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計劃”入選者學術發(fā)展力的計量學研究——基于“985工程”高校前五批入選者
本文選題:“千人計劃” + 學術生產(chǎn)力 ; 參考:《中國高教研究》2014年11期
【摘要】:"千人計劃"實施后,我國"985工程"高校紛紛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大學成為異常活躍的"人才之都";"985工程"高校前五批"千人計劃"入選者,利用Web of Science(SCI-E/SSCI)、CNKI、Engineering Village數(shù)據(jù)庫,通過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建立模型等方式,就"985工程"高校"千人計劃"學術生產(chǎn)力及影響力等展開分析。結(jié)果表明:"985工程"高校前五批"千人計劃"被引進后其整體擁有較強的學術生產(chǎn)力及影響力,EI、SCI-E、SSCI及CSSCI發(fā)文量、對應被引量、引進前后論文量比值及個體年平均被引指數(shù)P等指標有明顯提高。為此,高校應抓住有利時機,進一步調(diào)整人才結(jié)構,營造人才成長環(huán)境,確保卓越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發(fā)展好。
[Abstract]: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ousand thousands Plan", the universities of China's "985 Project" have introduced overseas high-level talents one after another, and the universities have become an extremely active "talent capital". Based on the first five projects of "Project 985",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cademic productivity and influence of "Project 985" by using Web of Science (SCI-E / SSCI) and CNKIEngineering Village databa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irst five "Thousand thousands" projects of "Project 985", their overall academic productivity and influence are relatively strong, corresponding to the number of citations, EISCI-ESSCI and CSSCI.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the ratio of the number of papers and the individual annual average citation index P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Theref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eize the favorable opportunity, further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talents, create the environment for the growth of talents, and ensure that outstanding talents can be brought in, retained and developed well.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
【分類號】:G649.2;G353.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施瑾歡;陸琪;;高校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經(jīng)營管理者;2011年21期
2 張杰;任向?qū)?孫君泓;葉非;楊凌;;“千人計劃”的經(jīng)驗及建議[J];科技導報;2011年27期
3 郁秋亞;;完善海外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和使用工作的建議[J];中國高等教育;2013年Z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王芳霞;;我國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政策評析[J];第一資源;2013年05期
2 郁美娟;黃燕;張凱;;高校青年高層次人才引進對策研究——基于國家首批“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的分析[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1年12期
3 蘇劍峰;;SCI的定量分析在高校高層次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2年08期
4 田海嵩;張再生;劉明瑤;寧甜甜;查婷;;發(fā)達國家吸引高層次人才政策及其對天津的借鑒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年20期
5 李偉偉;鄭煊威;;高校采購中的信息化管理[J];河南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13年06期
6 張麗霞;;我國地方政府關于高層次人才引進的資金補助政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04期
7 王穎;陳瑩瑩;;海外引進人才的基本特征研究——以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為例[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年0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東升;天津市高端人才政策分析與對策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2 王佳男;高校高層次人才引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2014年
3 方婷;我國高校國家人才計劃入選者分布狀況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郭芳;姚冬琴;;回國的誘惑 揭秘中國最高級別的人才計劃[J];中國經(jīng)濟周刊;2011年45期
2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馬德秀:高層次人才是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J];上海教育;2009年1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本刊編輯部;;農(nóng)業(yè)部舉行千人跳繩比賽[J];農(nóng)村經(jīng)營管理;2006年07期
2 ;“千人計劃”項目介紹[J];中國人才;2011年19期
3 ;山東大學“千人計劃”國家特聘教授 秦承忠博士[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4 陳曉偉;;“千人”的青春在西部燃燒[J];中國人才;2012年13期
5 ;“千人計劃”專家太湖峰會在無錫舉行[J];黨建研究;2012年10期
6 閆華;;開啟造就頂尖人才新征程[J];中國人才;2012年21期
7 李驚亞;;貴州:制定人才住房支持政策[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3年07期
8 趙樂際;;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推進“千人計劃”——在“千人計劃”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J];中國人才;2013年19期
9 袁一雪;崔雪芹;;互融:來自“千人計劃”的樣本[J];科學新聞;2013年08期
10 徐治國;;天大解聘“千人”后遺癥[J];科學新聞;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千人計劃“基于直流電壓變換及調(diào)控的大型風電集群直流分布并網(wǎng)關鍵技術實證性研究”項目啟動[A];《風電技術》2013年06月第3期(總第39期)[C];2013年
2 ;國電集團參加“千人計劃”太湖峰會專家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成果展[A];《電站信息》2012年第9期[C];2012年
3 喬德華;;“千人訪萬家”活動的分析與啟示[A];組織與體制:上海社區(qū)發(fā)展理論研討會會議資料匯編[C];2002年
4 王法玉;;創(chuàng)新形式,豐富載體,架設家校共育橋梁[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華夏教師篇卷1)[C];2013年
5 羅之基;;佤族的人祭及其革除[A];民族學研究第六輯[C];198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郁芬;我省部署申報“千人計劃”[N];新華日報;2010年
2 記者 劉娜 通訊員 任才;我省新增7名“千人計劃”人才[N];湖北日報;2011年
3 周繼堅;退出機制是保持“千人計劃”活力的必要措施[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14年
4 杜樹人;千斤重擔千人擔[N];人民日報;2007年
5 記者 李剛;銀川千人棋賽措手不及[N];寧夏日報;2009年
6 記者 付洪軍;珠海海歸博士入選國家“千人計劃”[N];珠海特區(qū)報;2009年
7 記者 田建平;我省海外高端人才又有3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N];山西日報;2010年
8 楊瑜婷;“千人計劃”2歲了[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9 記者 王皓;6家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擁有多名“千人”“海聚”人才[N];北京日報;2010年
10 記者 錢怡 實習生 何啟洲;國家“千人計劃”蘇州30席[N];蘇州日報;2010年
,本文編號:20706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070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