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改變對創(chuàng)新概念的認識入手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工作
本文選題:科技成果轉化 + 創(chuàng)新 ; 參考:《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06期
【摘要】:我國高校成果轉化率低的原因有多種,但科技人員對發(fā)現(xiàn)及創(chuàng)新概念的頑固、僵化的理解是關鍵因素。引導研究者和管理者接受"把發(fā)現(xiàn)、發(fā)明的東西的派上用場也是一種更大的創(chuàng)新"的新觀念、改良院?萍汲晒u估和獎勵機制、建立復合型人才和經營型人才組成的成果轉化團隊、強化科研管理者在成果轉化過程中的參與程度是促進科技轉化的有效措施。
[Abstract]: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low conversion rate of achievem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but the stubborn and rigi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s of discovery and innovation b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is the key factor. To lead researchers and managers to accept the new idea that "making use of what you discover and invent is also a greater innov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evaluation and reward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establish a team of compound talents and management talents and to strengthen the particip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r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of achievements.
【作者單位】: 南方醫(yī)科大學科技處;
【分類號】:G64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張微;張喜梅;;我國高?萍汲晒芾砟J窖芯縖J];中國冶金教育;2006年01期
2 郭曉東;;淺談科技管理部門在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中的作用[J];計量與測試技術;2009年03期
3 呂耀平;吳壽仁;勞沈穎;林巧玲;楊燕波;舒志堅;;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障礙與對策探討[J];中國科技論壇;2007年04期
4 周亞慶,許為民;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障礙與對策:基于環(huán)境的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0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欽潤,蔣美仕;科技成果轉化的知識產權制度障礙及其對策[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2 劉長威;;農業(yè)高?萍汲晒芾頇C制探析[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0年06期
3 劉漢蓉;;障礙因素對企業(yè)合作創(chuàng)新績效的影響——基于重慶市的實證研究[J];改革與戰(zhàn)略;2006年05期
4 孫建中;石善沖;黃玉杰;張秀巖;;河北省高等院?萍汲晒D化機制探索[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01年04期
5 曾衛(wèi)勇;;大學科技園運作模式研究——以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園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6 張先鋒 ,王立平 ,劉志迎;科技成果轉化的障礙性因素解析 基于制度的研究[J];科技成果縱橫;2005年02期
7 周柏春;;中國科技政策發(fā)展的歷程、戰(zhàn)略重點、存在問題及其對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1期
8 鄭文暉;陳小平;;廣東省科研機構、高校與企業(yè)的科技資源配置現(xiàn)狀的比較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2期
9 徐紅燕,周亞慶;高?萍汲晒D化股份制模式的意義、問題及對策[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1年01期
10 尹航;孫希波;傅毓維;;基于因子分析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綜合風險評價[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羅新遠;中外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政策的比較研究[D];西北大學;2002年
2 劉井建;企業(yè)高新技術創(chuàng)新項目R&D績效測度與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年
3 孫曉明;縣市科技發(fā)展模式及其對策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9年
4 李健;基于國際技術轉移的中國技術市場發(fā)展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5 陳濤;高?萍汲晒D化的系統(tǒng)分析[D];東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盤丁銓;基于混沌理論的企業(yè)科技成果管理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2 王曉莉;天津市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3 許皓;安徽省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和運行機制建設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1年
4 周順居;促進福建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研究[D];福州大學;2004年
5 朱煜;制度創(chuàng)新與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的發(fā)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4年
6 范云翠;校企共建工程研究中心的協(xié)同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7 楊雪;區(qū)域科技商務功能形成機理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8 左紅艷;基于混沌理論下高?萍汲晒芾硌芯縖D];湖南大學;2007年
9 顧保陽;化工與環(huán)保北京市技術轉移中心定位發(fā)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7年
10 單娜;大港油田公司科技資源優(yōu)化配置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水明;科技企業(yè)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探析[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2 馬陸杰;淺論高?蒲泄芾聿块T在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中的作用[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05年01期
3 劉新同;;對我國企業(yè)在科技成果轉化中所處地位判斷[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12期
4 耿強;美國的高技術創(chuàng)業(yè)風險投資及對我國的啟示[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998年02期
5 關開澄;對建立新時期高?蒲谐晒芾砟J絾栴}的思考[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1997年02期
6 葉槿根,周長江;我國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問題與對策[J];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7 徐振明,宋軍,張海戈,王久春;科技開發(fā)基金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作用[J];研究與發(fā)展管理;1998年01期
8 楊永福,朱桂龍;管理模式和方法創(chuàng)新分析及其啟示[J];中國管理科學;1999年02期
9 徐云慶;試論高?萍汲晒D化的問題與對策[J];嘉興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10 羅紅敏;高?蒲泄芾砉ぷ鞯膸c思考[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錦琴;;本科畢業(yè)論文創(chuàng)新性的分析與探討[J];文學教育(上);2011年07期
2 王建洲;董鑄劍;;采用風險投資促進高?萍汲晒D化[J];中國高?萍;2011年08期
3 于代松;;畢業(yè)論文的個性滲透[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4 楊春紅;;關于學生就業(yè)指導工作的創(chuàng)新性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年25期
5 谷勤勤;;提高“高等代數(shù)”學習興趣的幾個方法[J];文理導航(中旬);2011年09期
6 李月馨;王小利;;醫(yī)學院校開展學生工作的創(chuàng)新性思考[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7 劉兆文;米亞;張莉;孫繼英;;淺議高等院?萍汲晒D化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年18期
8 趙丹丹;;古詩翻譯過程中譯者的創(chuàng)新性[J];才智;2011年23期
9 平飛;;繼承性與創(chuàng)新性語境中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論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年08期
10 姚建輝;王亞煒;;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創(chuàng)新性初探[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以章;劉仁忠;高楊帆;;湖北科技成果轉化及科技人才競爭力問題研究[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濟發(fā)展(下冊)[C];1999年
2 田素妍;孟令杰;李玉清;;試析我國高?萍汲晒D化的現(xiàn)狀、制約因素及對策[A];促進農民增收的技術經濟問題研究——中國農業(yè)技術經濟研究會2004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趙滿良;;科技成果轉化的系統(tǒng)工程管理[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濟發(fā)展(上冊)[C];1999年
4 徐小欽;;STS視閾下的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研究[A];全球化視閾中的科技與社會——全國科技與社會(STS)學術年會(2007)論文集[C];2007年
5 喬文峰;宋瑩瑩;;讓科技成果插上騰飛的翅膀——淺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xiàn)實生產力的有效途徑[A];《依靠科技進步 推進魯南經濟帶規(guī)劃建設和中華文化標志城規(guī)劃建設》學術研討成果選編[C];2008年
6 ;更新觀念 牽線搭橋 積極助推黨外專家科技成果轉化[A];湖南省企業(yè)統(tǒng)戰(zhàn)工作研究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暨“科技創(chuàng)新貢獻湖南”交流會經驗材料匯編[C];2009年
7 徐萌;;對科技成果轉化的認識及誤區(qū)[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上冊)[C];2001年
8 黨明德;;要注重科技成果轉化的經紀人的培養(yǎng)[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上冊)[C];2001年
9 孫婭范;余海鵬;;農業(yè)科技成果轉化的障礙與對策[A];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進展——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論文集(第4卷)[C];1997年
10 楊青;;關于旱作節(jié)水農業(yè)機械工程技術創(chuàng)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思考[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濟發(fā)展(上冊)[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玉峰;本市科技成果轉化成績顯著[N];天津日報;2007年
2 記者 吳國瑛;首套科技成果轉化叢書問世[N];上?萍紙;2002年
3 義富 孫麗;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構建新型服務體系[N];揚州日報;2006年
4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科研處 王孟;建立公安科技成果轉化良性循環(huán)機制[N];人民公安報;2007年
5 記者 白燕;科技成果轉化“轉”出新天地[N];寧夏日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張偉;攜手打造全國專業(yè)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N];大眾科技報;2009年
7 記者 劉先琴邋通訊員 余嘉熙;河南啟動科技成果轉化工程[N];光明日報;2007年
8 王學峰;江蘇省政協(xié)委員建議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工作[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高玲;科技成果轉化:尋找最佳對接點[N];常德日報;2007年
10 吳紅梅;我省征集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N];新華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健華;高?萍汲晒D化中的政府職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王桂月;基于知識管理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3 喻登科;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管理績效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周倩;高?萍脊芾砣藛T專業(yè)化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王輝坡;科技成果轉化的知識管理及對策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年
6 楊剛;科技與金融相結合的機制與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7 黃品奇;創(chuàng)新性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8 屠春友;鄧小平戰(zhàn)略思維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9 肖繼軍;環(huán)雜硝胺高能化合物和相關混合體的結構—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4年
10 李發(fā)權;現(xiàn)代制造環(huán)境下基于認知過程分析的設計型知識工作效率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猛;濟南市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評價及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2 方華梁;研究型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的路徑與政策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謝麗云;科技成果轉化評價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4 孟凡昌;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問題與法律對策[D];東北大學;2008年
5 王曉莉;天津市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6 張?zhí)靷?企業(yè)承接科技成果轉化的機制與策略研究[D];寧波大學;2009年
7 王憲濤;基于博弈論的科技成果轉化知識共享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0年
8 劉英;望城縣政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對策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9 杜彬;新疆科技成果轉化基地評價體系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2年
10 唐敏;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及綜合評價研究[D];揚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7770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77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