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德性培育的偏差及制度支撐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main body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respect and highlight the moral subject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stimulate and maintain the moral subjectiv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only way to cultivate morality, cultivate moral character and strengthen self-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cause college students still do not have a consistent intention of moral self-discipline and cannot rely on their own strength to achieve moral self-discipline, there is still a divis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in the cultivation of single virtue, which is contrary to name. Moral criticism, such as moral preaching,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education.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moral cultivation and shape their sound moral personality, it is necessary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normative function and safeguard function of the system, and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the good moral behavior habits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moral character of the system.
【作者單位】: 山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我國公民社會的成長與新時期公民道德教育的建構研究”,項目編號:BEA100045
【分類號】:G6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楊芷英;當代大學生道德觀念與道德行為的分離與協(xié)調[J];教學與研究;1997年02期
2 戚萬學;活動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論構想[J];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3 馮永剛;;德育敘事的異化及其改善對策[J];課程.教材.教法;2007年11期
4 馮永剛;;芻議制度文化在道德教育中的功效[J];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5 德懷特·艾倫,任中棠,盧瑞玲 ,劉悍 ,李林;高等教育的新基石[J];求是學刊;2005年03期
6 馮永剛;;道德教育中制度供給過剩及其補救路徑[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7 楊國榮;道德系統(tǒng)中的德性[J];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03期
8 劉新庚;韓慧莉;;論大學生道德素質建設的“實踐外化”[J];現代大學教育;2012年0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N];人民日報;2004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勇兵;;科學發(fā)展觀——科學的執(zhí)政哲學[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3期
2 景亞新;趙秀花;許箭星;;民族地區(qū)高校思想政治課社會實踐教學改革芻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3期
3 袁家群;論人的最高本質及其同勞動、社會的關系——關于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質學說”的新探索[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4 芮必峰;健全的社會與健全的傳播——試論弗洛姆的傳播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5 劉俊香;光的啟示——談“能被理解的存在是語言”[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6 寇東亮;德性倫理研究的當代視野[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7 李家成,李群芳;教育與產業(yè)的深層溝通和教育質量的生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8 陳正華,賀軼玲;論道德交往與學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9 吳興華;世界歷史理論與全球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10 劉新剛;;《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價值哲學思想探微[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慶超;;德性式微論[A];傳統(tǒng)倫理與現代社會——第15次中韓倫理學國際討論會論文匯編(三)[C];2007年
2 高春花;;發(fā)展目的的倫理向度[A];倫理視野下的社會發(fā)展——第17次中韓倫理學國際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3 高國希;;論個人品德[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4 晏輝;;論中國倫理學的三種形態(tài)[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5 ;比較孔子的中庸與亞里士多德的中道及其在當代教育上的現實意義[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6 孫桂麗;;也談教育學術人生——學術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7 孫燁;;“天”與“神”——從宗教的根源比較中國與古希臘文明[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8 張大為;;“詩意人類學”:中國古典詩學與解構主義的精神會通[A];中國新詩一百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劉巧利;;《拉刻斯篇》中蘇格拉底對于“勇敢”的德性分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吳安春;;西方“德性論”哲學視野中的創(chuàng)造觀及其教育價值——兼論西方“德性論”哲學從傳統(tǒng)到現代的嬗變[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沈紅宇;中國行業(yè)特色研究型大學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武輝;公共政策分析視角下會計準則的政策過程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張映芹;制度理性與福利公正[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龍秀雄;中國共產黨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時代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田慶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8 張興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劉自學;論政治哲學范式的演進[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余曉玲;以農地為依托構建農村養(yǎng)老保障制度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徐平平;農地城市流轉的交易成本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雍新琴;耕地保護經濟補償機制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張悅;新形勢下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5 單海源;新制度主義視角下我國現代學校制度變遷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周珊珊;馬克思實踐本體論問題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胡警月;馬克思與阿爾都塞意識形態(tài)比較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8 于丹;新時期高校德育管理人本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9 范娟;對初中主觀學業(yè)弱勢學生進行期望教育的個案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呂云濤;學校教育中不當懲罰問題探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萬俊人;現代社會道德合理性基礎論證──兼及中國現代化運作中的道德問題[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2期
2 宋希仁;“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釋義[J];道德與文明;2000年03期
3 李承貴;;德性喪失的四種類型[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7期
4 張洪高;唐曉鳴;;中國道德教育核心價值遭遇時代困境的表征[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02期
5 盧現祥;論制度變遷中的制度供給過剩問題[J];經濟問題;2000年10期
6 李如密;李寶慶;;課堂教學的結構設計藝術——課堂教學藝術系列講座之二[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2年06期
7 丁鋼;教育經驗的理論方式[J];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8 葉瀾;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年09期
9 佘雙好;當代青年大學生價值觀念基本特征及發(fā)展走向透析[J];當代青年研究;2002年01期
10 杜志強;論主體間性課程的建構[J];教育探索;2004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艷琴;;朱熹倫理思想對當代大學生自律教育的啟示[J];黃山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2 曾黎;;“自律”是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著力點[J];教育探索;2007年05期
3 劉濤;朱高鵬;;論當代大學生道德自律品質的培育[J];榆林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4 夏浩;郭正安;;鼠標下的大學生德性——大學生網絡道德初探[J];文史博覽(理論);2007年07期
5 金連鈞;;論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慎獨”教育[J];考試周刊;2007年24期
6 林斯坦;;高校道德建設面臨的重要問題:大學生自律弱化現象分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7 郭長偉;;道德自律:基于大學生網絡道德問題的思考[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8 魏雷東;;論當代大學生道德自我之建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年09期
9 張春秀;;大學生的博客素養(yǎng)培養(yǎng)[J];理工高教研究;2010年02期
10 袁紀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視域中的大學生德性思考[J];商場現代化;2007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其華;;性健康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艾滋病分會第七次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楊凱;張燁君;;當代大學生誠信人格特質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羅佳;姚本先;;當代大學生形象的心理學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吳佳時;李健寧;;大學生無氣力現象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熊慧素;李宏翰;;戀愛大學生人際關系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宋昕璐;陳友慶;;大學生專業(yè)認同現狀調查[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陳佳琪;;大學生離傳統(tǒng)文化有多遠?[A];當代中國遼寧發(fā)展·創(chuàng)新·和諧——遼寧省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9年
8 王平;陶新華;;團體咨詢在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應用[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9 武青慧;;同伴性教育——當代大學生性健康教育模式探討[A];中國性學會成立十周年首屆中國性科學高級論壇論文匯編[C];2004年
10 周光凡;;大學生戲劇對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價值[A];社會進步與人文素養(yǎng)——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謝苗楓 實習生 林旭娜;大學生犯禁開除于法無據[N];南方日報;2005年
2 楚天歐亞職業(yè)學院 熊端練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學生心理特點 提高管理和教育質量[N];黃岡日報;2005年
3 聞白;大學生賣雞蛋的啟示[N];人民日報;2005年
4 本報記者 李青山 實習生 顧艷偉;南寧大學生有車族浮出水面[N];中國消費者報;2005年
5 王海燕 通訊員 王秋鳳;首批123名大學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報;2007年
6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扎實推進“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N];中國教育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蔣夫爾;廣闊農村任大學生充分施展才華[N];中國教育報;2007年
8 何懷宏;善始還須善終[N];中國人口報;2006年
9 ;支教畢業(yè)生享受“大學生村官”待遇[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7年
10 耿建擴邋傅春秘;秦皇島“大學生低保”何以閑置[N];光明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金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論[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2 劉莉;當代中國大學生道德學習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段立新;當代大學生政治社會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4 李忠軍;國家意識形態(tài)安全與大學生政治價值觀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魏飴;大學素質教育與教育回歸人本[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6 朱燕;美國大學生學術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學;2008年
7 許瑞芳;社會變革中的中國高校德育轉型研究(1978-2005)[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曾曉強;大學生父母依戀及其對學校適應的影響[D];西南大學;2009年
9 王浩;地方大學生軍事擇業(yè)心理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10 莫力科;大學生信息能力建設模式與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喬黎黎;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自教自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2 劉暢;儒家“慎獨”思想應用于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探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3 糜志雄;大學生學業(yè)生涯設計因素結構探究[D];蘇州大學;2004年
4 余錫祥;江西省大學生壓力反應特征的實證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5 門苗;論大學生政治文明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6 程葵;長沙地區(qū)大學生社會技能發(fā)展特點的初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呂鵬;重慶市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調查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8 王紹強;論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D];長春理工大學;2004年
9 李明哲;大學生公民教育若干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10 白群;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若干問題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4406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440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