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大學師范生學習性投入調查研究
本文關鍵詞:S大學師范生學習性投入調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高等教育的質量問題一直是全球范圍內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學界傳統(tǒng)的高等教育評估理念較多注重是外部資源評價,對于內部增值評價的關注則較少。目前,中國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評估已經(jīng)逐步走向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但其采用的傳統(tǒng)評估手段傾向于外部資源評價,太過關注大學外部投入而忽視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及其教育收獲。 本文從以學生為中心μ的教育觀出發(fā),借鑒了全美大學生學習性投入調查μ(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簡稱NSSE-China)評估工具的本土化版本NSSE-China,對S大學師范生學習性投入展開調研,并通過S大學與全國其他本科院校常模、全國地方本科院校常模在五大指標和主要教育環(huán)節(jié)上的比較研究,診斷S大學本科教育質量的優(yōu)劣,發(fā)現(xiàn)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尋找提升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與對策。 研究結果表明: 從S大學與全國院校常模在五大指標上的比較來看,S大學的學業(yè)挑戰(zhàn)度指標得分顯著低于全國均數(shù),主動合作學習水平與教育經(jīng)驗豐富程度指標得分略低于全國均數(shù),生師互動與校園環(huán)境支持度指標得分與全國均數(shù)無顯著差異。 從S大學與地方本科院校常模在五大指標上的比較來看,S大學的學業(yè)挑戰(zhàn)度指標得分顯著低于地方本科院校均數(shù),主動合作學習水平與生師互動指標得分略低于全國均數(shù),教育經(jīng)驗豐富程度與校園環(huán)境支持度指標得分與全國均數(shù)無顯著差異。 雖然T檢驗反映出S大學在五大指標上的綜合表現(xiàn)低于兩類常模,但從效應大小檢驗的結果來看,S大學師范生與全國院校、地方本科院校之間的差異是微乎其微的。除了在學業(yè)挑戰(zhàn)度指標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實際差異之外,在其它四項指標上的微小差異均無實際意義,表現(xiàn)基本持平。 從S大學與地方本科院校常模在教育過程分析診斷指標上的比較來看,S大學課程的教育認知目標設定較為科學合理;對課程要求的嚴格程度符合同類院校的要求水準;在課程學習行為指標上表現(xiàn)欠佳,課堂參與度不高;課程外拓展性學習、活動等開展的較好;在向學/厭學指標上,S大學師范生的學習體驗比地方本科院校平均水平略差;在自我報告的教育收獲上,S大學師范生的表現(xiàn)比全國地方本科院校平均水平略差;在滿意度指標上,S大學師范生對學校所給予的學業(yè)指導及自己就讀經(jīng)歷的滿意度較好,,對學校的認同感高于地方本科院校平均水平。 從校內不同年級比較來看,S大學高年級師范生在五大指標上的整體表現(xiàn)優(yōu)于低年級師范生,大三年級師范生學習時間的平均投入高于大一年級師范生;隨著年級的增高,學生在生師互動、教育經(jīng)驗的豐富程度以及校園環(huán)境支持度指標上的得分都有所提升。 分析結果反映出S大學的本科教育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S大學師范生學業(yè)挑戰(zhàn)能力較差,主動合作學習意識不高,教育經(jīng)驗豐富度不夠,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較少, S大學的校園環(huán)境支持度尚可,但有待進一步加強。據(jù)此提出相應對策建議:第一,提高對學生學業(yè)的關注度,強調學習時間和學術努力的重要性。第二,更新課程內容,豐富課程考核方式,合理設置課程挑戰(zhàn)度。第三,革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第四,加強校園環(huán)境和基礎設施建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第五、豐富學生的教育經(jīng)驗,拓展學生的視野。第六,尊重不同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對不同年級學生采取差別化的關注。
【關鍵詞】:S大學 師范生 學習性投入 NSSE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652
【目錄】: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4
- 第一章 緒論14-21
- 1.1 研究背景14-18
- 1.1.1 對教育質量評估方式的探索14-16
- 1.1.2 對學生在評估中主體地位的思考16-17
- 1.1.3 對 NSSE 院校評價功能的研判17-18
- 1.2 研究意義18-19
- 1.2.1 理論意義18-19
- 1.2.2 實踐意義19
- 1.3 研究目的和問題19-20
- 1.3.1 研究目的19
- 1.3.2 研究問題19-20
- 1.4 研究方法20-21
- 1.4.1 文獻研究法20
- 1.4.2 問卷調查法20-21
- 第二章 文獻綜述21-37
- 2.1 學習性投入理論的相關研究21-32
- 2.1.1 基本概念界定21-23
- 2.1.2 國外相關理論研究23-29
- 2.1.3 國內相關理論研究29-32
- 2.2 學習性投入調查的實踐研究32-35
- 2.2.1 國外相關實踐研究32
- 2.2.2 國內相關實踐研究32-35
- 2.3 對已有研究的評析35-37
-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37-43
- 3.1 研究假設及理論基礎37
- 3.2 研究工具37-40
- 3.2.1 問卷來源37-38
- 3.2.2 問卷框架38-40
- 3.3 調查實施40-41
- 3.3.1 調查對象40
- 3.3.2 調查過程40-41
- 3.4 研究信度和效度41-43
- 3.4.1 信度檢驗41
- 3.4.2 效度檢驗41-43
- 第四章 調查結果與分析43-78
- 4.1 調查對象背景信息分析43-44
- 4.2 S 大學師范生學習性投入調查分析44-78
- 4.2.1 常模數(shù)據(jù)來源44-45
- 4.2.2 S 大學與全國院校五大可比指標比較45-53
- 4.2.3 S 大學地方本科院校五大可比指標比較53-59
- 4.2.4 S 大學與地方本科院校教育環(huán)節(jié)診斷指標比較59-78
- 第五章 調查小結與啟示78-90
- 5.1 學習性投入調查的結論78-85
- 5.1.1 基于五大可比指標分析的結論78-80
- 5.1.2 基于教育過程分析診斷指標分析的結論80-83
- 5.1.3 基于開放性問題統(tǒng)計分析的結論83-85
- 5.2 學習性投入調查的啟示85-90
- 致謝90-92
- 參考文獻92-96
- 中文參考文獻92-94
- 英文參考文獻及網(wǎng)站94-96
- 附錄96-128
- 附錄 1 NSSE2012“大學生報告”96-100
- 附錄 2 清華大學 NSSE-China 問卷100-109
- 附錄 3 S 大學師范生學習性投入調查問卷109-119
- 附錄 4 本研究調查問卷119-125
- 附錄 5 問卷修改對照表(一)125-126
- 附錄 6 問卷修改對照表(二)126-128
-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12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玲;楊春梅;張瑾;;國際視野下的大學生學習性投入研究——北京理工大學與美國頂尖研究型大學的比較[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2 文雯;管瀏斯;;大學自主招生學生學習性投入初探——以九所“985”、“211”高校自主招生群體為例的實證研究[J];復旦教育論壇;2011年06期
3 李二真;;“后評估”時期高校本科教學評估研究——基于美國NSSE的視角[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1年10期
4 陳瓊瓊;;大學生參與度評價:高教質量評估的新視角——美國“全國學生參與度調查”的解析[J];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09年01期
5 李嘉曾;;“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08年04期
6 劉芳卉;;基于美國NSSE的高等教育質量評估案例分析[J];教書育人;2011年21期
7 莊妍;;學習性投入調查對我國高等教育評價體系的啟示[J];河南教育(中旬);2012年08期
8 莊妍;;以學習性投入為導向的高等教育評價方式探究——基于NSSE研究的進展[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2年11期
9 楊倩;;從NSSE-CHINA看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2年11期
10 海迪·羅斯;羅燕;岑逾豪;;清華大學和美國大學在學習過程指標上的比較:一種高等教育質量觀[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本文關鍵詞:S大學師范生學習性投入調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42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14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