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對高校道德教育的啟示
本文關鍵詞: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對高校道德教育的啟示
【摘要】:知行問題是中國古代哲學認知論上長期爭論焦點之一,各個學派針對知行的性質、來源、先后、輕重等都進行了研究探討。王陽明作為明朝中后期杰出的哲學家、教育家,他創(chuàng)立的“陽明學”在明清王朝時期以及東南亞日韓等國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在道德教育中,他吸取了前人的思想精髓并結合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形成了以“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為核心的道德實踐觀,將知行問題的研究探討提升了一個新的高度。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是在他“心即理”的理論思想基礎上而形成的系統(tǒng)的知行學說。是在看到當時世人崇尚程朱理學的知先行后說,所造成的知行脫節(jié)的情況下而提出來的,是對當時社會中知行脫節(jié)的補偏救弊。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思想討論的是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的關系。本文從先秦時期以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為代表的知行觀和宋代程朱學派的知行觀,分析了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形成并加以論證。側重從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道德教育內容進行了德育實效性研究。并分析了當代大學生道德“知行不一”的現(xiàn)狀,并根據(jù)社會因素與道德自身特性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論述了當代大學生道德“知行不一”的原因。根據(jù)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對當代大學生道德知行不一的問題尋找契合點,以期為當代大學生道德教育方便得到進一步完善,提高道德教育實效性。
【關鍵詞】:知行合一 高校 道德教育
【學位授予單位】:太原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641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緒論8-12
-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8
- 第二節(jié) 研究目的及意義8-10
- 一、研究目的8-9
- 二、研究意義9-10
-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10
- 一、文獻研究法10
- 二、多學科結合的理論分析法10
- 第四節(jié) 國內研究綜述及本文創(chuàng)新之處10-12
- 一、國內研究綜述10-11
- 二、本文創(chuàng)新之處11-12
- 第一章 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形成12-21
- 第一節(jié)“知行合一”思想溯源12-16
- 一、先秦諸子對“知、行”的詮釋12-15
- 二、宋代程朱學派對“知、行”的詮釋15-16
- 第二節(jié) 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內涵16-18
- 一、“知”的內涵16-17
- 二、“行”的內涵17
- 三、“知行合一”的內涵17-18
- 第三節(jié)“知行合一”思想的論證18-21
- 一、知行本體工夫同一18-19
- 二、知行合一并進19-21
- 第二章 王陽明“知行合一”道德教育思想分析21-27
- 第一節(jié)“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原則21-22
- 一、平等原則:良知在人心,無間與圣愚21
- 二、主體性原則:因人而施之21-22
- 第二節(jié)“明明德”與“致良知”的道德教育目標22-23
- 第三節(jié)“立志、躬行、事上磨練”的道德教育方法23-25
- 一、立志23
- 二、著實躬行23-24
- 三、事上磨練24-25
- 第四節(jié)“學貴得于心”的道德教育評價標準25
- 第五節(jié) 化“德性”為“德行”的道德教育核心追求25-27
- 第三章 大學生道德知行沖突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27-35
- 第一節(jié) 大學生道德知行沖突的現(xiàn)狀27-30
- 一、個人誠信的知行沖突27-28
- 二、社會公德的知行沖突28-29
- 三、道德理想與道德現(xiàn)實的知行沖突29
- 四、新媒體環(huán)境中的道德知行沖突29-30
- 第二節(jié) 大學生道德知行沖突的原因分析30-35
- 一、社會中消極因素的負面影響31
- 二、道德認知的漸進性31-32
- 三、道德評價標準的多元化32-33
- 四、道德目標的錯位33-34
- 五、道德主體虛榮心的膨脹34-35
- 第四章 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對高校道德教育的啟示35-41
- 第一節(jié) 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營造良好道德氛圍35-36
- 第二節(jié) 建立道德內化體系、促進道德認知能力36-37
- 第三節(jié) 培養(yǎng)崇高理想,明確成才目標37-38
- 第四節(jié) 打破傳統(tǒng)思維定式,推進德育觀念創(chuàng)新38-39
- 第五節(jié) 創(chuàng)新道德評價機制、完善道德評價體系39-41
- 結論41-42
- 參考文獻42-44
- 致謝44-45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45-4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良武;;知行合一思想的經(jīng)濟學解讀及對現(xiàn)實的觀照[J];管理學刊;2010年03期
2 傅云龍;“知先行后”與“知行合一”異同論[J];中州學刊;1982年05期
3 ;研修一體 知行合一 通州教育蓬勃發(fā)展[J];教育藝術;2013年10期
4 李潤洲;教師知行合一需要什么[J];江西教育科研;2004年Z1期
5 張?zhí)鞎?;知行合一的傳統(tǒng)倫理意蘊[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年09期
6 趙平略;;“知行合一”與“協(xié)力爭先”[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7 ;知行合一 德技雙馨——特色立校的汕頭職業(yè)技術學院[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8 李濟安;;提升創(chuàng)業(yè)能力之三:行知合一的能力[J];現(xiàn)代營銷(創(chuàng)富信息版);2010年03期
9 江東;;追求知行合一的旨趣——評《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百題問答》[J];貴州社會科學;2010年07期
10 姚其煌;李小蘭;;知行合一:高校學生突發(fā)性事件的預防邏輯[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盧奇飛;郝文卓;申荷永;;知行合一的心理分析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曉昕;;論“知行合一,協(xié)力爭先”[A];貴陽市經(jīng)濟社會文化大發(fā)展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理論研究[C];2010年
3 ;淺議高!拔幕恕惫ぷ鞯年犖檎、資源挖掘和知行合一[A];《大學的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與文化育人》專家論壇論文集[C];2012年
4 張菊榮;;用行知哲學引領前進的航向[A];江蘇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30周年慶祝大會論文集[C];2010年
5 鄭祥俊;;資源整合 知行合一——淺談根基品格課《整潔》一課的教學策略[A];中國教師發(fā)展基金會“全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科研成果集(四川卷)[C];2013年
6 麻福昌;吳蘇民;;從王陽明“良知即是易”看為他人作嫁衣裳 公仆良知千古光:兼及“知行合一協(xié)力爭先”[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鄭祥俊;;資源整合 知行合一——淺談根基品格課《整潔》一課的教學策略[A];中國名校卷(四川卷)[C];2013年
8 ;江蘇省陶研會“十一·五”教育科研課題《以“學做真人”為目標的知行合一教育研究》課題研究進展情況匯報[A];江蘇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30周年慶祝大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于淼 關志達;“知行合一”打造鶴城文化[N];齊齊哈爾日報;2009年
2 市中心醫(yī)院院長 許海雄;倡導“知行合一” 推動醫(yī)院廉政廉醫(yī)建設[N];汕頭日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王量迪 余姚記者站 張偉 謝敏軍;知行合一建設美麗富裕幸福新余姚[N];寧波日報;2013年
4 本報記者 馮燕平 首席記者 海珍 通訊員 韓新梅;知行合一 學以致用[N];呼和浩特日報(漢);2013年
5 貴陽市委副秘書長 市督辦督查局黨組書記 局長 楊忠德;知行合一 協(xié)力爭先[N];貴州日報;2014年
6 祝玉峰 重慶師范大學;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知行合一[N];重慶日報;2014年
7 童世駿 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 校黨委書記;知行合一 行勝于言[N];文匯報;2014年
8 周錦尉;踐行核心價值觀須知行合一[N];組織人事報;2014年
9 劉明 陳征宇 張均秋;知行合一讀中國[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年
10 本報記者 胡紅玲;強化責任擔當 做到知行合一[N];寶雞日報;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孫寬;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對高校道德教育的啟示[D];太原科技大學;2015年
2 王通;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淺析[D];河北大學;2010年
3 俞秀玲;王陽明“知行合一”哲學思想的再考察[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4 張銳鴻;論“知行合一”觀的歷史完善與當今弘揚[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5 李中林;基于知行合一的手動用具設計探討[D];南昌大學;2013年
6 戴葒;重構學習 知行合一[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7 宋雨敏;“知行合一”[D];蘇州大學;2009年
8 馬鼎鑫;高!爸泻弦弧钡牡掠逃芯縖D];中北大學;2014年
9 曾勇屏;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及其對高校德育的啟示[D];湖南科技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8113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811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