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更可能被自主招生錄
[Abstract]: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dependent enrollment students is related to the evaluation index and policy of the independent enrollment examination, which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 fairnes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data of a certain university in Beijing in 2010 and 2011, and through the method of multi-factor analysis, comparing the independent enrollment students and the ordinary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tudents, we found that the father with higher professional and educational level, the higher family income,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areas, Urban families, only children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are more likely to become independent enrollment students, the city father low occupation or even inferior to farmers, the city key middle school since the advantages of enrollment does not exist, independent enrollment worsened the unfai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multivariate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establish a multivariate index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enior high school characteristics, family geographical location, father's education level and occupation, family economic situation, etc. The students from underdeveloped areas and disadvantaged families are given a good balance of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作者單位】: 中央財經(jīng)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學院;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青年課題“從大學生農(nóng)民工現(xiàn)象反思大眾化階段高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CIA120149)
【分類號】:G647.3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金寶;;普通高校自主選拔錄取中的公平問題探析[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2 劉海峰;;高考改革:公平為首還是效率優(yōu)先[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3 劉進;;高校自主招生中的權力尋租[J];江蘇高教;2012年01期
4 李擁軍;;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試點的思考[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2年02期
5 張繼明;;從“五校聯(lián)考”看我國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改革的選擇[J];考試研究;2010年01期
6 常桐善;杜瑞軍;;再論大學招生的卓越性與公平性——兼談中國人民大學自主招生“圓夢計劃”的價值與局限[J];考試研究;2012年02期
7 荀振芳;汪慶華;;自主招生:精英角逐的場域[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8 相利盈;;中國高考招生制度中的公平問題研究[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9 于承霖;張前順;曾輝;;高校自主招生全方位解讀[J];群文天地;2012年12期
10 蔣莉;胡維治;楊巋;;我國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現(xiàn)狀分析[J];現(xiàn)代交際;2011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付黎旭;董衛(wèi);;人格養(yǎng)成與潛力定向[J];貴州社會科學;2012年07期
2 李木洲;;高考公平的元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年08期
3 周文虹;;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對各行為主體的影響分析及未來展望[J];高教探索;2014年06期
4 侯佳偉;;高校自主招生學生入學后與普考生的對比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5 王克群;;自主招生存在的問題及矯正[J];湖北招生考試;2011年30期
6 王中心;;美國大學申請程序評介與啟示[J];海外英語;2012年11期
7 林強;;我國高校自主招生考試研究述評[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8 魏雪;趙永東;;自主招生新趨勢——“高校聯(lián)考”的問題探析[J];教育與考試;2011年02期
9 張鵬;馬一鷗;;從聯(lián)考看自主招生的發(fā)展趨勢[J];考試研究;2011年06期
10 李兵;;自主招生向農(nóng)村考生傾斜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考試研究;201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程芳;;對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思考[A];第三屆全國農(nóng)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和生;高考公平問題的倫理審視與實證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媛;英國普通教育證書(GCE)化學A級評價模式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宇;21世紀初我國普通高校自主招生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3 吳嫦娥;EMI理論視角下的家庭資本差異與高等教育獲得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2年
4 劉濤;當前我國高校聯(lián)考制度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5 沈娜;我國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價值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6 李穎婷;新世紀我國高校自主招生之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7 彭東超;我國高校自主招生考試形式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8 畢建敏;我國高校自主招生與大學精英教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9 韓良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10 劉乾;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公平性的調(diào)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若玲;;高考公平的憂思與求索[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0年02期
2 張亞群;;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動因、問題與對策[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0年02期
3 宗俊峰,王燕;關于自主招生政策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04期
4 張桂香,張劍濤,梁祖晨;從尋租理論看股票期權制[J];商業(yè)研究;2004年22期
5 李瑞娥,李偉群;我國制度變遷與教育資源分享中的公平問題——一個基于農(nóng)村和城市人口受高等教育差異的比較研究[J];當代財經(jīng);2005年11期
6 任桐;;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分析[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0年06期
7 余天桃;剖析化學諾貝爾人才成功的環(huán)境要素及啟迪[J];化學教育;2004年02期
8 文雨;;“高考移民”與教育公平[J];甘肅教育;2007年13期
9 李海濤,尚錫東;論受教育權及司法保障[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10 唐安國;李小波;;不拘一格選人才——從復旦、交大的招生改革談我國高考制度改革的趨向[J];復旦教育論壇;2006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蘇紅;[N];科學時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后雄;我國高考政策的公平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斌;吳巧俊;;多元評價方式在中學政治教學中的運用[J];現(xiàn)代交際;2014年05期
2 郭炳山;;多元評價 多種精彩[J];中小學德育;2014年09期
3 李艷輝;昌麗梅;;運用多元評價 促進學生發(fā)展[J];黑河教育;2009年06期
4 於麗虹;;整合資源 構建多元評價方式[J];現(xiàn)代教學;2010年Z1期
5 鄒長杰;;欣賞學生差異,促進學生發(fā)展[J];教師;2010年24期
6 張英;面向全體 關注過程 多元評價[J];廣西教育;2004年01期
7 王軍;多元評價制度與教師發(fā)展[J];黑龍江教育(綜合版);2004年28期
8 陳存志;劉蘋;;普通高校體育教師多元評價主體分析[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9 劉長江;;主體間性視野下多元評價體系的構建[J];教育評論;2009年05期
10 曹穎;;多元評價體系與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整合[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葉宗炳;;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多元評價[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4卷)[C];2010年
2 張蓓;;運用多元評價 促最優(yōu)化發(fā)展[A];中國教育學會基礎教育評價專業(yè)委員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2012年
3 王玉輝;;實施多元評價 促進教師發(fā)展[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4 李佳樾;;多方面的評價為學生的發(fā)展鋪好堅實的臺階[A];中國教育學會基礎教育評價專業(yè)委員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第八中學 劉仙紅;構建多元評價方式 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N];江蘇教育報;2014年
2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熊丙奇;建立多元評價體系須深入推進招考分離[N];中國教育報;2014年
3 記者 江卉、通訊員 周傳燕、實習生 熊星露;“雅行教育”引入多元評價體系[N];湖北日報;2006年
4 江蘇省靖江高級中學 錢剛;體育教學“多元評價”有內(nèi)涵[N];中國體育報;2007年
5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 鄭若玲 萬圓;從單一考試向多元評價轉變[N];中國教育報;2011年
6 本報特約評論員 熊丙奇;如何真正圓農(nóng)村生公平高考之夢[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7 河南省舞陽縣教研室 賈玲;落實多元評價有許多困難[N];中國教育報;2013年
8 雷泓霈;“補課爭論”倒逼多元評價改革落地[N];深圳商報;2013年
9 李榮;構建科學多元評價機制[N];濟寧日報;2008年
10 浙江省天臺中學 鄭志湖;如何實施教師發(fā)展性多元評價[N];中國教育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張瑜;技能人才多元評價方法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14年
2 凌興正;構建重慶市中職學生綜合素質(zhì)多元評價模式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4年
3 關業(yè)萍;美國高校多元評價招生制度的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4年
4 曾曉紅;基于博客的多元評價應用探索[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任娟;發(fā)展性學業(yè)評價之多元評價主體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6 朱韻潔;多元評價主體參與評課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4年
7 翟恒艷;多元評價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3年
8 王英格;多元評價態(tài)度與自選評價偏好[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吳玉;《C程序設計》課程多元評價的研究與實現(xiàn)[D];杭州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2515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51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