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實踐能力的三維內(nèi)涵
本文選題:實踐能力 + 實踐哲學; 參考:《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12年04期
【摘要】:學生的實踐能力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顯出不同的面孔,這些面孔共同構筑了學生實踐能力的真實內(nèi)涵:最初,學生的實踐能力表現(xiàn)為"行動的規(guī)范性",即能夠依據(jù)內(nèi)在的道德德性或外在的行為規(guī)范從事倫理活動;后來,隨著生產(chǎn)活動成為社會實踐的中心,學生的實踐能力越來越表現(xiàn)為"行動的有效性",即控制自然、社會和語言的有效技術;現(xiàn)今,隨著"存在問題"取代"生存問題"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學生的實踐能力則更多地表現(xiàn)為行動的"意義性",即從生命意義出發(fā)重構人的實踐活動。這就決定了我們對學生實踐能力內(nèi)涵的分析,不應僅僅停留于抽象的形式,更應深入時代所提出的實踐問題,并據(jù)此深挖學生實踐能力的實質(zhì)性內(nèi)容。
[Abstract]: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shows different face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These faces together construct the true connot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t first,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s manifested as "the normative of action", that is, the ability to engage in ethical activities based on internal moral morality or external norms of conduct; later, as productive activities become the center of social practice,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is more and more manifested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action, that is, the effective technology of controlling nature, society and language. Nowadays, as "existential problems" take the place of "existential problems", they become the focus of social attention.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is more manifested as the "meaning" of action, that is, the reconstruction of human's practical activities from the meaning of life.This determines that our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should not only stay in the abstract form, but also go deep into the practical problems raised by the times, and dig deeply into the substantive content of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作者單位】: 渤海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博士后流動站;
【基金】:遼寧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生命體驗取向的課程設計研究”,項目編號:W2011075 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農(nóng)村幼兒園課程建設的策略研究”,項目編號:JG11CB143 遼寧省社科聯(lián)項目“農(nóng)村學前課程資源開發(fā)的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21s1ktzijyx-08
【分類號】:G64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林少敏;;免于強制的自我與無根的自由——哈耶克自由理論的困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2 姚大志;契約論與政治合法性[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3 張汝倫;作為第一哲學的實踐哲學及其實踐概念[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4 王正平;深生態(tài)學:一種新的環(huán)境價值理念[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5 羅伯特·哈里曼;劉宇;;實踐智慧在二十一世紀(上)[J];現(xiàn)代哲學;2007年01期
6 周平;政治文明建設應該重視政治技術的創(chuàng)新和設計[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南京市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7 丁立群;;理論哲學與實踐哲學:孰為第一哲學?[J];哲學研究;201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史軍;;流行病防控的倫理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3期
2 張志勇;;人與制度關系的哲學研究綜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3期
3 張君平;;羅爾斯正義論體系的三元結構[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3期
4 孫強;楊秋軍;;黨內(nèi)潛規(guī)則的實質(zhì)辨析[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4期
5 何志鵬;;“自然的權利”與權利理論的發(fā)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6 趙芳春;;論我國稅法的價值選擇[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7年02期
7 顏運秋;陳健譽;;集體合同糾紛與公益訴訟[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8 伏創(chuàng)宇;;論公務員不服從違法命令的若干問題[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9 陳宏光;;新時期法治思想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十七大報告蘊含的法治思想[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10 申惠文;;駁民法憲法新同位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全林;;堅持科學發(fā)展觀,正視大學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代價[A];安徽省第五屆“興皖之光”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交叉學科卷)[C];2005年
2 張舒;;從加繆的《局外人》看理性對人的禁錮與異化作用[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邱國良;鄭延恒;;論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的民主溝通[A];2009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高峰;;社會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論的研究視角[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李陽;;我國檢察官職業(yè)道德建設之應然路徑與實然選擇——以制度建設和檢察文化建設為視角[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6 白云;;和諧社會下我國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創(chuàng)新思想·科學發(fā)展·構建和諧——黑龍江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08年
7 劉月嶺;;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8 張燕;;異種角膜移植的倫理考量[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9 趙一強;;契約和諧及其倫理實現(xiàn)[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10 王國龍;;由語言追問法律的意義[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玉堂;邊沁功利主義分析法學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晉入勤;企業(yè)國有產(chǎn)權交易法律制度創(chuàng)新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劉衛(wèi)先;后代人權利論批判[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7 武克勤;英伽登文學本體論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8 周秋君;中國與歐盟:一種集體身份動態(tài)系統(tǒng)的建構主義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紅峰;大學組織變革中的博弈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李衛(wèi)東;大學內(nèi)部重點建設[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阮曉毅;我國柑橘產(chǎn)業(yè)化中的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我國農(nóng)業(yè)生態(tài)補償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3 廉靖;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我國農(nóng)村矛盾化解機制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4 董芳芳;湖北省畜產(chǎn)品質(zhì)量安全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5 胡純;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農(nóng)村勞動力教育培訓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6 陳姝媛;再犯罪人員特殊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的責任分析[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7 張麗;我國農(nóng)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運行中的公正問題探討[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8 曾煥平;農(nóng)民工子女義務教育階段教育公平的實證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9 王君健;我國農(nóng)村金融資產(chǎn)證券化SPV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10 朱漢明;基于農(nóng)民權益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波;馬克思實踐哲學的詮釋學維度[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2 徐竹;吳彤;;自然主義,抑或先驗反思?——勞斯科學實踐哲學的理論旨趣探析[J];南京社會科學;2008年10期
3 范曉麗;;從理論的徹底性、批判性看馬克思的實踐哲學[J];齊魯學刊;2007年04期
4 侯著;;法學實踐性教學“模擬審判”規(guī)范性操作初探[J];咸寧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5 王曉華;;尼采:生存實踐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對尼采哲學的價值重估[J];探索與爭鳴;1992年02期
6 胡義成;“實踐哲學”和“生產(chǎn)力哲學”的比較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1期
7 陳雷;試論伽達默爾實踐哲學的邏輯建構[J];南京社會科學;2001年06期
8 鄧維亮;實踐哲學的豐富和發(fā)展[J];學術論壇;2001年05期
9 王東海;哲學的危機與實踐的轉向[J];蘭州學刊;2004年02期
10 徐巋然,王敏;馬克思實踐哲學的非本體論批判向度和弱本體論歷史語境[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于冠華;;淺析如何深化教學改革,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就業(yè)能力[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zhì)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2 溫薇;丁文英;董紹華;張黎軍;范小芳;;現(xiàn)代 IT 技術在工業(yè)工程實驗教學中的應用[A];北京高教學會實驗室工作研究會2007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濮永仙;;對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實踐能力的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職高專教育分會2008年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4 王平;;CAD課程實踐教學探討[A];第6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5 許友順;;以人為本 成就師生 打造品牌——現(xiàn)代學校管理的思考與實踐[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浙江卷)[C];2010年
6 喻莉娟;;應用寫作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研究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A];貴州寫作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交流論文文集[C];2002年
7 莊婷;;從不懂到懂[A];茶香鋪就成長路——小茶人十周年紀念冊[C];2003年
8 徐馨;;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巧用影視資源,激活藝術靈感[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高波;吳廣寧;周利軍;;加強實踐教學,提高電氣工程專業(yè)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A];第三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溫薇;丁文英;范小芳;;現(xiàn)代 IT 技術在工業(yè)工程實驗教學中的應用[A];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技術物資研究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國峰;本周小調(diào)整醞釀下周沖大關[N];證券日報;2007年
2 對沖外匯 駱思南;短期反彈難改美元弱勢前景[N];中國證券報;2007年
3 施海;外圍增量資金抄底 滬膠技術性反彈[N];上海證券報;2007年
4 譚彬;技術性買盤推動金價揚升[N];中國黃金報;2007年
5 記者 楊石明;產(chǎn)學研結合 辦出特色和水平[N];益陽日報;2007年
6 中國WTO/SPS通報咨詢中心 邊紅彪;日本的通報說明會介紹[N];中國國門時報;2005年
7 王山;農(nóng)產(chǎn)品食品出口面臨技術性限制[N];農(nóng)民日報;2001年
8 張武升;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是素質(zhì)教育重點[N];中國教育報;2005年
9 本報記者 楊磊;環(huán)?偩帧皠屿o”[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5年
10 記者 金姝;用技能敲開企業(yè)大門[N];吉林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小飛;自然主義科學哲學及其規(guī)范性[D];清華大學;2008年
2 陳力;創(chuàng)新實踐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3 譚輝旭;實踐課程論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4 王玉平;二十世紀上半葉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之檢視[D];南開大學;2005年
5 李旭東;法律規(guī)范理論之重述[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6 朱丹;程序正義與人的存在[D];黑龍江大學;2009年
7 劉東升;實證法學的反思及規(guī)范解讀[D];山東大學;2006年
8 王宏宇;文化哲學:實踐哲學的當代形態(tài)[D];黑龍江大學;2007年
9 徐積平;實用主義與實踐唯物主義[D];蘇州大學;2005年
10 周治華;倫理學視閾中的尊重[D];復旦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冰峰;大學物理實施研究性學習的理論研究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2 常瑞平;中學地理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探討[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羅及紅;職業(yè)學校電工專業(yè)電學教學的改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宋茁;論中學地理活動課程[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鄧蘭;音樂研究性學習之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劉紅波;利用歷史旅游課程資源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7 王琦;淺議活動教學對中學生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9年
8 陳宏兆;新課程背景下化學活動課的實踐與思考[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9 鄧娜;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理論和實踐[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10 呂浩;初中生物模型教學初探[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7389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38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