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育課程價值取向的重構——以中文教師教育課程為例
[Abstract]:At present,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emphasizes too much theorization, or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social employment skills of normal school students, neglecting the intrinsic value of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ways to reconstruct the teacher's educational curriculum: emphasiz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fessional spirit, the accumulation of practical knowledge, the cultivation of educational wisdom,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the effectiv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the individuation of curriculum learning.
【作者單位】: 廣州大學人文學院;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規(guī)劃基金項目“中學教師課程價值取向及對教學行為的影響研究”的成果,批準文號11YJA880051 廣東省十一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項目“廣東中學教師課程價值取向及對教學行為的影響”的成果,批準文號2010TJK197 廣州市十一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項目“中學教師課程取向實證研究”的成果,批準文號09A041
【分類號】:G652.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曲中林;;教師教育的“破冰之船”:泛實踐戰(zhàn)略[J];教師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阮成武;;教師行動研究的專業(yè)倫理及其建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2 朱曉紅;周家春;;言語教學的哲學基礎及實踐策略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3 張利;;有效教學設計的實踐操作范式研究[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4 李卓;人本主義心理學與英語聽力自主學習[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5 黃寶宏,丁俊武;遷移理論在田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05年01期
6 陳平文;教師期望理論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7 白建忠;李紅旭;;對領航安全教學模式的思考[J];保定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8 趙波;段佳燕;王艷芳;;支架式教學法在英語專業(yè)翻譯技能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9 彭潔;;歸因理論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8年09期
10 隋潮;;英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何濤發(fā);陳曙光;趙英俠;;倡導人本主義學習[A];教育技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服務——第五屆教育技術國際論壇論文集(上冊)[C];2006年
2 張勇;冉鳴;;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整合的IITCI框架研究[A];教育技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服務——第五屆教育技術國際論壇論文集(上冊)[C];2006年
3 向麗紅;秦瑩;施江濱;;農(nóng)科大學生學習動機調(diào)查分析[A];農(nóng)業(yè)教育與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云南省農(nóng)業(yè)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4 郭茜;;不同類型漢語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比較研究——美國大、中學生及聯(lián)合國雇員動機調(diào)查報告[A];第九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選[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二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中的自我認同[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2 何繼齡;傳統(tǒng)人生禮儀儀式與古代個體品德培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鄭爽;我國教師教育者開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段鵬;開放的藝術及其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羅芳;西藏農(nóng)牧區(qū)小學漢語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立新;教師實踐性知識形成機制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7 孫寬寧;教師課程理解中的自我關懷[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馬艷芬;教師教育發(fā)展困境的制度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任永澤;教育知識的性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李彥花;中學教師專業(yè)認同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亞兵;廣西邊境國門學校教師生存狀況調(diào)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郝巖松;營口地區(qū)幼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調(diào)查及職后培訓的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3 喬妍;專業(yè)化背景下農(nóng)村小學教師自主學習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4 楊小娜;高中地理知識型學案編制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董英;思維導圖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徐偉民;“學案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淵樂;中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培養(yǎng)策略新探[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8 孟曉莉;學前兒童教育游戲軟件設計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9 于躍進;理工科院校女大學生職業(yè)價值觀與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感的現(xiàn)狀及關系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10 潘威;初中生道德行為的測評與特點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王長純;文化自覺、理論自覺和實踐自覺(論綱)——比較教育和而不同發(fā)展的途徑[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2 王儉;論教育案例開發(fā)[J];教師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3 廖湘陽,王戰(zhàn)軍;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的分析框架:價值期待的沖突與整合[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年09期
4 劉潔;現(xiàn)象學教育學著作中的故事[J];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5 陳振華;徐莉;;中國教育學者何以更好地安身立命[J];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6 侯宗肇;論康德先驗論中的革命因素[J];求索;2001年03期
7 項亞光;論當前國內(nèi)外教師專業(yè)社會化發(fā)展[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4年06期
8 龐學銓,鄧飛虎;先驗論的真實意義[J];浙江學刊;2003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平秀;;綜合性大學開展教師教育的策略思考[J];決策與信息;2006年12期
2 周瑛;;影響師范生學習教師教育課程興趣的因素分析[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年10期
3 陳福漢,王德俠,許常勇;試論網(wǎng)絡時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的重構[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4 盛建森;試論師范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J];常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01期
5 ;“第七屆全國師范大學聯(lián)席會議”紀要[J];教師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6 王春永;談歷史專業(yè)師范生的就業(yè)[J];中國大學生就業(yè);2005年15期
7 俞如旺,吳志鋒;師范生道德不良傾向的原因探討[J];龍巖師專學報;1997年04期
8 張青琳;淺談師范生整體素質的培養(yǎng)[J];平頂山師專學報;1998年06期
9 崔培英;;探尋師范生最佳人生格局[J];美與時代;2005年12期
10 本刊記者;;提升整體辦學實力 彰顯教師教育特色——專訪華東師范大學俞立中校長[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7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勇華;李曉陽;李棟宣;朱保華;;關于師范生免費教育的解讀[A];探索與創(chuàng)新——《高校招生》雜志理論研究專輯[C];2009年
2 李尚寧;;論師范生的人際智能的開發(fā)與培養(yǎng)[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東卷)[C];2010年
3 卜慶梅;叢發(fā)滋;張萍;王麗娟;;新課程背景下師范生教學能力的一體化培養(yǎng)[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任之強;關永平;;“師陶”之真諦在“做”[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首屆二次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1989年
5 周仕榮;唐振松;;從數(shù)學學習經(jīng)歷看師范生的教學信念發(fā)展[A];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數(shù)學教育研究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郭齊家;王建梁;;雷沛鴻師范教育思想研究發(fā)微[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7 郭齊家;王建梁;;雷沛鴻師范教育思想研究發(fā)微[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胡友林;;加強師范生交際能力的訓練[A];2002中國未來與發(fā)展研究報告[C];2002年
9 周仕榮;唐振松;;運用同伴指導提高師范生的學教能力[A];全國高師會數(shù)學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李建求;;張謇的師范教育思想與實踐[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華蓉;師范生有能力才有從教優(yōu)勢[N];中國教育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黃明;免費師范生和基層“培養(yǎng)感情”[N];工人日報;2008年
3 江蘇大學教授 陳國祥;師范生為何不會教書了[N];科學時報;2008年
4 彭冰;免費師范生讀研及就業(yè)將有新政[N];中國改革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齊林泉 王啟明 魯燕 王楠 何文娟 北京師范大學2007級文學院師范生班學生國家重設師范生免費制后的第一屆免費師范生;免費師范生,,你們現(xiàn)在還好嗎[N];中國教育報;2009年
6 記者丁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50萬元專項基金獎勵師范生基層任教[N];鄂爾多斯日報;2009年
7 記者 陳巍;青海師范生全職頂崗支教[N];中國教育報;2009年
8 記者 鄭猛;3.4萬名師范生免費上大學[N];中國稅務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毛帽;免費師范生:以怎樣的姿態(tài)走向未來?[N];中國教育報;2009年
10 記者 趙靜;我省首批師范生頂崗支教實習歸來[N];青海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張國棟;我國貫通式博士生培養(yǎng)模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2 王艷玲;培養(yǎng)“反思性實踐者”的教師教育課程[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駱t$;中美教師教育實踐課程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張波;數(shù)學專業(yè)師范生的實體性知識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K.H.U.D.Nandana Kumara(Kumara Uluwatta);國家創(chuàng)新系統(tǒng)建設中的高等教育體系重構[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6 王芳;課程改革背景下師范生教育實習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趙彥俊;“實習支教生”實踐性知識生成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瑩瑩;綜合大學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1年
2 卓海燕;中法教師教育課程設置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建惠;我國高校課程價值取向與課程體系構建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4 賀曄;英國職前教師教育課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陳旭;中美教師教育課程設置比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陳迅;新升本科院校知識管理的研究[D];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08年
7 周瑛;西部民族地區(qū)高師院校職前教師教育課程設置改革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王晶;教師實踐性知識視閾下的高師教育類課程改革[D];河南大學;2009年
9 禚凱;高校師范生教育技術能力評價量規(guī)設計與開發(fā)[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10 唐小璐;師范生的教師角色意識形成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4286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428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