīng)濟分析——憲法產(chǎn)生的非文化解讀[J];北方論叢;2011年04期
10 黃壽松;;論馬克思主義人權觀對世界人權運動的影響[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孫光駿;;論當前憲政制度下的獨立行使檢察權[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2 伍俊斌;;社會轉型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對策分析[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施雪華;;改革開放30年中國共產(chǎn)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的理論探索[A];改革開放與理論創(chuàng)新——第二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文集[C];2008年
4 劉建武;;論社會主義民族化的理論依據(jù)[A];毛澤東研究總第3輯2008年第1輯[C];2008年
5 黃書進;史國楓;;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的實踐探索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A];新中國人學理路——第十一屆全國人學研討會文集[C];2009年
6 陳力丹;;從歷史到現(xiàn)實,黨報頭條領導人活動消息的演變[A];新聞教學與學術研究[C];2011年
7 易承志;;中國的城市化、國家建設與農(nóng)民公民權保障:關系與路徑[A];上海青年政治學論壇(2012)論文集[C];2012年
8 賴佩媛;;我國基層政治參與的改進與重構[A];遵義市基層組織與基層民主建設研究[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雪梅;科學人才觀的理論內(nèi)涵與實踐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戴均;當代中國轉型社會的政治認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代俊蘭;馬克思人類解放理論及當代價值[D];南開大學;2010年
4 敬然;政府分權下大學自主的實現(xiàn)[D];吉林大學;2011年
5 王瑜;西方發(fā)展觀研究:理論探微·殊異甄析·啟迪價值[D];吉林大學;2011年
6 張亞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論[D];西南大學;2011年
7 宋曉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彭建國;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9 唐政;新中國建立以來解放和發(fā)展文化生產(chǎn)力的歷程及經(jīng)驗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西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文化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陶敏;馬克思主義人權理論中國化歷史進程及實踐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2 劉慶豐;改革開放進程中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說服力初探[D];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3 任曉迪;利益集團對地方政府決策的影響與應對策略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陳炷響;科學發(fā)展觀視野下的高校德育環(huán)境建設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李愛紅;中國共產(chǎn)黨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比較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劉勇;中國共產(chǎn)黨對解決貧富差距問題的探索及基本經(jīng)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任婉麗;中國共產(chǎn)黨對社會進步評價尺度的探索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蔣紅蓮;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困境及紓解[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9 楊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績效評價體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10 王玉娟;鄉(xiāng)鎮(zhèn)黨代會常任制下黨代表作用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川;主體性道德人格教育:概念與特征[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2 蔡海生;邱隆云;陳家興;張學玲;董海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指標體系分析[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5年S1期
3 傅琳凱;;關于德育實效內(nèi)涵的思考[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4 徐金堂;;德育實效與德育價值的關系[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5 董四代;王海林;;社會主義范式轉變與構建和諧社會[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6 陳敏;;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及其評價標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年02期
7 吳軼軍;;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標準的思考[J];江蘇經(jīng)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8 王文源;關于德育評價科學化問題的幾點思考[J];教育科學研究;1994年02期
9 王瑛;中小學德育實效性的概念、判斷及主要影響因素[J];教育科學研究;2002年02期
10 張平;德育實效性問題與世紀抉擇[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8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瀟;網(wǎng)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新鄉(xiāng)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3期
2 趙曉芳,張誠;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3 馬曉靜;試論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及其對策[J];中州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4 毛玉楠,楊紹安;利用網(wǎng)絡建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平臺[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5 白海若;試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化[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6 涂剛鵬;論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及其實現(xiàn)[J];湖北社會科學;2004年08期
7 邵建防,羅騁;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及對我國的啟示[J];湖北社會科學;2004年08期
8 楊杰;網(wǎng)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年01期
9 金菊;新世紀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年08期
10 何純芳;現(xiàn)代傳媒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與教育效果之間的關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加強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建設服務型政府”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8·理論?C];2008年
2 張松峰;;加強和改進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A];河南省煙草學會2008年學術交流獲獎論文集(下)[C];2008年
3 黃振宣;;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yè)教育結合的途徑[A];2009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09年
4 許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分階段培養(yǎng)中的引領作用[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王芳;程影;;以科學發(fā)展觀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與轉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學術年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10·?2)[C];2011年
6 許克毅;曹凱松;;思想政治教育評估中若干理論問題的探討[A];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電子教育研究論文集[C];2004年
7 林燕;陳玉民;;探索網(wǎng)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A];海南省“人才發(fā)展與榮辱觀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李志軍;;寬容——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新理念[A];社會進步與人文素養(yǎng)——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6年
9 段文靈;;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辯證[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7年
10 余俊;;試論思想政治教育系統(tǒng)管理的內(nèi)容和原則[A];輝煌的歷程——紀念建國50周年學術研究文集[C];199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國亮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工作系副主任,法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博士后;和諧社會視野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5年
2 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夏文斌;如何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中國教育報;2005年
3 武漢大學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顧海良;從戰(zhàn)略角度思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5年
4 ;以人為本不斷開創(chuàng)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大連日報;2005年
5 記者 尹濱;扎實工作開拓進取努力開創(chuàng)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德州日報;2005年
6 管向群;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N];光明日報;2003年
7 李紅;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N];光明日報;2004年
8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報;2004年
9 程天權;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N];光明日報;2004年
10 王山;加強黨組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N];光明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祖國華;思想政治教育審美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徐艷國;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環(huán)境論[D];中南大學;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理論探要[D];上海大學;2010年
4 王新剛;思想政治教育物質環(huán)境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陳華洲;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邵獻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jīng)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與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體維度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隋寧;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結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瑋哲;大學生寬容思想政治教育[D];中南大學;2008年
2 劉兆軍;“博客社區(qū)”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進[D];復旦大學;2008年
3 趙瓏;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挑戰(zhàn)及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4 郭春華;建國初期中國共產(chǎn)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述評(1949-1957)[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5 李強天;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中的大學生閱讀現(xiàn)象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林海玲;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比較[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7 叢琳;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中國的啟示[D];沈陽航空工業(yè)學院;2010年
8 曾民;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轉型同構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9 張藝昆;高校畢業(yè)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方法構建初探[D];西北大學;2010年
10 孔北平;社會轉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與特點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評價的困境及其出路,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677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467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