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論與實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09-16 23:04
【摘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發(fā)生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接受活動,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客體之間的相互關系,使大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把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內化為品質并外化為行為。其本質是思想政治道德主體的生成過程,其特征是國家性、社會性與個體性的統(tǒng)一;認知判斷與價值判斷的統(tǒng)一;內心認同與外在行為的統(tǒng)一。本文借鑒了西方的解釋學理論、接受美學理論和大眾傳播的受眾理論,吸納了古代先賢們有關接受的論述,并且分析了現(xiàn)有的接受理論材料,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問題進行了細致研究。 全文分為五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緒論部分,在緒論部分,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問題的緣起,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研究的思路以及重點、難點和創(chuàng)新點進行了分析。第二個部分,,則是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問題的概念進行了分析,進一步分析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機制和接受的類型。第三部分,則是從過程的角度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問題所做的分析,不僅詳細分析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實際過程,也揭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過程中的矛盾和規(guī)律。第四個部分,是對于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實際狀況的分析,在借鑒了一些權威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基礎上,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都予以了詳細歸納,從而進一步分析了接受效果不佳的具體原因。在論文的最后一個部分則是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優(yōu)化策略的思考,本文從接受模式的優(yōu)化、接受理念的優(yōu)化、接受要素的優(yōu)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接受能力的優(yōu)化和接受策略的優(yōu)化等角度進行了細致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641
本文編號:2536477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6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中奎;張博萍;;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2 陳卓;劉和忠;王冬云;;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過程規(guī)律研究[J];東岳論叢;2010年07期
3 郭紹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的思考[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4 陳成文;高小枚;;回顧與評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論的研究進展[J];甘肅社會科學;2006年02期
5 王賢卿;;論傳播學受眾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年11期
6 田霞;王永芳;;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調查及對策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年02期
7 陶韶菁;王功敏;;關于大學生網(wǎng)絡失范行為的調查和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年07期
8 彭顏紅;;論當代大學生道德教育傳播載體的創(chuàng)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年02期
9 趙志華;徐永贊;;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規(guī)律[J];河北學刊;2007年03期
10 劉鐵棟,孫世平;思想教育接受論[J];華北航天工業(yè)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徐永贊;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過程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孟翠艷;大學生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5364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36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