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大學社會捐贈的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intervenes in the capital market, and higher education operates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provides a lot of resources for higher education, but also poses a new challenge to higher education.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rising cos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problem of funds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We can not only rely on government investment or tuition fe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hortage of funds for higher education, but must broaden the financing channel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actice of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proved that social don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funding channel, it can raise a lot of fund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has made a lot of contributions to solving the problem of funds. Columbia University i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exampl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erfect the donation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by studying the experience of social donation of Columbia University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its succes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from the following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chapter is to study the achievement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the third chapter is to study the social donation management of Columbia University; the fourth chapter is to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ocial donation of Columbia University. The fifth chapter aims at the problem of social don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draws lessons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Columbia University, and draws some enlightenmen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don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Th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fun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can draw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Columbia University in raising funds through social donation, cultivate the culture of social donation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rengthen the legislation of government donation and endowment fund management,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social donation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pand the form and channels of donation, and vigorously develop the cause of social donation.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649.7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中美宏觀經濟圓桌論壇[J];學術界;2011年06期
2 朱潔義;;我國高等教育經費結構現(xiàn)狀與高校社會捐贈[J];高教研究與實踐;2010年03期
3 張瑞雯;;樂觀面對一切[J];人生十六七;2007年09期
4 小貝;;限定有利于選擇[J];發(fā)現(xiàn);2010年05期
5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嗎[J];基礎教育;2005年10期
6 王波;;邀請敵人公開演講[J];小作家選刊(作文素材庫);2011年07期
7 ;我喜歡,但我現(xiàn)在認為有問題[J];基礎教育;2005年10期
8 ;本刊海外編委——朱愛嵐教授[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1年07期
9 曹紅旗;;注重學校自身的文化積淀[J];基礎教育;2006年07期
10 高豐;;李開復,充滿魅力的知識精英[J];黃金時代(學生族);2005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琳;;我國教育經費社會捐贈現(xiàn)狀的實證分析及建議[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曹夕多;;我國高;饡l(fā)展現(xiàn)狀研究[A];2009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上海市社會捐贈管理立法研究課題組;廖瑛;俞立珍;;上海市社會捐贈管理立法研究[A];1997年政府法制研究報告[C];1997年
4 冬景;;陶行知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鄭國慶;;美國高端大學的特點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二)[C];2009年
6 王浩;;金岳霖先生的道路[A];金岳霖學術思想研究——金岳霖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1985年
7 唐得源;;楊虎城將軍在紐約[A];十七路軍軍史資料(2)[C];2008年
8 吳霓;;張伯苓與南開學校[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編者的話[A];金岳霖學術思想研究——金岳霖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1985年
10 姚伯初;曾維軍;D.E.Hayes;S.Spangler;;南海北部陸緣東部的雙船地震深反射剖面[A];1993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青島科技大學 羅公利 牟宗榮;關于發(fā)展高校社會捐贈事業(yè)的思考[N];光明日報;2005年
2 曉舟;獎勵接受社會捐贈收入的高校[N];中國財經報;2009年
3 賈寶余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大學社會捐贈的是與非[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4 記者 李強;社會捐贈用途由捐贈者作主[N];南方日報;2011年
5 國際合作局 石光;漫談哥倫比亞大學[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6 本報記者 藍云 實習生 黃虹娥;讓愛心與法同行[N];福建日報;2003年
7 本報記者尹曉華;我省防非典接受社會捐贈[N];四川日報;2003年
8 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 張崢;操刀上陣的“老祖母”[N];中國經營報;2010年
9 記者 楊艾青;我市積極開展“送溫暖獻愛心”社會捐贈活動[N];呼和浩特日報(漢);2008年
10 吳民欣;上海召開“送溫暖、獻愛心”捐贈活動動員會[N];中國社會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健;社會捐贈及其稅收激勵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2 趙風波;國際型城市中的研究型大學之“國際化”[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吳原元;1949—1972:中美對峙時期的美國中國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王鳳玉;美國師范教育機構的轉型:歷史視野及個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李良齋;高等職業(yè)教育多元化投資問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6 沈嵐霞;20世紀上半葉美國對華教育傳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鐵林;世界科學中心的轉移與一流大學的崛起[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8 趙紅;英國的大學與社會(1560-1650)[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劉寶岐;耶魯大學人文教育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10 葉欣茹;中國高等教育社會投入需求預測[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葉娟;哥倫比亞大學社會捐贈的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2 滕煒;我國大學社會捐贈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1年
3 李欣;社會捐贈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4 韓德寶;長春市民社會捐贈信任感考察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李彬彬;現(xiàn)階段中國高等教育社會捐贈問題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2年
6 羅立和;康奈爾大學社會捐贈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7 高曼;中美高等教育社會捐贈比較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2年
8 張玉強;社會捐贈合同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年
9 俞曉瑩;我國公立高校社會捐贈的籌措與運作機制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10 尹琳;中國公立高校社會捐贈的經濟學分析[D];山東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5096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09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