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培育研究
本文關鍵詞: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培育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胡錦濤同志強調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大力提升人才培養(yǎng)水平。”他說,“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人才培養(yǎng)。要堅持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著力增強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努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狀況直接關系到社會主流發(fā)展態(tài)勢,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興衰成敗。 在國際化大背景下,各國對當代青年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教育越發(fā)重視,黨和政府也多次強調要加快高等教育發(fā)展進度,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既是高等教育的應然要求,又是未來社會對人才的客觀需要。 進入21世紀以后,當代大學生較以往有了新特點,新情況,他們大多是“90后”,他們敢于嘗新,他們苛求個性化。西方社會思潮的涌入給了他們更多的價值選擇和導向,其中不乏有拜金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大學生們稍有不慎就會陷入其中,迷失自我。如何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實際需要和實際情形開展社會責任意識教育工作是包括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內(nèi)的社會各個層面需要關注的問題。 在參閱了大量文獻和開展了必要的調研的前提下,本文對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對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弱化的原因進行了歸因分析,并探索了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培育的途徑。本文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對社會責任意識相關概念進行研究和澄清,包括責任的起源和發(fā)展歷程、社會責任意識的基本界定,最后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進行梳理分類:(1)國家忠誠意識(2)公共事務參與意識(3)社會問題關注意識(4)公共危機責任擔當意識(5)志愿服務意識(6)社會關懷意識(7)生態(tài)環(huán)境意識等。 第二部分,培育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必然性分析。培育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既是順應國際教育發(fā)展趨勢,又是相應黨和國家的政策號召,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需要,也是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還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 第三部分,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弱化的表現(xiàn)及原因分析。結合“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梳理的線索逐一進行問題分析:(1)國家忠誠意識較強,但社會決定為模糊;(2)社會情感相對淡漠,社會關愛意識不強;(3)社會公共意識不強,社會理想淡漠;(4)公共參與意愿強,實際參與行動少;(5)社會問題關注多,但功利價值明顯;(6)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意識較強,踐行效果較差等幾個方面。最終從自我、家庭、學校和社會四個方面進行合理化歸因,找出存在問題的癥結。 第四部分,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培育的對策。針對上述分析的問題進行解決,從大學生自我教育層面、家庭教育層面、學校教育層面和社會環(huán)境建設四個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 責任意識 培育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林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641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緒論11-18
- 1.1 研究目的及意義11-12
- 1.1.1 研究目的11
- 1.1.2 研究意義11-12
-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2-16
- 1.2.1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12-15
- 1.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15-16
- 1.2.3 研究綜述16
- 1.3 主要內(nèi)容與研究方法16-17
- 1.3.1 本文主要內(nèi)容16
- 1.3.2 研究方法16-17
- 1.4 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17-18
- 2 社會責任意識的概念及相關理論概述18-28
- 2.1 責任的起源與發(fā)展理論18-19
- 2.1.1 責任的社會依存構想理論18-19
- 2.1.2 責任的進化與適應構想理論19
- 2.1.3 責任的文化依存理論19
- 2.2 社會責任意識的相關概念19-22
- 2.2.1 責任的內(nèi)涵20
- 2.2.2 責任意識的內(nèi)涵與本質20-21
- 2.2.3 社會責任意識的概念整合21
- 2.2.4 社會責任與社會責任意識的關系21-22
- 2.2.5 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概念22
- 2.3 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主要表現(xiàn)22-27
- 2.3.1 國家忠誠意識22-23
- 2.3.2 公共事務參與意識23-24
- 2.3.3 社會問題關注意識24-25
- 2.3.4 公共危機責任擔當意識25
- 2.3.5 志愿服務意識25-26
- 2.3.6 社會關懷意識26-27
- 2.3.7 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意識27
- 2.4 本章小結27-28
- 3 培育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必要性28-35
- 3.1 當前國際教育發(fā)展趨勢的要求28-29
- 3.2 黨和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明確要求29-30
- 3.3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30-31
- 3.4 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基本要求31-32
- 3.5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32-33
- 3.6 提高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重要途徑與根本要求33-34
- 3.7 本章小結34-35
- 4 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弱化表現(xiàn)及原因剖析35-43
- 4.1 大學生責任意識弱化的表現(xiàn)35-37
- 4.1.1 國家忠誠意識較強,但社會角色定位模糊35
- 4.1.2 社會情感相對淡漠,社會關愛意識不強35-36
- 4.1.3 社會公共意識與社會理想的淡漠36
- 4.1.4 公共參與意愿強,但實際參與行動少36-37
- 4.1.5 社會問題關注多,但注重功利價值取向37
- 4.1.6 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意識較強,但踐行效果差37
- 4.2 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弱化的原因37-42
- 4.2.1 自身原因37-38
- 4.2.2 家庭原因38-39
- 4.2.3 學校原因39-41
- 4.2.4 社會原因41-42
- 4.3 本章小結42-43
- 5 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培育的對策43-52
- 5.1 加強大學生的自我教育43
- 5.1.1 提高自我情緒控制能力,培養(yǎng)健康人格43
- 5.1.2 提高自我認識、自我激勵能力43
- 5.2 加強大學生的家庭教育43-45
- 5.2.1 提升家庭教育的實效44
- 5.2.2 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情境氛圍44-45
- 5.3 加強學校的教育主陣地作用45-49
- 5.3.1 豐富課堂教學中的社會責任意識教育內(nèi)容45-46
- 5.3.2 改進教學及管理方法46-47
- 5.3.3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47-48
- 5.3.4 創(chuàng)建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48-49
- 5.3.5 發(fā)揮道德榜樣的典型作用49
- 5.4 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49-51
- 5.4.1 大力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49
- 5.4.2 營造社會輿論氛圍及良好社會風氣49-50
- 5.4.3 營造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的良好育人環(huán)境50-51
- 5.5 本章小結51-52
- 結論52-54
- 參考文獻54-57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57-58
- 致謝58-5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付洪;;關于當代大學生責任意識培養(yǎng)的一些思考[J];道德與文明;2008年06期
2 王娜;范海榮;趙麗亞;;對大學生責任意識的調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年02期
3 凌新華;;從社會化角度看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J];湖北社會科學;2006年05期
4 李曉丹;鄭小敏;;從鐘擺現(xiàn)象看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大學教育走向[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8年02期
5 龍銀成;李晨;劉可;;淺析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及其強化途徑[J];管理觀察;2009年15期
6 李謐;;雷鋒精神與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培育——兼論北京世界城市建設中的責任意識[J];北京教育(高教);2012年11期
7 魏星;肖祥;;《形勢與政策》課教學與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培育[J];大學教育;2013年11期
8 于興豐;;大學生中弱勢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9年03期
9 趙雄貴;;論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10 祝玉芳;黃頌;;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系列調查之一 構建高校和諧班級文化,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J];教育與職業(yè);2007年07期
本文關鍵詞: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培育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149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414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