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本文選題:制度 切入點:思想政治教育 出處:《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需要從制度理論的視野出發(fā),厘清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源于制度的內在功能和人與社會發(fā)展的根本要求。由于現(xiàn)代社會轉型所引發(fā)的制度變革,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基礎。所以,只有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代性遭遇,有意識地把社會制度建設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去,創(chuàng)新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Abstract]:The stud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eds to proce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theory. Clarif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the syste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system originates from the inherent function of the system and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society.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institutional ba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en dispelled. Therefore, only based on the modern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we consciously b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ystem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Only by innovating the way of institu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we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作者單位】: 河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0YJA710055)
【分類號】:G6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楊俊一;論新時期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1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林鳳生;;中西繪畫的不同風格對科學傳播的影響——“李約瑟難題”的一種另類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學技術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蒲國良;;關于十月革命研究中兩個基本問題的思考[A];紀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劉增惠;石鵬;;馬克思論人和自然的關系與建設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A];北京高校政經、社建教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吳建剛;;淺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A];北京高校政經、社建教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汪瓊枝;;傳統(tǒng)義利觀與馬克思主義正義觀價值基點的不同旨趣[A];北京高校政經、社建教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邢榮;;現(xiàn)代性矛盾的現(xiàn)實根源——馬克思的資本視角[A];北京高校政經、社建教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許耀桐;;關于不斷提高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能力的探討[A];和諧社會:公共性與公共治理——2004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C];2004年
8 劉大椿;;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人文關懷[A];和諧社會自主創(chuàng)新與文化交融——2006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上卷)[C];2006年
9 魏永征;;在“一國兩制”下對表達自由與公共權力的界定——一位中國大陸學者看《基本法》23條立法[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10 李莉婭;葉苗;;輿論引導方式,期待藝術性創(chuàng)新——“開放條件下輿論引導方式”調查與分析[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育紅;人為管理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2 朱鳴雄;宏觀利益論[D];復旦大學;2003年
3 張正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4 李新曦;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與人的素質塑造[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5 董耀鵬;社會主義國有經濟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6 崔祿春;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7 侯典明;江澤民與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8 張占斌;博彩業(yè)與政府選擇[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9 王廣彬;中國社會保障法制史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0年
10 毛曦;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地理[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九華;所有權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學;2004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籬,,邁進大我本體[D];湘潭大學;2004年
3 屈宏;近代中國城市女子服飾變遷述論[D];吉林大學;2004年
4 張立慧;中國共產黨探索社會主義所有制的歷史經驗[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5 王惠君;當代中國政治發(fā)展模式[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6 高常營;渴望家園的回歸——世紀之交人文精神重建問題的反思[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7 趙瀾波;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生活方式與人的全面發(fā)展[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8 孫文營;論當前中國社會轉型的趨勢、困境與出路[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9 張春玲;對我國經濟體制與經濟增長方式關系的歷史剖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10 李照修;鄧小平政治體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臧知非;“王杖詔書”與漢代養(yǎng)老制度[J];史林;2002年02期
2 張驥,武樹霞,張然;國際環(huán)境的變化與思想政治工作的創(chuàng)新[J];求實;2003年11期
3 魏燕利;漢代“王杖制”新探[J];許昌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4 陳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內涵及評價依據(j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5 辛鳴;哲學視野中的制度本質[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4年03期
6 辛鳴;制度評價的標準選擇及其哲學分析[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7 辛鳴;制度研究的哲學視野選擇及其問題梳理[J];哲學動態(tài);2005年10期
8 辛鳴;在應然與實然之間——關于制度功能及其局限的哲學分析[J];哲學研究;2005年09期
9 周先進;李頌明;;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環(huán)境因素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鄒柳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形態(tài)功能的制約與強化[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2 詹姆斯·皮理森;張睿;;美國大學的意識形態(tài)[J];華章;2011年23期
3 邱占勇;在多元文化交融下培養(yǎng)青年學生的文化自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4 韓源,唐曉勇,曾朝夕;從國家文化安全高度認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年10期
5 周朝成;;新保守主義與高等教育全球化陷阱[J];江蘇高教;2007年02期
6 趙國臻;;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武裝大學生[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03期
7 趙自力;;語言的意識形態(tài)指涉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兼論外語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取向[J];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2期
8 盛志德;;高校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的核心:“理性良知”加“意識形態(tài)”[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9 劉振起;;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電力教育;2010年33期
10 劉莉;劉燕;;消費主義價值觀影響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孔德昭;;論意識形態(tài)與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王宇;;當今大學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缺失及其道德后果[A];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社會科學篇)[C];2004年
3 崔潔;時勝利;;高校應對西方國家“和平演變”戰(zhàn)略的策略分析[A];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體系研究[C];2009年
4 曹勝;張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多元文化的健康發(fā)展[A];建設經濟文化強省:挑戰(zhàn)·機遇·對策——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9年學術年會文集(3)[C];2009年
5 危敬祥;;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主渠道面臨的挑戰(zhàn)和對策[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舒新;;信息化時代德育工作之創(chuàng)新[A];思考與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研究論文集[C];2005年
7 趙士兵;;高校檔案事業(yè)對精神文明建設的貢獻[A];高教科研2006(下冊:專題研究)[C];2006年
8 沈銳強;;構建大學生社會責任價值體系的框架模式[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7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一)[C];2007年
9 王旭東;;科學的精神信仰與青年學生生活方式——從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看青年學生生活方式教育[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7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一)[C];2007年
10 田建華;;定位與反思——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哲學社會科學如何作為[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陳鐫娟;“獨行者”看兩岸與世界[N];廈門日報;2007年
2 程光泉;發(fā)揮哲學社會科學課程育人功能[N];中國教育報;2004年
3 民進中央副主席 劉新成;文化建設與大學責任[N];團結報;2007年
4 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 李慎明;做人要做這樣的人[N];光明日報;2011年
5 ;新穎的管理理念[N];國際商報;2006年
6 杜小明;以榮辱觀指導高校德育[N];安徽日報;2006年
7 趙存生;“主旋律”教育重在實效[N];中國教育報;2006年
8 夏敏;試論大學文化創(chuàng)新[N];光明日報;2006年
9 朱軍;讀EMBA實現(xiàn)自我超越[N];南方周末;2006年
10 方應文;無極西譯沐春風[N];陜西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梁榮華;韓國大學特色化政策變遷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珍;高校意識形態(tài)安全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2 陳慧;意識形態(tài)及其對我國大學課程影響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3 張立山;堅持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tài)中的主導地位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4 柴樺;當前高校大學生實現(xiàn)劃清“四個重大界限”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5 付曉麗;當代大學生意識形態(tài)危機預警與干預機制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2年
6 李玉;角色沖突: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身份認同的主因[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7 朱春發(fā);大學組織故事的案例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8 高蕾;西方社會文化思潮與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7年
9 劉寶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建立與話語研究(1949.10-1956.12)[D];天津大學;2007年
10 解偉;新時期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6025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02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