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大學生網絡自我概念現狀及教育對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28 18:33
網絡使用的逐步深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極大的沖擊和挑戰(zhàn)。圍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的研究,大多數研究者都集中研究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觀層面,而對大學生面對網絡該如何進行自我教育這一微觀層面研究得較少。網絡自我概念是個人對自己在網絡環(huán)境下所有特征的認識的集合,是自我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自我調節(jié)、自我控制、自我維護的功能。我們了解了大學生的網絡自我概念就了解了大學生在使用網絡時的心理規(guī)律,因此網絡自我概念有助于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由于目前學術界對網絡自我概念研究得很少,因此本文只能通過網絡對大學生心理和行為產生的影響,來推導大學生對自己的認知和評價,以及結合自我概念的相關研究來建立網絡自我概念的理論假設。在大量文獻綜述和研究前沿的支持下,筆者自行編制了網絡自我概念量表,并對量表的信、效度做了檢測,結果表明網絡自我概念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是可以作為研究工具使用的。本文還對當前大學生的網絡自我概念現狀進行分析,其結論如下:1、網絡自我概念具有多層次、多緯度的結構,其內容緯度包括網絡生理自我概念、網絡心理自我概念、網絡社會自我概念、網絡道德自...
【文章來源】:電子科技大學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大學生網絡自我概念的理論依據
1.1.1 歷史唯物主義理論
1.1.2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理論
1.1.3 自我導向理論
1.2 理論背景
1.2.1 自我
1.2.2 自我概念
1.3 研究前沿
1.4 研究網絡自我概念的意義
1.4.1 理論意義
1.4.2 現實意義
第二章 網絡自我概念的初步理論構想及研究構想
2.1 網絡自我概念的初步理論構想
2.1.1 網絡自我概念的內涵
2.1.2 網絡自我概念的結構緯度
2.1.3 大學生網絡自我概念的研究方法
2.2 研究構想
2.2.1 研究對象
2.2.2 研究重點
2.2.3 研究假設
2.2.4 研究流程
第三章 大學生網絡自我概念問卷的編制
3.1 問卷的初步編制
3.2 問卷內容
3.3 被試
3.4 程序
3.5 統(tǒng)計方法
3.6 結果與分析
3.6.1 網絡自我概念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3.6.2 小結
第四章 大學生網絡自我概念現狀研究
4.1 大學生網絡自我概念性別及年級特征研究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方法
4.1.3 結果
4.1.4 分析
4.1.5 結論
4.2 大學生網絡自我概念在網絡使用情況方面的特征研究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方法
4.2.3 結果
4.2.4 分析
4.2.5 結論
4.3 總討論
4.3.1 關于網絡自我概念理論構想方面的問題
4.3.2 關于網絡自我概念測量工具的問題
4.4 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4.4.1 網絡自我概念理論構想的研究
4.4.2 網絡自我概念測量工具的研究
4.4.3 網絡自我概念養(yǎng)成教育的研究
4.4.4 網絡自我概念大腦機制的研究
第五章 教育對策
5.1 教育者應加強對大學生網絡自我概念的培養(yǎng)
5.1.1 教育者應關注不同性別、不同年級大學生的心理規(guī)律
5.1.2 重視大學生道德建設
5.1.3 設置“應然自我”的標準
5.1.4 對大學生的網絡社會交往進行引導
5.2 大學生應積極培養(yǎng)網絡自我概念
5.2.1 合理控制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5.2.2 提高自尊和自信水平
5.2.3 根據“應然自我”的標準完善自己
5.2.4 利用網絡資源學習,建立良好的上網目的
5.3 合理建設網站是培養(yǎng)大學生網絡自我概念的有效途徑
5.3.1 優(yōu)化網絡功能
5.3.2 凈化網絡空間
第六章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作者攻碩期間取得的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的自我教育[J]. 孫芬,孫其昂. 前沿. 2003(10)
[2]網絡對大學生道德的影響及對策[J]. 武艷萍.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2003(10)
[3]大學生網絡道德調查分析[J]. 張素玲,張寶華,上官林武. 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3(03)
[4]職業(yè)自我概念與大學生職業(yè)指導[J]. 藺桂瑞.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S3)
[5]自我概念研究綜述[J]. 鞠紅霞. 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02(01)
[6]論網絡“自我”[J]. 鄒智賢,陸俊. 求索. 2001(01)
[7]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特點及培養(yǎng)[J]. 宋劍輝,郭德俊,張景浩,佟德,魏希芬. 心理科學. 1998(03)
[8]自我增強與自我驗證[J]. 李艷梅,付建斌. 心理學動態(tài). 1996(03)
[9]自我概念研究的概述[J]. 賀嶺峰. 心理學動態(tài). 1996(03)
[10]自我概念及其發(fā)展[J]. 金盛華.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6(01)
本文編號:3369032
【文章來源】:電子科技大學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大學生網絡自我概念的理論依據
1.1.1 歷史唯物主義理論
1.1.2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理論
1.1.3 自我導向理論
1.2 理論背景
1.2.1 自我
1.2.2 自我概念
1.3 研究前沿
1.4 研究網絡自我概念的意義
1.4.1 理論意義
1.4.2 現實意義
第二章 網絡自我概念的初步理論構想及研究構想
2.1 網絡自我概念的初步理論構想
2.1.1 網絡自我概念的內涵
2.1.2 網絡自我概念的結構緯度
2.1.3 大學生網絡自我概念的研究方法
2.2 研究構想
2.2.1 研究對象
2.2.2 研究重點
2.2.3 研究假設
2.2.4 研究流程
第三章 大學生網絡自我概念問卷的編制
3.1 問卷的初步編制
3.2 問卷內容
3.3 被試
3.4 程序
3.5 統(tǒng)計方法
3.6 結果與分析
3.6.1 網絡自我概念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3.6.2 小結
第四章 大學生網絡自我概念現狀研究
4.1 大學生網絡自我概念性別及年級特征研究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方法
4.1.3 結果
4.1.4 分析
4.1.5 結論
4.2 大學生網絡自我概念在網絡使用情況方面的特征研究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方法
4.2.3 結果
4.2.4 分析
4.2.5 結論
4.3 總討論
4.3.1 關于網絡自我概念理論構想方面的問題
4.3.2 關于網絡自我概念測量工具的問題
4.4 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4.4.1 網絡自我概念理論構想的研究
4.4.2 網絡自我概念測量工具的研究
4.4.3 網絡自我概念養(yǎng)成教育的研究
4.4.4 網絡自我概念大腦機制的研究
第五章 教育對策
5.1 教育者應加強對大學生網絡自我概念的培養(yǎng)
5.1.1 教育者應關注不同性別、不同年級大學生的心理規(guī)律
5.1.2 重視大學生道德建設
5.1.3 設置“應然自我”的標準
5.1.4 對大學生的網絡社會交往進行引導
5.2 大學生應積極培養(yǎng)網絡自我概念
5.2.1 合理控制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5.2.2 提高自尊和自信水平
5.2.3 根據“應然自我”的標準完善自己
5.2.4 利用網絡資源學習,建立良好的上網目的
5.3 合理建設網站是培養(yǎng)大學生網絡自我概念的有效途徑
5.3.1 優(yōu)化網絡功能
5.3.2 凈化網絡空間
第六章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作者攻碩期間取得的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的自我教育[J]. 孫芬,孫其昂. 前沿. 2003(10)
[2]網絡對大學生道德的影響及對策[J]. 武艷萍.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2003(10)
[3]大學生網絡道德調查分析[J]. 張素玲,張寶華,上官林武. 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3(03)
[4]職業(yè)自我概念與大學生職業(yè)指導[J]. 藺桂瑞.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S3)
[5]自我概念研究綜述[J]. 鞠紅霞. 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02(01)
[6]論網絡“自我”[J]. 鄒智賢,陸俊. 求索. 2001(01)
[7]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特點及培養(yǎng)[J]. 宋劍輝,郭德俊,張景浩,佟德,魏希芬. 心理科學. 1998(03)
[8]自我增強與自我驗證[J]. 李艷梅,付建斌. 心理學動態(tài). 1996(03)
[9]自我概念研究的概述[J]. 賀嶺峰. 心理學動態(tài). 1996(03)
[10]自我概念及其發(fā)展[J]. 金盛華.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6(01)
本文編號:33690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369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