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大學外語教師專業(yè)學習共同體的構建
[Abstract]: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teacher education.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content and model construc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obstacle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for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and promotes the educational reform. Promo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as theoretical reference value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significance.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公共外語教育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課題項目(FIB070335-A15-03)
【分類號】:G64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林錦秀;;教師工作動機結構的研究[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2 牛麗娜,丁新;基于網絡交互的學習共同體的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03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賴怡;;構建反思性實踐共同體 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7期
2 孫海英;馬良;;CSCL中虛擬學習共同體的認識與構建[J];滁州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3 趙黎;;評價的呼喚:學校良好評價文化之培植[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版);2010年01期
4 譚敬德;陳清;;網絡學習社區(qū)組成要素分析及其對NLC設計構建的意義[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7年02期
5 趙宇紅;姚越;;關于在線學習共同體的幾點思考[J];福建電腦;2009年03期
6 許世平;;學習型高等院校建設的思考[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7年10期
7 馬良;孫海英;;虛擬學習共同體的認識與構建[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年04期
8 蘇宏;基于SMS的遠程教育學生支持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9 李洪修;熊梅;;組織社會學視域中的學校課程實施策略[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10 馬超;;教師教育實踐的創(chuàng)新:教師專業(yè)社群[J];教師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可云;教育技術實驗研究方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趙健;網絡環(huán)境下城鄉(xiāng)互動教師學習共同體構建與運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唐恒鈞;頂崗實習中師范生專業(yè)素質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王永鋒;從“建構性學習”到“學生有效參與”[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陳靜靜;教師實踐性知識及其生成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于維濤;縣域教師發(fā)展支持體系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孫傳遠;教師學習:期望與現(xiàn)實[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8 潘新民;基礎教育改革漸變論[D];北京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洪修;學校課程實施的組織社會學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褚雷;大學學習型組織發(fā)展與大學領導行為之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娟;專業(yè)學習共同體下高校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1年
2 張?zhí)m春;基于Second Life的初中歷史體驗式學習活動設計[D];河北大學;2009年
3 馮世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網絡學習社區(qū)的理論與實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吳群;以區(qū)域教師研修共同體的構建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君;西方現(xiàn)代激勵理論視角下的高校教師管理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陳夢琳;論高中教師專業(yè)學習共同體的構建[D];河南大學;2010年
7 彭新華;高中思想政治課合作學習中的師生溝通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靜;網絡學習共同體參與主體的學習動機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西佳;美國科門“學校發(fā)展項目”研究[D];河北大學;2008年
10 丁甜甜;小學建筑空間形態(tài)初探[D];湖北工業(yè)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阮守華;教師職業(yè)動機探微[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2 衷克定,申斷亮,辛濤;小學教師教學動機的結構特征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9年02期
3 羅麗君;鄭家福;;論多重視角下的社會主義和諧教育體系構建——兼論其對建設和諧社會的意義[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辛朋濤;教師工作動機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余斌;夏t ;;地方本科高校教師發(fā)展——美國丹佛大都會州立學院的經驗[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1年11期
2 丹東;;“2011高校教師發(fā)展國際研討會”會議及征文[J];遠程教育雜志;2011年04期
3 劉紅秋;;馬里蘭大學“以生為本,促進教師發(fā)展”辦學理念的啟示[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4 翁朱華;;澳大利亞TAFE教師發(fā)展的實踐模式及其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8期
5 張尚蓮;史耕山;;論高校英語教師的兩種發(fā)展模式[J];英語教師;2011年02期
6 夏紀梅;陳先奎;;外語教師培訓中問題意識的喚醒與研究課題的導向——理論與實踐[J];英語教師;2011年09期
7 吳寒;;高校青年外語教師自主專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和對策研究[J];中國外語;2011年04期
8 蘭繼洲;;普通高校影視表演專業(yè)教師發(fā)展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1年03期
9 林杰;吳亞麗;;普通高校專任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的需求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北京地區(qū)高校的抽樣調查[J];教育學報;2011年03期
10 馬瑛;謝海燕;;大學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在職英語教師國外短期進修[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通訊員 劉文健;高校應建立教師發(fā)展機構[N];中國教育報;2011年
2 ;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 促進高校教師發(fā)展[N];廣西日報;2006年
3 本報記者 宋曉夢;關注教師發(fā)展 改進教師培訓[N];光明日報;2000年
4 大連理工大學人文學院 王海威邋劉元芳;高等教育強國建設與大學教師發(fā)展[N];光明日報;2008年
5 ;改革則活 創(chuàng)新則強[N];廈門日報;2008年
6 常務副校長 黎冬;發(fā)展鑄就經典 特色成就品牌[N];中國教育報;2008年
7 通訊員 戴勇 記者 劉們;為了祖國的花朵[N];上?萍紙;2009年
8 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陳桂香;用關心理論指導高校教師專業(yè)發(fā)展[N];中國教育報;2008年
9 北京教育學院 季蘋;研究學生的校長才能成為教育家[N];中國教育報;2008年
10 王長純 寧虹;建設教師發(fā)展學校的思考[N];中國教育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周成海;客觀主義—主觀主義連續(xù)統(tǒng)觀點下的教師教育范式:理論基礎與結構特征[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王光彥;大學教師績效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吳振利;美國大學教師教學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春瀛;高校教師專業(yè)化成熟度測評體系構建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曲暢;美國大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盛子同;高校教師和學校取得雙贏發(fā)展的策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3 李華;天水師范學院教師發(fā)展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郭春珍;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的發(fā)展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5 李艷;大學精神與現(xiàn)代大學教師發(fā)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6 朱柏萍;論我國大學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D];蘭州大學;2008年
7 李夢潔;大學教師發(fā)展之個人素養(yǎng)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8 田明昌;新時期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理性思考與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9 呂春座;高校青年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10 王必君;高校教師考核有效性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4854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485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