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wǎng)絡社團問題探析
[Abstract]:The university student network association is the new organization form which appears in the university student group at present,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traditional university student association, and also has the mark of the network culture; It meets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brings new challenges to the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causes,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s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associations, and adopt scientific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guide the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societies to "spin" and "turn around" regularly at the same time.
【作者單位】: 大連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部;
【基金】:遼寧省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課題項目“大學生網(wǎng)絡社團的教育和管理研究”(項目編號:LS(ktziyx-1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G645.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勇,蔡娟;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J];前沿;2003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潘敏;陳中潤;于朝陽;;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綜述[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6年1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漆鵬;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李建明;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tǒng)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張冠文;;關于高校學生網(wǎng)絡化組織動員方式的思考[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7年01期
2 朱婷婷;周香;;非正式組織及其管理對策[J];當代經(jīng)理人(中旬刊);2006年03期
3 黃明睿;;非正式組織對高校學生工作的影響及其管理[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6年07期
4 李磊,王名,沈恒超;網(wǎng)上社團及其管理:NGO新領域探討[J];南京社會科學;2002年01期
5 王勇,蔡娟;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J];前沿;2003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海波;傳統(tǒng)文化教育與大學生現(xiàn)代人格重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年09期
2 謝保杰;;試論當代大學生的消費道德教育[J];北京機械工業(yè)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3 刁鴻安;;網(wǎng)絡時代對大學生思想道德工作的影響與對策[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4 戴新利;;大學生網(wǎng)絡道德失范問題新探[J];中國成人教育;2006年07期
5 劉麗華;;消費主義:當代大學生應如何面對[J];中國水運(學術版);2006年05期
6 王艷;;大學德育:有效才是硬道理[J];教育與職業(yè);2006年28期
7 李衍民;;試論大學生管理工作[J];科技咨詢導報;2007年02期
8 馮廣圣;岑光宇;;當代大學生“失信”現(xiàn)象之反思[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7年02期
9 趙振華;;大學生文明修身工程的構(gòu)建與實施[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年05期
10 石莉莉;;淺析當代大學生的道德困惑[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剛;;貴陽市大學生群體公德狀況調(diào)查分析[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彭學君;李志祥;;基于綜合集成研討廳的高校學生群體危機決策研究[A];全國第九屆企業(yè)信息化與工業(yè)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3 魏紅英;;我國大學生群體失業(yè)預警機制淺析[A];中國社會學會2010年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韓德華;魏紅英;;我國大學生群體失業(yè)預警機制淺析[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馮寧;;農(nóng)村大學生社會化問題研究——基于社會工作的視角[A];第二屆全國農(nóng)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鄭彩蓮;;社會轉(zhuǎn)型期女大學生發(fā)展的若干思考[A];2011年浙江省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7 呂晨飛;;當代大學生思想引導工作問題與對策研究[A];科學發(fā)展觀與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報告——第五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9)[C];2009年
8 王學峰;;談思想政治視角下的大學生消費教育[A];中國商品學會第十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劉勝;;廣東大學生價值觀與消費行為傾向關系的實證研究[A];中國商品學會第十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10 梁麗娟;;和諧人格視野下的大學生情商教育創(chuàng)新機制研究[A];第五屆河北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YMG記者 李少鵬 通訊員 劉海軍;為大學生群體開展母教培訓[N];煙臺日報;2010年
2 李斌、吳晶晶;大學生群體呈現(xiàn)四大特性[N];人民日報;2005年
3 李斌 吳晶晶;大學生群體呈現(xiàn)四大特性[N];中國社會報;2005年
4 李斌 吳晶晶;大學生群體四大特性引人憂[N];中國改革報;2005年
5 閆盛霆 張希棟 楊永剛;淄川區(qū)生源高校畢業(yè)生九成就業(yè)[N];淄博日報;2010年
6 特派記者 黃曉華;保障和促進我國女大學生就業(yè)[N];海南日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劉雅玲;設置基金鼓勵青年創(chuàng)業(yè)[N];珠海特區(qū)報;2009年
8 歐恩懿;“最!眮碜杂诤啒鉡N];遼寧日報;2010年
9 華東師大亞歐研究中心研究員 余南平;阻卻大學生滑向“幻滅的一代”[N];社會科學報;2003年
10 本報記者 徐春林;特許展開辟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新路徑[N];國際商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茅海燕;當代大學生群體政治心理研究:基于歷史與現(xiàn)實的考察[D];蘇州大學;2010年
2 王曉燕;“偏離”與“重構(gòu)”[D];上海大學;2008年
3 鄭素俠;互聯(lián)網(wǎng)使用與內(nèi)地大學生的社會資本[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4 吳冬梅;馬克思主義幸福觀與當代中國大學生幸,F(xiàn)狀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5 馬冬卉;大學生多樣性與教學針對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6 黃國輔;后勤社會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7 鄭曉艷;農(nóng)村籍大學生道德社會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8 李耀臻;論大學生道德選擇教育[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9 董宇艷;德育視閾下大學生情商培育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10 岳鵬;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觀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晴;大學生弱勢群體救助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2 莫詩浦;社會轉(zhuǎn)型期大學生政治參與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3 張建榮;當代大學生政治參與的有序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蔡蘇州;當代師范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及對策初探[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周曦;SNS網(wǎng)站對于大學生同學間人際關系的影響[D];廈門大學;2009年
6 朱茵;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中的大學生消費文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7 張亞楠;長春地區(qū)大學生地域刻板印象與擇業(yè)意向的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8 楊衛(wèi)芹;大學生管理倫理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唐國戰(zhàn);大學生生活方式及其引導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10 涂慶皓;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的大學生消費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4025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402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