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理念》鏡詮
本文選題:大學教育 + 學術自由。 參考:《大學教育科學》2012年02期
【摘要】:正1.大學是一個由學者與學生組成的、致力于尋求真理之事業(yè)的共同體。學術自由是一項特權,它使得傳授真理成為一種義不容辭的職責,它使得大學可以橫眉冷對大學內外一切試圖剝奪這項自由的人。[p19]2.使科學成其為科學的是:除非是在一個假
[Abstract]:Regular 1. A university is a community of scholars and students dedicated to the cause of truth. Academic freedom is a privilege that makes it an unshirkable duty to impart truth. It makes it possible for a university to frown on all those who try to deprive it of it inside and outside the university. [p19] 2. What makes science is: unless it's a fake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
【分類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曉勇;;雅斯貝爾斯的《大學之理念》解讀[J];臨滄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2期
2 程晶;;明希豪森的辦學理念與實踐——基于哥廷根大學歷史發(fā)展的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1年22期
3 劉選會;趙琳;;論重塑大學精神[J];學理論;2011年20期
4 蘭軍瑞;;德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演進及趨勢[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5 劉法虎;;西方大學學術自由的發(fā)展與特征[J];學園;2011年04期
6 趙志鯤;;論學術自由視野下的大學教師評價制度[J];江蘇高教;2011年04期
7 李雪飛;;高校學術團隊構建與學術自由關系之探討[J];中國報業(yè);2011年04期
8 謝俊;;現(xiàn)代大學制度語境下的學術自由及其實現(xiàn)[J];教育探索;2011年07期
9 劉昌明;;學術自由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關鍵[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0年17期
10 黃X;司鷥;;劍橋大學校長:培養(yǎng)杰出人才重在提供學術自由[J];成才之路;2011年2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楊永才;陳家璧;;成立教授委員會,建立二級學院管理新模式[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yè)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及協(xié)作委員會2010年全體會議論文集[C];2010年
2 武毅英;朱淑華;;美國高等教育由大變強的特征、原因及啟示[A];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與建設高等教育強國——2010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田聯(lián)進;;美國高等教育制度歷史發(fā)展邏輯探尋[A];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與建設高等教育強國——2010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全守杰;;德國大學模式新論——論德國研究型大學模式與工科大學模式[A];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與建設高等教育強國——2010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賀春蘭;尊重學術自由,培育大學精神[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2 葛飛 本報記者 張守營;沒有法治何談自由[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馬暉;“正是因為擁有學術自由,才使美國的大學辦得這么好”[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0年
4 勞凱聲;尊重學術自由 培育大學精神[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5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紀寶成;讓學術自由的空氣來得更猛烈些[N];天津教育報;2009年
6 [美]安妮·丹·尼爾 王廣林/編譯;美國質疑“終身教授制度”[N];社會科學報;2009年
7 谷賢林;學術自由、學術規(guī)范和學者自律[N];學習時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張寧銳;全國政協(xié)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校長鐘秉林:學術自由是大學文化精髓[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馮建華;學術自由和人文精神是大學的基石[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10 本版編輯 李雪濤(北京外國語大學) 葉雋(中國社科院外文所副研究員);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改革和學術自由[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鐵林;世界科學中心的轉移與一流大學的崛起[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2 朱曉東;大學知識創(chuàng)新體系研究[D];東南大學;2005年
3 羅軍飛;創(chuàng)新型大學與創(chuàng)新型國家[D];中南大學;2009年
4 王志剛;論發(fā)展地方高校科學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5 周文泳;高?蒲匈|量改進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6 郭麗君;學術職業(yè)視野中的大學教師聘任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7 高曉清;自由,,大學理念的回歸與重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謝俊;大學的學術自由及其限度[D];西南大學;2010年
9 茹寧;國家與大學關系的哲學分析[D];南開大學;2007年
10 周玲;大學組織沖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茜;學術自由理念下我國高級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4年
2 張海新;論柏林大學的學術自由與國家主義[D];吉林大學;2005年
3 鄢翠霞;學術自由理念及其在我國大學的實踐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4 姜虹;論中國大學文化塑造[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5 陳悅;美國大學教授協(xié)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黃和平;大學自治若干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7 王澤秋;學術自由及其制度安排[D];蘇州大學;2009年
8 黃旭華;學術自由易受侵犯的學理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郭疆蓉;美國大學終身教授制度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07年
10 宋麗平;論大學學術自由與社會干預的矛盾[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0991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099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