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本文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大批青年教師進入高校,成為高校教學研究的主力軍。青年教師作為高校教學和未來科研任務的主要承擔者,是高校發(fā)展的保障與希望。這批70后、80后的青年教師處于職業(yè)生涯的起步期,教學能力的高低與高等教育強國和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密切相關。 本研究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對三所高校104名40歲以下的一線任課青年教師進行問卷調(diào)查,同時還對高校管理者、教學督導專家,以及高校在校學生進行深度訪談,以期得到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現(xiàn)狀的第一手資料。本研究主要包括: 第一部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現(xiàn)狀。當前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教育教學知識欠缺,教學設計準備不充分;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觀念相對滯后,課堂角色定位不準,對學生學習關注不夠;在教學研究能力方面教育教學理論儲備不足,對教學研究投入不夠。對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沒有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同時也表現(xiàn)為對相關教學問題不知如何進行研究等問題。 第二部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影響因素分析。通過調(diào)查得知影響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因素表現(xiàn)為職業(yè)動機沒有把熱愛教學放在第一重要的地位;現(xiàn)有的培訓體系不能滿足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需求;教學質(zhì)量監(jiān)控體系不能充分調(diào)動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和教學研究的積極性,青年教師對教學研究處于一種分散地的狀態(tài)。 第三部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策略。依據(jù)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理論和教學學術理論,更新教學觀念,教學質(zhì)量是高校的生命線,青年教師必須付出時間和努力去改善教學,真正提升教學地位;搭建科學合理的青年教師教學成長體系;構建有效的青年教師評價考核制度和教學質(zhì)量監(jiān)控體系;倡導教學學術,加強教學研究,豐富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理論等方面提出了相關策略。
【關鍵詞】:青年教師 教學能力 策略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645.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緒論8-17
- 1.1 問題的提出8-9
- 1.2 研究的意義9
- 1.3 文獻綜述9-15
- 1.4 研究思路與方法15-16
- 1.5 本章小結16-17
- 第2章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研究的相關理論概述17-25
- 2.1 相關概念內(nèi)涵17-19
- 2.1.1 能力17
- 2.1.2 教學能力17-18
- 2.1.3 高校青年教師18-19
- 2.1.4 策略19
- 2.2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研究理論基礎19-24
- 2.2.1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理論19-21
- 2.2.2 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理論的契合性21-22
- 2.2.3 教學學術理論22-23
- 2.2.4 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與教學學術理論的契合性23-24
- 2.3 本章小結24-25
- 第3章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現(xiàn)狀與影響因素分析25-49
- 3.1 調(diào)查說明25-27
- 3.2 調(diào)查對象27-29
- 3.3 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現(xiàn)狀29-41
- 3.3.1 教學設計能力情況29-32
- 3.3.2 教學實施能力情況32-37
- 3.3.3 教學研究能力情況37-41
- 3.4 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影響因素分析41-47
- 3.4.1 青年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動因分析41-42
- 3.4.2 培訓體系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影響分析42-46
- 3.4.3 教學評價體系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影響分析46
- 3.4.4 不同形式學術活動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影響分析46-47
- 3.5 本章小結47-49
- 第4章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策略49-61
- 4.1 更新教學觀念,真正提升教學地位49-50
- 4.2 搭建科學合理的青年教師教學成長培養(yǎng)體系50-54
- 4.3 構建有效的青年教師評價考核制度和教學質(zhì)量監(jiān)控體系54-58
- 4.4 倡導教學學術,加強教學研究58-60
- 4.5 本章小結60-61
- 結論61-62
- 參考文獻62-65
- 附錄65-70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所發(fā)表的學術論文70-71
- 致謝7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仁富;高校青年教師思想上存在的幾個誤區(qū)及成因[J];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1期
2 張玉嵩;高校青年教師的人文素質(zhì)及其培養(yǎng)[J];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3 崔向前,曹坤明,呂建德;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狀況及對策[J];河南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4 仲兆華;高校青年教師職業(yè)道德現(xiàn)狀淺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3年02期
5 胡龍華 ,王家榮;影響高校青年教師成長因素淺探[J];南方冶金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6 袁麗君;論高校青年教師的基本素質(zhì)及其培養(yǎng)途徑[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7 吳正卿;淺談對高校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留任問題[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8 姬道興;高校青年教師責任意識的探析[J];平頂山師專學報;2004年01期
9 高翠蘭;關于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J];湖南社會科學;2004年02期
10 葉志雄;非省城高校青年教師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對策[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宋秀林;;論地方高校青年教師發(fā)展[A];第二屆全國農(nóng)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佟麗君;;普通高校青年教師成就動機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熊智文;段先云;;學術交流對高校青年教師成長的作用與對策研究[A];學術交流質(zhì)量與科技研發(fā)創(chuàng)新——中國科協(xié)第三屆學術交流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8年
4 熊智文;段先云;;學術交流對高校青年教師成長的作用與對策研究[A];學術交流質(zhì)量與科技研發(fā)創(chuàng)新——中國科協(xié)第三屆學術交流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8年
5 安佳俊;;對重慶市高校青年教師心理健康現(xiàn)狀的研究[A];第二十三屆全國高校田徑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專輯[C];2013年
6 王悅;;國際化背景下地方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研究[A];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暨第四屆中青年學者論壇論文摘要集[C];2013年
7 陸永勝;;高校青年教師和大學生宗教信仰問題研究——以貴州省高校為例[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王芙蓉;何生;侯宇光;;高校青年教師專業(yè)課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A];城市空間結構理論與資源型城市轉型研究——中國科協(xié)第224次青年科學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9 黎進萍;胡琪;;高校青年教師職業(yè)承諾與其生涯管理的結構關系[A];2012年甘肅省“食品安全與健康生活”學術年會論文集粹[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廉思;高校青年教師思想狀況調(diào)查[N];學習時報;2011年
2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 何應林;應增強民辦高校青年教師的歸屬感[N];中國教育報;2010年
3 記者 王uG;逐步解決高校青年教師住房問題[N];聯(lián)合時報;2013年
4 常青;完善高校青年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制度[N];吉林日報;2013年
5 本報記者 鄧暉;關注高校青年教師[N];光明日報;2013年
6 宋延軍 李科鳳 重慶文化藝術職業(yè)學院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利用薪酬杠桿激發(fā)高校青年教師隊伍活力[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7 王妍;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應具備的素質(zhì)[N];光明日報;2007年
8 記者 劉娜邋通訊員 潘春芳 劉福民;一批高校青年教師榮獲五一勞動獎章[N];湖北日報;2008年
9 記者 張原 通訊員 齊崴 李錦成;民進天津市委呼吁關注高校青年教師生存狀況[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10 記者 程墨;湖北啟動高校青年教師服務企業(yè)“千人計劃”[N];中國教育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潔;我國高校青年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2 王xI;我國高校青年教師崗前培訓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3 鄭敏;高校青年教師的角色困境及其原因分析[D];安徽師范大學;2005年
4 譚菁華;高校青年教師職業(yè)道德失范及其防范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5 許蓉;高校青年教師工作狀態(tài)的調(diào)查與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6 徐小紅;民辦高校青年教師歸屬感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顏佳;制度視角:地方高校青年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學校支持體系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覃麗;高校青年教師激勵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9 周芳蘭;地方高校青年教師歸屬感的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10 胡孟杰;高校青年教師職業(yè)韌性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368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36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