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實施狀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10-28 07:25
加快教育發(fā)展,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促進經(jīng)濟社會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必然選擇。為保證寒門學子就學并安心讀書,促進教育公平、公正,體現(xiàn)執(zhí)政為民的治國理念,國家明確提出了“考入公辦大學的學生不因家庭經(jīng)濟困難而失去學習機會”的工作要求。為此,采取了“獎、貸、助、補、減”等一系列資助措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國家助學貸款政策。這是在我國高等學校貧困家庭學生大量增加、原有資助措施無法滿足所有貧困家庭學生需求的情況下,借鑒國外多數(shù)國家的做法,充分利用金融手段而采取的一項重大資助措施,是黨中央、國務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國普通高校資助政策體系,加大對普通高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項重大舉措。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貧困學生上學難的問題,但這項政策在發(fā)展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甚至遭遇到了發(fā)展的瓶頸。如何化解這些難題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從發(fā)展助學貸款的基本理念、基本理論及政策特征入手,在闡述該政策在我國實施狀況的基礎上,探尋導致該政策發(fā)展困難的原因,并分別從所涉及的相關利益主體的角度、政策要素角度及相關環(huán)境建設角度提出完善該政策的一些舉措。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內(nèi)容提要
引言
一、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涵義
(一) 國家助學貸款的內(nèi)容
(二) 國家助學貸款的特征
(三) 高校學生資助的基本理念及其理論基礎
(四) 實施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意義
二、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在我國的實施情況
(一) 政策形成和調(diào)整階段即“舊政策”階段(1999 年6 月至2004 年6 月)
(二) 政策完善和發(fā)展階段即“新政策”階段(2004 年6 月至今)
三、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在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 供需差距依然存在
(二) 商業(yè)銀行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三) 政府的“缺位”與“越位”并存
(四) 高校管理存在疏漏
(五) 社會信用制度供給不足
四、完善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措施
(一) 以相關利益主體為分析視角
(二) 以國家助學貸款的要素為分析視角
(三) 以相關環(huán)境建設為分析視角
結論
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
Abstract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對助學貸款促進教育公平有關問題的探討[J]. 查慧園,顏凌. 金融與經(jīng)濟. 2006(08)
[2]發(fā)展助學貸款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J]. 劉亮. 南方金融. 2005(06)
[3]從制度績效看我國高等學校助學貸款制度的選擇和創(chuàng)新[J]. 尹洪斌. 河南社會科學. 2005(02)
[4]助學貸款新政策的幾個特點[J]. 徐自華. 中國黨政干部論壇. 2005(03)
[5]國家助學貸款的政策學分析[J]. 戚謝美,管曉怡.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4(04)
[6]中國助學貸款制度的完善與創(chuàng)新[J]. 蔡則祥. 金融研究. 2004(02)
[7]國家助學貸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考[J]. 汪路,李大健.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2004(01)
[8]國家助學貸款的公平與效率問題[J]. 鄧有高. 經(jīng)濟論壇. 2003(23)
[9]國家助學貸款中銀行“惜貸”的成因及對策[J]. 王利英.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3(05)
[10]國家助學貸款:銀行的風險與機遇[J]. 沈紅,張慧. 中國高等教育. 2001(22)
碩士論文
[1]論我國國家助學貸款制度的發(fā)展與完善[D]. 李東曉.吉林大學 2006
[2]我國高等教育助學貸款研究[D]. 盤娟梅.湖南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462476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內(nèi)容提要
引言
一、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涵義
(一) 國家助學貸款的內(nèi)容
(二) 國家助學貸款的特征
(三) 高校學生資助的基本理念及其理論基礎
(四) 實施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意義
二、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在我國的實施情況
(一) 政策形成和調(diào)整階段即“舊政策”階段(1999 年6 月至2004 年6 月)
(二) 政策完善和發(fā)展階段即“新政策”階段(2004 年6 月至今)
三、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在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 供需差距依然存在
(二) 商業(yè)銀行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三) 政府的“缺位”與“越位”并存
(四) 高校管理存在疏漏
(五) 社會信用制度供給不足
四、完善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措施
(一) 以相關利益主體為分析視角
(二) 以國家助學貸款的要素為分析視角
(三) 以相關環(huán)境建設為分析視角
結論
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
Abstract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對助學貸款促進教育公平有關問題的探討[J]. 查慧園,顏凌. 金融與經(jīng)濟. 2006(08)
[2]發(fā)展助學貸款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J]. 劉亮. 南方金融. 2005(06)
[3]從制度績效看我國高等學校助學貸款制度的選擇和創(chuàng)新[J]. 尹洪斌. 河南社會科學. 2005(02)
[4]助學貸款新政策的幾個特點[J]. 徐自華. 中國黨政干部論壇. 2005(03)
[5]國家助學貸款的政策學分析[J]. 戚謝美,管曉怡.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4(04)
[6]中國助學貸款制度的完善與創(chuàng)新[J]. 蔡則祥. 金融研究. 2004(02)
[7]國家助學貸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考[J]. 汪路,李大健.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2004(01)
[8]國家助學貸款的公平與效率問題[J]. 鄧有高. 經(jīng)濟論壇. 2003(23)
[9]國家助學貸款中銀行“惜貸”的成因及對策[J]. 王利英.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3(05)
[10]國家助學貸款:銀行的風險與機遇[J]. 沈紅,張慧. 中國高等教育. 2001(22)
碩士論文
[1]論我國國家助學貸款制度的發(fā)展與完善[D]. 李東曉.吉林大學 2006
[2]我國高等教育助學貸款研究[D]. 盤娟梅.湖南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4624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4624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