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本文選題:網絡 切入點:新媒體 出處:《江蘇高教》2012年01期
【摘要】: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著眼于網絡等新媒體日益興起的現(xiàn)實,針對網絡信息量大、快速便捷、互動交流等特征,通過以"新"引人,占據思想引領的制高點;以"媒"為介,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以"新"帶"舊",在新載體中體認傳統(tǒng)價值等方式,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領域和新路徑。
[Abstract]:In order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e must focus on the rising reality of new media such as the network,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amou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rapid and convenient, interactive exchange, etc. Occupy the commanding point of ideological guidance; take "medium" as the medium to realize the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ake "new" with "old" and recognize the traditional value in the new carrier to expand the new field and new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作者單位】: 蘇州科技學院黨委宣傳部;
【分類號】:G641
【參考文獻】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中國傳媒大學 趙子忠;[N];光明日報;2011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以啟;;關于詮釋學理論中若干基本問題的探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2 王浩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生性動力機制的概念詮釋[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3 張公善;海德格爾美學的歷史地位及當代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4 張志偉;說不盡的康德哲學——兼論哲學史研究的幾個方法論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5 張能為;;伽達默爾的解釋學與形而上學[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6 李凱;顏炳罡;;莊子詮釋方法探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7 彭啟福;伽達默爾的哲學詮釋學與我國教育理念的轉變[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8 彭啟福;;理解與實踐——對理論與實踐關系的一種詮釋學反思[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9 潘德榮;詮釋學:從主客體間性到主體間性[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10 彭啟福;西方詮釋學詮釋重心的轉換及其合理走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娟;理論旅行:吸收與變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軍政;中國古代詞學批評方法論[D];南開大學;2010年
5 吳津;敘事方式對于人格發(fā)展的作用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高波;論現(xiàn)象學方法與概念對藝術審美本質研究的意義[D];山東大學;2010年
7 段鵬;開放的藝術及其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曹和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人本取向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貴揚;刑事訴訟中被害人權利探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宮瑜;交往理性與道德共識[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海霞;主體間性視域下高校德育主體間矛盾的消解[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蘇紅;論繪畫中的“兒童畫”情結[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3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闡釋”與“史料”[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肖艷;文學翻譯中的誤譯問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金生偉;競技籃球運動表演藝術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孫繼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的現(xiàn)代人格教育[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陸燕;“前理解”指導下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8 田蓁子;針尖上的蜂蜜[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徐靜怡;林紓翻譯研究的釋義學新解[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10 王景龍;陶淵明的政治情結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應仙環(huán);;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以我院學生黨員博客為例[J];青年文學家;2010年15期
2 朱P";;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大學生公民道德教育[J];學理論;2010年34期
3 徐振祥;;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4 姜恩來;;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9年06期
5 高明;戴曉琳;;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研究[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0年08期
6 章巧眉;關于網絡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7 鄭超欣,于建星,蘇夢香;網絡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及其對策研究[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年01期
8 楊素平;網絡時代的大學生道德問題研究[J];江蘇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9 杜佩;;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0年11期
10 潘玉良;當代大學生網絡意識分析——武漢高校大學生網絡意識調查報告[J];青年研究;200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友慶;王玲;;大學生網絡心理與行為的調查報告[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鄭愛明;;信息網絡對大學生心理的影響及干預措施[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全國第七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1年
3 陳泗林;姚有新;龍堅毅;;在虛擬與現(xiàn)實之間穿梭——從輔導員角度思考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7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一)[C];2007年
4 李笑燃;諾敏;;大學生網絡性人格障礙及其教育干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全國第七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1年
5 杜超;;大學生網絡情結及其心理學思考[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全國第七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1年
6 楊彥春;;高校圖書館人文素質教育新探[A];廣西圖書館學會2009年年會暨第27次科學討論會論文集[C];2009年
7 劉希慶;;大學生網絡心理咨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論文集[C];2009年
8 王玉;;試析心理量表在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應用狀況[A];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論文集[C];2009年
9 徐輝;;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為必修課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論文集[C];2009年
10 陳其華;;性健康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艾滋病分會第七次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楚天歐亞職業(yè)學院 熊端練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學生心理特點 提高管理和教育質量[N];黃岡日報;2005年
2 聞白;大學生賣雞蛋的啟示[N];人民日報;2005年
3 本報記者 李青山 實習生 顧艷偉;南寧大學生有車族浮出水面[N];中國消費者報;2005年
4 王海燕 通訊員 王秋鳳;首批123名大學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裴睿 張全能;進京當保姆 最大收獲是學會忍耐[N];成都日報;2006年
6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扎實推進“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N];中國教育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蔣夫爾;廣闊農村任大學生充分施展才華[N];中國教育報;2007年
8 宋波;召開大學生見面座談會[N];中國礦業(yè)報;2006年
9 何懷宏;善始還須善終[N];中國人口報;2006年
10 ;支教畢業(yè)生享受“大學生村官”待遇[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琰焱;網絡影響下的高校德育變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2 侯新民;網絡(圖)廣義直徑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2年
3 王金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論[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4 段立新;當代大學生政治社會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5 劉莉;當代中國大學生道德學習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楊s,
本文編號:16770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77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