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大學通識教育的幾點認識
[Abstract]:The current general education in China does not come entirely from the West, but has the origin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basic meaning and requirement of general education are to broaden the foundation, to communicate the arts and theories, and to combine the scientific spirit with the humanistic spirit. General education broadens the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corrects the pragmatism tendency in education, promotes the individual voluntary choice of high school graduates, and broadens th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dapted by many parties. Gener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re not opposed to each other, but two inseparable aspects in modern university education system. The outstanding problem in current university education is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correctly.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哲學系;
【分類號】:G64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文漢;;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矛盾與融合[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2 張富生;;我國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制度變遷——基于新制度經(jīng)濟學的視角[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3 聶霞;;試析中國倡導通識教育的原因[J];教育教學論壇;2011年17期
4 易潔;;我國大學通識教育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5 袁廣林;劉秋蓮;;大學通識教育價值功能探析[J];南都學壇;2011年05期
6 梁忠;;探討我國高等教育理念的調(diào)整[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年08期
7 白兆鋒;;大學通識教育研究述評[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8 ;通識教育[J];讀者(原創(chuàng)版);2007年12期
9 田芳;;信息社會背景下的通識教育與人才培養(yǎng)[J];黑河學刊;2011年08期
10 武世興;楊亞鴻;;美國高校的創(chuàng)業(yè)教育——考夫曼創(chuàng)業(yè)基金會關于美國高校創(chuàng)業(yè)教育研究報告[J];中國大學教學;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惠民;張玉光;趙龍慶;姚孟春;;論通識教育的必要性及實施途徑[A];農(nóng)業(yè)教育與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云南省農(nóng)業(yè)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2 田玲;;全球化背景下本科生人才市場需求特點及其對大學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關系的影響研究[A];2004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北京大學論文集[C];2004年
3 張燕;;臺灣通識教育與藝術教育[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丁玉賢;;試論通識教育對理工科大學發(fā)展的影響[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9年
5 王定華;;梅克萊約恩在阿姆斯特學院的通識教育改革[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崔偉奇;;論創(chuàng)新教育的“通識”基礎——以建設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為目標[A];“青年科學家創(chuàng)新與社會條件支持系統(tǒng)”課題研究論文集[C];2006年
7 王果勝;;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思考[A];城市空間結(jié)構理論與資源型城市轉(zhuǎn)型研究——中國科協(xié)第224次青年科學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楊嵐;;教育現(xiàn)代化:大學人文素質(zhì)教育理念發(fā)展走向淺探[A];第四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6年
9 楊嵐;;大學文化素質(zhì)教育與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現(xiàn)代人格培養(yǎng)[A];第六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8年
10 劉煥云;;全球化時代大學通識教育中的公民意識教育[A];公民意識研究[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定華;美國大學生所體驗的通識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6年
2 陳潔;通識教育悄然回歸[N];中華讀書報;2007年
3 張曉艷;通識教育:舶來品走著來時路[N];鄂爾多斯日報;2009年
4 ;通識教育再認識[N];文匯報;2010年
5 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 潘宏;通識教育有利有弊[N];光明日報;2011年
6 ;通識教育:大學改革的路徑選擇[N];解放日報;2008年
7 王曉漁;通識教育的三種誤讀[N];文匯報;2008年
8 武漢大學 馮惠敏;提高大學通識教育質(zhì)量的幾點思考[N];光明日報;2009年
9 復旦大學校長 王生洪;通識教育:追求大學教育的本然價值[N];中國教育報;2007年
10 ;通識教育與中國大學的文化自覺[N];文匯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立波;人文發(fā)展與通識教育問題初探[D];復旦大學;2008年
2 楊頡;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魏飴;大學素質(zhì)教育與教育回歸人本[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張東海;全人教育思潮與高等教育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陽榮威;高等學校專業(yè)設置與調(diào)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戴聯(lián)榮;大學生態(tài):文化人格共生和建構[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7 盧晶;專業(yè)認證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8 李海芬;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基礎課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李江林;高師理科專業(yè)教育改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10 房欲飛;美國高校大學生領導教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曾雙寶;西南財經(jīng)大學的通識教育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2 于汝霜;自由教育向通識教育的演變[D];汕頭大學;2010年
3 唐霞;我國高校通識教育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8年
4 蘇志勇;芝加哥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設置及管理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5 于淑文;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設置及教學管理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王夢陽;科南特大學通識教育思想及實踐探析[D];河南大學;2008年
7 羅文華;我國研究型大學通識教育實施策略[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8 蔡慶杰;高校本科課程結(jié)構創(chuàng)新的若干問題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9 曾德軍;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設計與評價體系的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10 皮鳳英;美國大學通識教育改革趨勢研究——對中國高等教育的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4211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421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