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美術鑒賞課中國畫教學探究
發(fā)布時間:2017-11-09 10:11
本文關鍵詞:高校公共美術鑒賞課中國畫教學探究
【摘要】:2006年教育部辦公廳下發(fā)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把“美術鑒賞”課程列為限定性選修課程之一,并要求高校列入教學計劃,從機構(gòu)設置到師資配備都給予有力保障。自此,全國高校都開設了公共美術鑒賞課程,其中的中國畫鑒賞教學是公共美術鑒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畫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標志和主要表現(xiàn)形式,也是傳承和普及中國文化的重要途徑。高校公共美術中國畫鑒賞教學課程價值應當體現(xiàn)為傳承中國文化精髓,培養(yǎng)和提升高校學生的審美理想。 然而,在公共美術鑒賞課程中的中國畫鑒賞教學課程地位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其重要性也在日益消解。教學目標的不明確;在教學過程中缺少對中國畫的文化本性以及中國畫對當代大學生完美人格塑造的價值的探討和教育;教學內(nèi)容的“專業(yè)化”和“技法性”,使得不少非美術專業(yè)的學生覺得甚是無味,對課程缺少興趣,課程所追求的意義也就無從實現(xiàn)。中國畫鑒賞在公共美術教學中已經(jīng)變得有名無實,甚至成為西方美術鑒賞課程的附屬品,游離于公共美術鑒賞課程體系的邊緣,前景堪憂。本文通過對高校公共美術鑒賞課中國畫教學的目標與意義以及目前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找出其問題所在:教學模式和教學目標的偏離是教學出現(xiàn)困境的重要原因;課程教學內(nèi)容安排不合理,是課程設置問題的具體表現(xiàn);對中國畫鑒賞教學課程價值認識的不足則是阻礙課程發(fā)展的根源。針對以上問題,我認為,在高校公共美術鑒賞課中國畫教學中,應當把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形成,審美理念的提高以及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來作為教學終極目標,將中國畫的鑒賞與審美作為教學手段,建立開放性的中國畫鑒賞教學課程,在教學整體上包含中國傳統(tǒng)文化、哲學、美學、繪畫理論、學科知識與繪畫技藝,,打破傳統(tǒng)以簡單欣賞為中心的狹隘課程觀。注重對學生審美理念的發(fā)掘及培養(yǎng),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傳統(tǒng)文化觀念,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 本文希望以先進課程理念為借鑒,在理論與研究的關照下,提出對教學有意義的見解。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642;J212-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高偉;;論高校中國畫教學中的文化缺失現(xiàn)象[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2 方楚喬;中國畫的欣賞與教學[J];高教探索;1998年02期
3 孟曉鳳;;如何通過中國畫鑒賞課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品質(zhì)[J];成才之路;2007年11期
4 謝園園;;論中國畫與音樂的藝術關聯(lián)[J];電影評介;2007年11期
5 羅文中;怎樣欣賞中國畫——中國畫的美學思想和表現(xiàn)特點[J];零陵師專學報;1988年04期
6 張艷平;;受道家精神影響的中國畫構(gòu)圖法——穿越時空的散點透視[J];美術界;2013年12期
7 解均;;“六法”與中國畫鑒賞[J];中國體衛(wèi)藝教育;2009年12期
8 張洪彬;;中國畫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J];文藝爭鳴;2010年06期
9 冷家榮;;筆墨意象——中國畫的造型形式表示[J];藝術教育;2006年12期
本文編號:11613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16139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