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時間知覺的性別差異實驗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大學生時間知覺的性別差異實驗研究
【摘要】:該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討在時距呈現(xiàn)類型和時距呈現(xiàn)時間不同的情況下男女大學生時間知覺的差異。本實驗采用性別*長短時距*空實時距的三因素混合實驗設計,以8名大學生為被試,考察了性別差異對時間知覺的影響。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視覺通道刺激下的時間知覺不存在性別差異,但是在視覺通道下,時距長度的變化會影響男女大學生對時間的估計,一般表現(xiàn)為女性比男性估計得更準確。
【作者單位】: 長江師范學院管理學院;
【分類號】:G645.5
【正文快照】: 時間知覺是指個體對客觀事件的順序性和持續(xù)性的反映。時間知覺又可分為兩大類:時序知覺和時距知覺。前者是人們對事情先后順序的判斷,后者是指對客觀事件持續(xù)時間長短的知覺。時間知覺是人們?nèi)粘I钪械囊豁椫匾睦砘顒?正確估計時間對人的生存和生活都有重要意義。對時間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長生;劉革;付全;解繽;;運動時間知覺研究現(xiàn)狀及其展望[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年06期
2 劉頌;個體時間知覺差異性的實驗研究[J];南京社會科學;1990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田雨;陳善廣;王春慧;田志強;蔣婷;;速度知覺測試軟件的開發(fā)與應用[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13年01期
2 楊勇濤;;跳水運動專項心理特征探析[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4年03期
3 張卓;;影響音樂聽覺時距判斷的和聲與專業(yè)因素[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4 黃端;張侃;;碰撞時間估計的影響因素研究[J];心理科學;2008年06期
5 李瑩;廖傳景;朱浩亮;;高校青年教師網(wǎng)絡使用及其對心理健康影響的調(diào)查研究[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1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卓;;影響音樂聽覺時距判斷的主客體因素——以和聲為例[A];第三屆全國音樂心理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鄔米娜;乒乓球運動員時間知覺的ERP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09年
2 王崳;兒童少年一般運動感知覺素質(zhì)敏感期劃分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周冶,馮兵,李家順;射擊運動員時間知覺與運動水平關(guān)系的探討[J];湖北體育科技;1994年02期
2 趙洪明;試論體操運動員的時間知覺[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3 張育青;乒乓球運動員的時間知覺[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1998年02期
4 郭秀艷,貢曄,薛慶國,袁小蕓;遮擋范式下對碰撞時間的估計[J];心理科學;2000年01期
5 劉瑞光,黃希庭;運動視覺信息中時間知覺線索的實驗研究[J];心理學報;1999年01期
6 黃希庭,張志杰;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的編制[J];心理學報;2001年04期
7 劉瑞光,黃希庭;運動視覺中時間知覺信息源的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年06期
8 李德祥;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武術(shù)運動員在太極拳比賽中的時間知覺誤差[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曉瀅 ,王耘;美國《兒童發(fā)展》雜志四篇文章提要[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85年02期
2 阮鏡清 ,盧廷柱 ,姜鳳華;數(shù)學學習的性別差異及年齡傾向[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3期
3 楊光銳;死亡率和預期壽命的性別差異的生物學分析[J];人口研究;1987年05期
4 基夫斯;李雪松;鄭金州;;能力與成績的性別差異[J];現(xiàn)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91年07期
5 盧為善;朱芳武;;廣西壯族胸骨的性別差異[J];廣西民族研究;1993年01期
6 張舍茹;田星;;性別差異在語言中的體現(xiàn)[J];考試周刊;2007年32期
7 彭英;;語言的性別差異及其成因[J];文教資料;2008年23期
8 B.比姆貝爾,黃育馥;對因特網(wǎng)上性別差異的測量[J];國外社會科學;2001年02期
9 慈勤英,田雨杰,許鬧;收入性別差異的表現(xiàn)形式與特點[J];人口學刊;2003年03期
10 黃瑞紅;性別差異在語言中的表現(xiàn)[J];浙江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珠;李大魁;;藥物臨床研究中的性別差異[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下冊)[C];1999年
2 伍秋萍;蔡華儉;;對中國人自尊性別差異的元分析[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胡天強;張大均;;心理韌性性別差異的元分析[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3年
4 賀雯;;性別差異的研究及其對教育的啟示[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牛勇;邱香;;弗洛伊德的性別差異及其啟示[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3年
6 劉坤坤;;翻譯中男女性別差異的探索[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王有智;金彩芬;;從性別差異到性別偏見看女性的處境[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段海軍;麻麗麗;趙慧芳;;面孔與物體識別能力及其性別差異的實驗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趙建華;;小學生焦慮特征的性別差異及對策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王葉丁;;英語與漢語中的性別差異[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美]威斯康星大學 利瑪·阿普爾 華東師范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 麥曦 岳英整理;直面學術(shù)界中的性別差異[N];社會科學報;2013年
2 郁楓;兒童思維的性別差異[N];農(nóng)村醫(yī)藥報(漢);2009年
3 觀熙;用影像呈現(xiàn)貧困枷鎖下婚姻交易的性別差異[N];中國婦女報;2014年
4 陳勇;基因表達有性別差異“對性下藥”有望實現(xiàn)[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6年
5 高路;上海職場:高學歷人群性別差異不大[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6 謝明霞;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藥劑科副教授馬虹英提醒:臨床用藥勿忽視性別差異[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7 李敏誼;性別差異與文化偏見[N];人民日報;2011年
8 蘇子川 江蘇 南京;正視女性就業(yè)的“性別差異”[N];中華新聞報;2005年
9 鄭渝川;別讓性別差異影響你的生意[N];經(jīng)濟參考報;2013年
10 凌菲;學習與性別差異[N];中國婦女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于慶寶;字形和表象有關(guān)任務的腦功能連通和性別差異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2 喬國芬;主動脈壓力感受器神經(jīng)元與反射調(diào)節(jié)的性別差異及其機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晶;論俄漢語言語交際中的性別差異[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2 張鵬蓉;論英語使用過程中的性別差異[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年
3 虞銳;性別差異在語言中的反映[D];新疆大學;2004年
4 王婧;英語日常交際中的性別差異及其成因[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6年
5 王方;言語交際中的性別差異[D];河南大學;2013年
6 蔡婷婷;5-6歲幼兒對性別差異的理解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7 陳雪晶;禮貌原則使用中的性別差異[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8 王華;《飄》譯本的性別差異問題:李美華譯本與賈文浩等譯本的比較研究[D];貴州大學;2008年
9 張丹;教師的性別差異與學生發(fā)展[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崔國鑫;對話中性別差異的語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2114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211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