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動儀式鏈理論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互動儀式鏈理論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信息化的高速發(fā)展,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顯。文章以互動儀式鏈理論為基礎,以創(chuàng)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為抓手,探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頸,分析如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個體所處的環(huán)境相結合,同時利用網絡的優(yōu)勢,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化。
【作者單位】: 南京郵電大學;
【關鍵詞】: 互動儀式鏈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互動模式
【基金】:2014年南京郵電大學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校級規(guī)劃課題“針對大學生網絡社群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研究”(編號XC214018)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G641
【正文快照】: 作者史楊,南京郵電大學講師(南京210023)連年擴招和社會開放程度持續(xù)加深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雖然我國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未松懈過,但是實際情況不容樂觀。根據課題組對南京郵電大學、南京林業(yè)大學、南京工程學院、南京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等6所院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萇慶輝;;德育互動的重構:互動儀式鏈理論對大學德育的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2011年07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苗春鳳;;典型引領價值功能研究的回顧與思考[J];桂海論叢;2013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喬凱;儀式育德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郭奮奇;企業(yè)文化建設中儀式的內在作用機理與構建范式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周小李;;論生活德育理念及其現實困境[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張夫偉;;論現代大學德育的異化[J];江蘇高教;2010年01期
3 郭麗英;;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8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侯紅梅;;淺談互動模式下的生本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4年33期
2 朱曉梅;;二語課堂中師生互動模式的對比分析與研究[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3 葉子;龐麗娟;;試論師生互動模式形成的基本過程[J];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4 奧格布;馮增俊;吳一慶;;教育理論中的互動模式和解釋模式[J];現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88年03期
5 趙志強;;新形勢下如何構建家校互動模式[J];讀書文摘;2014年18期
6 楊樹燕;;查臘村的社會互動模式研究[J];思想戰(zhàn)線;2013年S2期
7 陳焱;丁信善;;方言與標準語接觸的互動模式[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7年02期
8 何繼修;;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立體化互動模式的實證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年23期
9 曾罡;于連芬;;基于文本的同伴互動模式探究[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5期
10 孫華;;中職物理課堂“教與學”互動模式新思考[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4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陳思佳;陳健鴻;;“圍觀”與“回眸”:法庭觀察及其制度構建——一種民意與司法互動模式[A];全國法院第25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公正司法與行政法實施問題研究(上冊)[C];2013年
2 童輝杰;;個案分析:中國人家庭婚姻互動模式的評估與家庭治療[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吳新慧;;流動兒童與留守兒童家庭互動模式比較[A];秩序與進步:浙江鄉(xiāng)村社會巨變歷程與經驗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張玉晨;杜永珍;陳靜;;學校、家庭、社區(qū)一體化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互動模式研究[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三卷)[C];2005年
5 童輝杰;;中國人家庭婚姻互動模式的測量與評估[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王義偉;新互動模式意義深遠[N];中華工商時報;2005年
2 本報駐黑龍江記者 張建友;“互動模式”的啟動[N];中華合作時報;2004年
3 本報記者 余祖江;網絡“惡搞”泛濫 IPTV可控互動模式價值凸顯[N];通信信息報;2006年
4 記者 劉復培;突出辦學特色 輸送更多人才[N];福州日報;2008年
5 胡春帆 王一川;全互動模式助推南陽國壽財險臥龍騰飛[N];中國保險報;2011年
6 李懷亮;國家文化安全的互動模式[N];文藝報;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玲;同伴支架和互動模式:英語口語自主學習的個案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5年
2 呂霖;減肥社區(qū)參與者的互動模式與歸屬感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5年
3 韓夢薇;百度貼吧中的粉絲群體整體互動模式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4 孫潔;不同課堂互動模式下學生參與度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李雁華;美國議員與選民互動模式研究[D];湖北大學;2013年
6 王成琳;獨生子女的社會互動模式與社會關系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年
7 薛雁翔;互動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8 張亮;當代中國行業(yè)協(xié)會與政府互動模式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4年
9 洪文靜;論大學英語課堂互動模式及其對學生參與的影響[D];中南大學;2007年
10 謝麗萍;工傷康復者角色正面轉變的小組互動模式探討[D];廣西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關鍵詞:基于互動儀式鏈理論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697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469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