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文化元典與大學生價值觀培養(yǎng)
[Abstract]:It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per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society and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Chinese nation has a long history and culture of five thousand years, its value orientation, mode of thinking and basic theoretical system, Most of them were born in the Spring,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axis era" of human civilization,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ago. The books and books that record these thoughts, such as < Poetry > < Book > < rite > < Music > < Yi > < Spring and Autumn > and "Analects of Confucius" < Mencius] < Laozi] < Zhuang Zi > Mozi, Sun Tzu's Art of War, etc., It is recognized as the Yuan Code of Chinese culture. To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read the classics again with the attitude of sublation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inheriting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conduciv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rrect values of self-improvement, moral integrity, honesty and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作者單位】: 重慶工商大學思想政治理論學院;
【分類號】:G64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曉峰;;淺談人性論對先秦法律思想的影響[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2 趙呂生;;當今和諧社會理念之傳統(tǒng)文化底蘊[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2年07期
3 蘇孝同;榕城與榕樹文化[J];中國城市林業(yè);2005年03期
4 劉靜;馬震龍;;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1期
5 邵孔發(fā);;我國道德社會的形成探究——基于哲學視野的思考[J];滁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6 吳點明;;試論墨子的政治倫理思想及其現(xiàn)代意義[J];大連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7 郭琰;陳江進;;自愛與兼愛——墨子倫理思想的內(nèi)在困境與出路探析[J];道德與文明;2010年02期
8 吳明海,馬鐘范;從抗擊非典論民族精神[J];東疆學刊;2004年01期
9 高文;;污瀆之中的游戲:馬致遠隱逸文化精神探析[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10 張偉強;夏冬晴;;論高校德育中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張曉銳;李敏勇;;基于尺度觀行于辯證法的系統(tǒng)思維[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2 袁曉梅;吳碩賢;;中國古典園林聲景觀的三重境界[A];城市化進程中的建筑與城市物理環(huán)境:第十屆全國建筑物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3 秦德頗;郭旭陽;;古均州“靜樂宮”名考辨[A];地域建筑文化論壇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林杰;生態(tài)高值農(nóng)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萬雪梅;美在愛和死[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3 鮑小莉;自然景觀旅游建筑設計與旅游、環(huán)境的共生[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4 劉慧;生命道德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5 楊秋菊;誠信建設中的政府[D];蘇州大學;2006年
6 宋吉玲;中國特色現(xiàn)代化理論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曲文波;中國文化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8 金哲弘;倪瓚山水畫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08年
9 覃青必;論道德自由[D];中南大學;2008年
10 郭震洪;生態(tài)倫理的經(jīng)濟分析[D];青島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軍;杭州靈隱景區(qū)的空間解析[D];浙江農(nóng)林大學;2010年
2 李金;墨家的宗教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3 衛(wèi)足華;我國銀行保險發(fā)展中誠信缺失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步偉偉;先秦主流思想的教育管理價值探尋[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志平;科學發(fā)展觀對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繼承與超越[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葉少杰;曹操政治倫理思想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7 孔亞飛;《孟子》修辭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8 周沛江;高職院校職業(yè)素質教育環(huán)境建設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9 李巖;沈陽市中層領導職務公務員勝任力問題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11年
10 王萍;熊亮原創(chuàng)圖畫書解析[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東園;;加強中華民族精神教育 促進大學生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J];學理論;2010年25期
2 祁新榮;論儒家文化在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中的價值[J];理論月刊;2005年07期
3 李燕冰;俞勵平;;我國加入世貿(mào)組織后大學生中華民族精神的培育[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年04期
4 朱美芬;;獨生子女大學生價值觀新探[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5 鄭正坤;;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當代大學生價值觀教育[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6 孫杰;;新形勢下大學生深層次思想問題探析[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7 鄭潔;;大學生擇業(yè)狀況的調(diào)查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09年19期
8 李南,沈輝;大學生的價值觀與消費行為研究[J];統(tǒng)計與預測;1998年05期
9 武艷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狀況及特點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年24期
10 鄭毅;;新時期大學生價值取向及其價值觀教育[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年1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愛倫;;培育大學生的民族精神——《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教學肩負的重要任務[A];“高教強省”探索與實踐——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2 王春芳;辛志勇;王偉;;大學生價值觀與其壓力應對方式及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陶塑;許燕;劉嘉;;北京大學生價值觀演變及相關因素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謝暢;;從高校輔導員角度談大學生的價值觀與心理健康[A];“改革開放與心理學”學術研討會——湖北省暨武漢心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陶塑;許燕;;北京大學生價值觀演變及相關因素研究[A];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6 張旭東;陳少珍;姚少賢;;大學生抗挫素質現(xiàn)狀及其與價值觀關系的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李正亭;;國家文化安全與思想政治課“民族精神”培育的學理使命[A];孔學研究(第十四輯)——云南省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韋成良;;高校德育與弘揚民族精神[A];深入學習十六大精神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論文集[C];2004年
9 趙存生;;中國社會發(fā)展與中華民族精神[A];“社會發(fā)展與民族精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何方生;;孝道與中華民族精神關系初探[A];老年學論文集(六)[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淮南師院黨委宣傳部部長 吳玉才;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N];淮南日報;2006年
2 章勝;大學生要理性選擇假期打工[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8年
3 王小云;是追求張揚與獨立 還是追求享樂與安逸[N];中國改革報;2006年
4 肖一;建設中華民族精神家園我們重任在肩[N];光明日報;2007年
5 王東;中華民族為什么歷經(jīng)磨難而不衰[N];北京日報;2003年
6 ;中華民族精神大家談(6)[N];光明日報;2004年
7 周安伯;中華民族精神源遠流長[N];人民日報;2003年
8 趙存生;中華民族精神:多難興邦的強大精神支柱[N];光明日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海鷹邋實習生 陳冬;楊瀾:相信誠意與愛的力量[N];廈門日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彭文輝;大學生淪為“負翁”誰之過?[N];宜春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莉;中華體育精神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2 穆西安;企業(yè)的倫理化經(jīng)營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王金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論[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4 朱文忠;商業(yè)銀行企業(yè)社會責任標準與機制研究[D];中山大學;2008年
5 段立新;當代大學生政治社會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6 鄭海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7 劉莉;當代中國大學生道德學習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李元光;宗喀巴大師的宗教倫理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9 劉力波;文化視域中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10 李繼兵;大學文化與學生發(fā)展關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樂;學院時尚的跨文化比較[D];四川大學;2005年
2 馬欣;當前大學生價值觀問題及教育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3 呂冬詩;網(wǎng)絡文化背景下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年
4 溫菲;中國大學生價值觀在英語學習動機激發(fā)中的作用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5 王春芳;大學生價值觀與其壓力應對方式及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6 葛振斌;體育專業(yè)大學生誠信價值觀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5年
7 李慧;獨生子女大學生的價值觀與人際和諧關系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8 廖劍;當代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培養(yǎng)探析[D];廣西民族大學;2009年
9 王鋼;“兩課”教學與大學生民族精神的培育[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10 劉曉華;論民族精神及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D];武漢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2047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04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