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聯(lián)合培養(yǎng)工科學生的研究與實踐
[Abstract]: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arry out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rain engineering students jointly by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train engineering students jointly,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need to integrate and configure the available teaching resources in cooperation between professional groups and cooperative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 the feasibility,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developing deep cooperation with enterprises are analyzed. In the pilot work,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s arranged on the site of the enterprise, and combined with the CDIO outline and the enterprise training outline to guid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o tha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links can be mapped to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as much as possible.
【作者單位】: 中國計量學院;
【基金】:浙江省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yb08041,yb09038) 中國高教學會重點項目(2010YHEZ007)
【分類號】:G64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孔垂謙;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的“去工程化”困境與“情境化”選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胡大超;程奕鳴;黃云明;朱慧婷;;高校工程訓練中心建設的模式與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2 孫平;;“雙師型”工程教育教師的知識結構及發(fā)展路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3 黃俊偉,秦祖澤 ,彭曉;工程教育的技術理性與人文精神的烏托邦[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5年04期
4 郝超;從高職學制改革談教育體系的完善[J];中國高教研究;2005年05期
5 孫平;;工程教育“雙師型”教師知識結構目標及發(fā)展途徑[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7年1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馬中平;示范性軟件學院人才培養(yǎng)目標及途徑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2 周庚淵;工程碩士專業(yè)學位鑒定模式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3 高海燕;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若干問題探析[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4 趙銳;中美高等工程教育課程設置的比較及建議[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5 張瑜;大學普通化學理論知識學習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薛成龍;鄔大光;;論學分制的本質(zhì)與功能——兼論學分制與教學資源配置的相關性[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7年03期
2 顧建民;發(fā)達國家工程設計教育發(fā)展的新趨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3 萬柏坤,李清,楊春梅,丁北生;Team Work: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精神的好形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4 郭冬生;我國工程本科課程改革芻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5 李元元;高等工程教育課程改革的比較研究——以華南理工大學與MIT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6 孔垂謙;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的“去工程化”困境與“情境化”選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7 洪源渤,衣曉青;論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實踐教學最優(yōu)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8 孔寒冰,鄒曉東,王沛民;工程教育鑒定和職業(yè)資格認證初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9 李運華,范悅,沈頌華;遞進式工程實踐教學體系的創(chuàng)建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10 王雪峰;曹榮;;大工程觀與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邵秋萍,劉標;從教育與科技創(chuàng)新談校企合作的意義及模式[J];安徽科技;2003年03期
2 蔡向朝;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的形式與內(nèi)容[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3期
3 姜秀敏;張蔭旺;;堅持校企合作 引進社會資金[J];高校后勤研究;2005年04期
4 李柯;;校企合作模式與績效探討[J];宿州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5 王媚莎;;校企合作共建實踐教學基地的困境與解決辦法研究[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1期
6 黃志榮;;學分制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J];河南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yè)教育版);2007年02期
7 趙志華;宋海生;;校企合作培養(yǎng)信息化人才若干問題的探討[J];改革與戰(zhàn)略;2007年05期
8 張建云;咼于明;計成;李柯平;;校企股份合作共建實踐教學基地[J];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2008年04期
9 劉引濤;;淺析校企合作中實訓環(huán)節(jié)的規(guī)范[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8年21期
10 孫雷;;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的對策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8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盧山;羅長坤;;校企科技合作模式研究進展概述[A];2011第三屆全國醫(yī)學科研管理論壇暨江蘇省醫(yī)學科研管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褚寧;上海校企合作“升級”[N];解放日報;2003年
2 ;借助校企合作 構筑創(chuàng)新服務體系[N];經(jīng)濟視點報;2009年
3 記者 馮駿;石大與天業(yè)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N];兵團日報(漢);2010年
4 通訊員 易果 瞿曉華;校企合作共創(chuàng)新型工業(yè)[N];團結報;2010年
5 駐昆山首席記者 姚喜新;加大校企合作力度[N];蘇州日報;2011年
6 岳娟紅;太原理工大學校企合作項目對接[N];太原日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吳洪;校企合作,巧解企業(yè)研發(fā)人才瓶頸[N];福建日報;2009年
8 記者 姚穎盈;校市相融校企合作你興我榮[N];柳州日報;2011年
9 全國人大代表 華旗資訊集團總裁 馮軍;把“校企合作”進行到底[N];中國勞動保障報;2011年
10 記者 周衛(wèi)東 通訊員 童吉根 羅盤軍;湖北汽車鋼板彈簧廠校企合作喜獲“五大提高”[N];黃岡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鄧穎翔;吸收能力對校企合作績效的影響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戴志;校企合作培養(yǎng)模式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2 向河;我國高?萍既肆Y源的優(yōu)化配置問題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4年
3 王東紅;校企合作培養(yǎng)工程碩士協(xié)同發(fā)展機制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4 柏晶;校企合作舉辦高等學校的管理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艷麗;校企合作動力機制及其合作模式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0年
6 王杏;研究生校企合作培養(yǎng)機制及策略研究[D];濟南大學;2011年
7 胡玲琳;試論我國高校與企業(yè)的合作[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8 蔣茂東;高校和企業(yè)合作培養(yǎng)人才研究[D];河海大學;2004年
9 周蕊;校企合作模式實證分析[D];蘭州大學;2010年
10 程志玲;大學生就業(yè)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3852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85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