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大學文化的合法性危機:基于文化社會學的研究
[Abstract]:The legitimacy crisis of modern university culture, characterized by kitsch and "change of school",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elf-abandonment and self-banishment of the university, but the erosion and "masking" of the university culture by the instrumentalist social culture is the key to the emergence of the problem.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dispelling" and "reenchantment" is the proper meaning in the crisis management of the cultural legitimacy of modern universities. At the same time, resto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as an independent cultural and academic organization, endowing the university with the mission of ultimate care and humanistic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independent autonomy, academic freedom and the pursuit of truth", reconstructs the university and the market, the government, and the government. The relation of society realizes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university culture and social culture.
【作者單位】: 棗莊學院發(fā)展規(guī)劃處;
【基金】: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公民身份與民主陀螺——共和主義的視角及其對中國的啟示”,項目批準號:10YJC8100561
【分類號】:G6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張傳燧;;大學之“道”與大學之“器”——傳統(tǒng)大學精神解讀[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2 張應強,高桂娟;論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的文化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3 廖小平;;論大學文化的三種關系[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4 汪永平;社會轉型時期大學精神的困境[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國強;大學文化沖突的理論探索與現(xiàn)實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勇;論大學制度文化建設[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2 田海洋;於榮;;論地方高校的大學精神[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3 張燁;我國高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矛盾及其對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4 趙為,欒培新;高等教育的公平與效益[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5 王正福;確立教師在大學學術管理中的主體地位[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6 劉新學;;心理學量化研究范式的思考[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7 陳洪捷;論寂寞與學術工作[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8 劉建軍;阿拉伯文化對歐洲中世紀文化的影響[J];北方論叢;2004年04期
9 劉建軍;;中世紀對歐洲近現(xiàn)代文化的奠基作用[J];北方論叢;2006年04期
10 趙婷婷;從自由教育與專業(yè)教育之爭看我國大學素質教育改革[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頻;;在學習詞典中采用語義網絡凸顯語詞意義[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2 劉貴華;;對大學學術合理性的追問——從“知識本位”、“關系本位”到“生態(tài)本位”的確證[A];學術交流與學術生態(tài)建設——中國科協(xié)第二屆學術交流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馮建軍;;社會公正與教育公正[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4 鄭宏;;本科通識教育改革后教育質量管理探索——實施兩階段分流制[A];慶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200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3年
5 陳小紅;;高等教育多學科研究方法與高等教育科學建設[A];慶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200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3年
6 彭擁軍;;高等教育功能研究的反思[A];慶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200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3年
7 萬力維;;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礙創(chuàng)造[A];慶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200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3年
8 荀振芳;;學術自律視角中的學術自由[A];慶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200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3年
9 米俊魁;;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法治化初探[A];慶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200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3年
10 王恩華;;我國大學學術管理體制改革研究:一個治理視角[A];慶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200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叢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觀與近代自由主義[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2 盧曉中;當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對中國的影響[D];廈門大學;2001年
3 胡波;社會理想境界論綱[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楊學功;本體論哲學批判[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趙雪綱;論人權的哲學基礎[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閻光才;識讀大學:組織文化的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7 張振助;高等教育與區(qū)域互動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8 李福華;高等學校學生主體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韓映雄;高等教育質量精細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黃富峰;論道德思維[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秦彤;羊城晚報“創(chuàng)世紀”策劃的操作分析[D];暨南大學;2000年
2 彭立紅;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與近代中國社會改造(1902—1928)[D];暨南大學;2000年
3 張瑞;論高等學校的社會服務職能[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姚建根;論我國現(xiàn)階段高等教育收費制度與成本個人分擔[D];浙江大學;2001年
5 楊勝剛;主體精神建立——一個遠未抵達的夢想[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6 王敏芝;“傳媒文學批評”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7 馬宇飛;理想世界的建構與現(xiàn)代性的失落[D];黑龍江大學;2002年
8 何雪蓮;大學理想:追求完善人格[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9 張君輝;當代中國大學精神論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10 朱麗翔;主體性大學生道德素質評估之主體性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石中英;論國家文化安全[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2 汪永平;社會轉型時期大學精神的困境[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3 傅顯捷;大學生校園文化沖突解析[J];重慶社會科學;2005年02期
4 陳平;多元文化的沖突與融合[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5 孫彩平;市場經濟文化的矛盾與心理教育的文化功能[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6 金秀芳;洪堡人文主義理想在德國大學中的體現(xiàn)[J];德國研究;2001年01期
7 張超西;論高校思想文化沖突與校園文化構建[J];湖北社會科學;2004年08期
8 毛陽芳,池平青;淺論大學教授與大學文化建設[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9 朱國仁;西方大學職能觀演變之歷史考察[J];國外社會科學;1995年03期
10 蘇國勛;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沖突與共生(上)[J];國外社會科學;2003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吉洪;李澎林;;沖突與超越:文化視野下的校企合作[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1年07期
2 王宇明;;大學文化概念的界定和解讀[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0年08期
3 張琳琳;;教育學院大學文化研究[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4 楊秀芹;尚海秀;;大學文化與大學精神的解讀與思考——以華中農業(yè)大學為例[J];高等農業(yè)教育;2011年06期
5 韓伏彬;董建梅;;近年來大學文化軟實力研究綜述[J];衡水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6 李志軍;鄧鵬;;多元文化沖突對青年學生信仰的影響及教育[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年19期
7 王永友;郝菲;;多維度把握大學文化形成與作用的規(guī)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年19期
8 陳捷;;大學大愛精神建設的現(xiàn)狀及探索[J];教育文化論壇;2011年03期
9 張文江;;大學文化的剛性與超越[J];江蘇高教;2011年05期
10 張鵬;;論高校生命倫理教育的價值生態(tài)及其超越[J];江蘇高教;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福強;;關于建設中國特色大學文化的幾點思考[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2)[C];2008年
2 李巍巍;;芻議我國大學文化經營模式[A];第三屆全國農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宋尚桂;佟月華;;中國大學文化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路徑與教育改革對策[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1)[C];2008年
4 王報換;;激活首都“大學文化”元素與打造先進文化之都的若干思考[A];2011北京文化論壇——打造先進文化之都培育創(chuàng)新文化論壇文集[C];2011年
5 付兆佳;;大學文化同質化傾向及對策探析[A];第二屆全國農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徐新林;;文化沖突、和諧校園與農村大學生社會化[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三)[C];2007年
7 李少靜;;國際化進程中的北京農學院主體意識探微[A];都市型高等農業(yè)教育教學改革論文專輯[C];2007年
8 顧秉林;;建設創(chuàng)新文化 造就創(chuàng)新人才[A];《中國高等教育與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專家論壇論文集[C];2007年
9 陸應飛;;外國留學生文化差異和文化沖突問題探析[A];北京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C];2008年
10 劉向信;;營造和諧校園 促進科學發(fā)展[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咸陽師范學院黨委宣傳部副部長 王剛;大學的“年輕化”和大學文化質量的提高[N];陜西日報;2009年
2 嘉興職業(yè)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周奇跡;培育大學文化 實現(xiàn)科學發(fā)展[N];嘉興日報;2009年
3 薛曉萍 黃德輝 潘立勇;積極構建具有河北特色的大學文化[N];河北日報;2009年
4 楊向榮 王菁華;培育大學文化 建設和諧校園[N];人民日報;2009年
5 無黨派代表人士 大連交通大學機械學院 許立;大學文化與大連城市精神[N];大連日報;2010年
6 路靜;試論大學文化的構建[N];吉林日報;2011年
7 安慶師范學院院長 朱士群 本報記者 李陳續(xù);大學文化要跟進時代[N];光明日報;2011年
8 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湖南科技大學基地 執(zhí)筆 何頻 李洪華;如何推進大學文化的生態(tài)化建設[N];光明日報;2011年
9 大連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教授 柳振萬;推動大學文化同高校黨建有機融合[N];遼寧日報;2011年
10 楚雄師范學院黨委副書記 李云峰;著眼育人為本 構建大學文化[N];楚雄日報(漢);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永友;我國國防工業(yè)院校的大學文化體系及機理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2 李繼兵;大學文化與學生發(fā)展關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3 李長真;大學文化與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孫健;大學競爭優(yōu)勢的形成機理及提升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5 鐘勇為;沖突與調諧:大學教學改革的基本問題探論[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6 李福杰;大學文化視野下的大學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朱為鴻;大學文化創(chuàng)新與組織發(fā)展[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8 薛紹聰;大學主體間文化的缺失與構建[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9 肖楠;大學學科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10 高山;大學學科文化管理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任建波;合并高校的文化融合與創(chuàng)新[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2 陳曉萍;高校師生文化沖突與和諧師生關系構建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3 彭黎;和諧視閾下我國大學文化的特色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0年
4 顧佼佼;我國大學文化軟實力建設的缺失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華文健;企業(yè)文化與大學文化的對接研究[D];青島大學;2011年
6 吳建玲;大學文化對大學人發(fā)展的作用及機理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10年
7 翟海剛;大學文化對創(chuàng)新人才的育人作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2年
8 高廣元;關于我國大學文化的分析與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4年
9 賈震巍;西方大學文化與我國大學文化的建設[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4年
10 楊博;大學與社區(qū)的文化關系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3270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27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