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傳播的實現(xiàn)途徑
本文關鍵詞: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傳播的實現(xiàn)途徑 出處:《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正能量” 實現(xiàn)途徑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運用有效的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實處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根本保障。文章分析了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形勢及思想政治"正能量",進而提出"優(yōu)化課堂教育模式、強化校園文化建設、加強校園網絡建設和增加學生實踐鍛煉"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傳播的實現(xiàn)途徑。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it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to realize the goal of education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n effective wa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otential and ideology and Politics " Positive energy ". Furthermor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ways to spread the positive energ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optimizing classroom education mode, strengthening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campus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increasing students' practice training".
【作者單位】: 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海南政法職業(yè)學院科研處;
【基金】:海南省社科聯(lián)2013年科研項目“以職業(yè)道德為導向的法律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前沿問題研究”(編號:HNSK(GJ)13-115)階段性成果之一
【分類號】:G641
【正文快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形勢(一)社會價值多元化趨勢日趨明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的社會生活日趨豐富多樣,價值觀念多元化趨勢也隨之顯現(xiàn)。這種價值的多元不僅僅是“條條大路通羅馬”的路徑與方式分歧,與正義、公平等價值理念相去甚遠,對大學生的發(fā)展產生非常不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劉琳;李英;;高校學生使用微博和社交網站的現(xiàn)狀及其對策研究——基于南京理工大學的調查[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2 田霞;邢千里;;論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7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覃秋燕;;文化多元化視域下高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討[J];成人教育;2012年02期
2 劉莉;;網站推廣與優(yōu)化方法的研究[J];硅谷;2013年01期
3 朱文馨;;社交媒體盛行下的大學生寒暄文化發(fā)展的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13年08期
4 章燕;蘇儉生;;發(fā)揮網絡正能量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高校輔導員;2013年02期
5 王茹;谷悅;;移動網絡和社交網站對大學生思想行為模式的影響——基于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的調查[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3年02期
6 金文斌;;人文關懷視野下大學生健康社會心態(tài)的培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年03期
7 臧其猛;;試論蘇派教育創(chuàng)造思想對高職教育的啟示[J];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教育;2014年01期
8 韓丹;;淺談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時代教育;2014年14期
9 劉佳琦;;構建防震減災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探索與實踐——以防災科技學院為例[J];防災科技學院學報;2013年S1期
10 張錦華;;創(chuàng)設生活化課堂實踐情感化教學[J];成才之路;2014年2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李學書;;高職政治理論課“針對性、實效性”的探索[A];2010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孫凱;劉魯川;;微博用戶的需求滿足與持續(xù)使用行為[A];2013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學術年會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張紅霞;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2 薛文杰;中國和平崛起視野下的愛國主義教育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3年
3 季海菊;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4 楊洪澤;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5 陳玳瑋;民國時期教育播音研究(1928-1949)[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年
6 顧爾伙;博弈中的心智發(fā)展[D];西南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敬遠;基于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燕山大學;2012年
2 續(xù)敏;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3 鄭小蓉;社會工作理念與方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影;高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實效性研究[D];大理學院;2012年
5 劉子強;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3年
6 趙亮;高校教師政治學習實效性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3年
7 王瑾;初中班級自主管理探索性實踐之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8 孫婷;文化育人:基于大學文化視角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3年
9 侯艷;基于中醫(yī)院校中國傳統(tǒng)醫(yī)德教育現(xiàn)狀構建連續(xù)性大醫(yī)德教育模式的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10 韓麗佳;陶行知師德理論及其現(xiàn)代價值研究[D];遼寧工業(yè)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李林容;黎薇;;微博的文化特性及傳播價值[J];當代傳播;2011年01期
2 林書兵;徐曉東;;微博客及其教育應用探析[J];電化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3 殷俊;何芳;;微博在我國的傳播現(xiàn)狀及傳播特征分析[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4 張苑琛;;新媒體時代媒介素養(yǎng)研究的轉向[J];探索與爭鳴;2011年08期
5 鐘洪;論校園文化建設和高校德育環(huán)境[J];湘潭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6 肖榮春;白金龍;;移動的自留地:知識青年、新媒介賦權、場景生產與媒介素養(yǎng)——以大學生的新媒介使用實踐為觀察[J];中國青年研究;2011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曉芳,張誠;網絡環(huán)境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 馬曉靜;試論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及其對策[J];中州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3 毛玉楠,楊紹安;利用網絡建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平臺[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4 白海若;試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化[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5 涂剛鵬;論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及其實現(xiàn)[J];湖北社會科學;2004年08期
6 邵建防,羅騁;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及對我國的啟示[J];湖北社會科學;2004年08期
7 楊杰;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年01期
8 金菊;新世紀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年08期
9 何純芳;現(xiàn)代傳媒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10 張漢志;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調控手段探析[J];漢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與教育效果之間的關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加強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建設服務型政府”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8·理論專刊)[C];2008年
2 張松峰;;加強和改進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A];河南省煙草學會2008年學術交流獲獎論文集(下)[C];2008年
3 黃振宣;;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yè)教育結合的途徑[A];2009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09年
4 許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分階段培養(yǎng)中的引領作用[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王芳;程影;;以科學發(fā)展觀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與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學術年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10·?2)[C];2011年
6 許克毅;曹凱松;;思想政治教育評估中若干理論問題的探討[A];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電子教育研究論文集[C];2004年
7 林燕;陳玉民;;探索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A];海南省“人才發(fā)展與榮辱觀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李志軍;;寬容——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新理念[A];社會進步與人文素養(yǎng)——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6年
9 段文靈;;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邏輯關系辯證[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7年
10 余俊;;試論思想政治教育系統(tǒng)管理的內容和原則[A];輝煌的歷程——紀念建國50周年學術研究文集[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石國亮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工作系副主任,法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博士后;和諧社會視野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5年
2 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夏文斌;如何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中國教育報;2005年
3 武漢大學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顧海良;從戰(zhàn)略角度思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5年
4 ;以人為本不斷開創(chuàng)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大連日報;2005年
5 記者 尹濱;扎實工作開拓進取努力開創(chuàng)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德州日報;2005年
6 管向群;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N];光明日報;2003年
7 李紅;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N];光明日報;2004年
8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報;2004年
9 程天權;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N];光明日報;2004年
10 王山;加強黨組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N];光明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祖國華;思想政治教育審美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徐艷國;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環(huán)境論[D];中南大學;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理論探要[D];上海大學;2010年
4 王新剛;思想政治教育物質環(huán)境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陳華洲;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邵獻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與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體維度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隋寧;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結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瑋哲;大學生寬容思想政治教育[D];中南大學;2008年
2 劉兆軍;“博客社區(qū)”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進[D];復旦大學;2008年
3 趙瓏;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挑戰(zhàn)及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4 郭春華;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述評(1949-1957)[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5 李強天;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中的大學生閱讀現(xiàn)象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林海玲;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比較[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7 叢琳;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中國的啟示[D];沈陽航空工業(yè)學院;2010年
8 曾民;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轉型同構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9 張藝昆;高校畢業(yè)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方法構建初探[D];西北大學;2010年
10 孔北平;社會轉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與特點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4328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32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