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誠信概念的隱喻表征及明暗隱喻對誠信的影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12 10:07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誠信概念的隱喻表征及明暗隱喻對誠信的影響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隱喻在語言中普遍存在。概念隱喻理論認為隱喻不單純是一種裝飾性語言,更是一種重要的認知方式和思維模式。尤其在體驗認知研究的影響下,通過將身體體驗的具體概念與抽象概念之間建立的隱喻聯(lián)結來分析和探討對這種抽象概念的認知,已經(jīng)成為一種新的研究思潮。本研究首先梳理了幾種認知隱喻觀的發(fā)展以及概念隱喻理論的核心觀點,重點介紹了隱喻實證研究中占重要一部分的道德隱喻研究。結合當前大學生不誠信行為時有發(fā)生、誠信教育知行脫節(jié)的這一現(xiàn)象,指出從隱喻視角來討論誠信問題的可能性。為了證明誠信隱喻的心理現(xiàn)實性,以概念隱喻理論為理論基礎,進行了三個層層遞進的研究。研究一采用語料分析的方法建構誠信隱喻表征的結構;研究二分別使用迫選法和內(nèi)隱聯(lián)想測驗證明意識和無意識兩個層面誠信明暗隱喻的心理現(xiàn)實性;研究三分別考察了實驗室情境和自然情境下明暗知覺對誠信判斷、誠信態(tài)度、誠信行為的影響。三個研究分別得到以下結論:(1)初步構建了誠信隱喻表征的12個維度,其中包含四個明顯的物理維度:力量、厚重穩(wěn)定;舒適溫馨;純潔;明亮。(2)四個物理維度中,明亮維度上隱喻載體詞頻數(shù)最高,明亮是最具代表性的誠信隱喻表征維度。(3)大學生在意識和無意識兩個層面都存在誠信概念明暗隱喻的心理現(xiàn)實性,即明亮更符合大學生對誠信概念的隱喻表征,黑暗更符合大學生對不誠信概念的隱喻表征。(4)背景的暗與亮(黑與白)對被試的誠信判斷和誠信態(tài)度產(chǎn)生影響:相較于偏亮的電腦屏幕,實驗材料呈現(xiàn)在偏暗屏幕上時,被試對不誠信行為評價更低;面對兩難抉擇時,自我態(tài)度是更傾向于選擇不誠信行為。(5)環(huán)境的明暗影響被試的行為:相較于偏亮環(huán)境,偏暗環(huán)境下更容易出現(xiàn)不誠信行為,進一步證明了明暗體驗對誠信概念的隱喻一致性效應。
【關鍵詞】:誠信概念 隱喻 明暗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641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引言11-13
- 2 文獻綜述13-25
- 2.1 隱喻研究綜述13-20
- 2.1.1 不同的隱喻觀13-15
- 2.1.2 概念隱喻的涵義15-16
- 2.1.3 實體隱喻與隱喻的體驗性16-18
- 2.1.4 體驗認知角度下的隱喻研究18
- 2.1.5 道德隱喻研究18-20
- 2.2 誠信研究綜述20-25
- 2.2.1 誠信概念的內(nèi)涵20-21
- 2.2.2 誠信結構的研究21-22
- 2.2.3 針對大學生的誠信研究22-23
- 2.2.4 以往誠信研究的不足23-25
- 3 研究目的及思路25-27
- 3.1 研究目的25
- 3.2 研究思路25-27
- 4 研究一誠信隱喻表征的質(zhì)性研究27-35
- 4.1 研究目的與假設27
- 4.1.1 研究目的27
- 4.1.2 研究假設27
- 4.2 研究方法與程序27-28
- 4.2.1 研究被試27
- 4.2.2 研究方法27-28
- 4.2.3 研究程序28
- 4.3 結果與分析28-33
- 4.3.1 誠信概念隱喻表征維度的初步構想28-31
- 4.3.2 誠信概念隱喻表征的物理維度31
- 4.3.3 不誠信概念隱喻表征維度的初步構想31-32
- 4.3.4 不誠信概念隱喻表征的物理維度32
- 4.3.5 信效度檢驗32-33
- 4.4 討論33-35
- 5 研究二誠信概念的明暗隱喻意識性研究35-43
- 5.1 實驗一意識層面明暗表征的誠信隱喻35-38
- 5.1.1 實驗目的與假設35
- 5.1.2 實驗方法35-36
- 5.1.3 實驗程序36-37
- 5.1.4 實驗結果37-38
- 5.1.5 討論38
- 5.2 實驗二潛意識層面明暗表征的誠信隱喻38-43
- 5.2.1 實驗目的與假設38-39
- 5.2.2 研究方法39-40
- 5.2.3 實驗程序40-41
- 5.2.4 實驗結果41-42
- 5.2.5 討論42-43
- 6 研究三明暗隱喻對誠信認知加工的影響43-55
- 6.1 實驗三明暗隱喻對誠信判斷的影響43-46
- 6.1.1 實驗目的與假設43
- 6.1.2 實驗設計43-45
- 6.1.3 實驗程序45
- 6.1.4 實驗結果45-46
- 6.1.5 討論46
- 6.2 實驗四明暗隱喻對自我誠信態(tài)度的影響46-51
- 6.2.1 實驗目的與假設46-47
- 6.2.2 實驗方法47-49
- 6.2.3 實驗程序49
- 6.2.4 實驗結果49-50
- 6.2.5 討論50-51
- 6.3 實驗五明暗隱喻對誠信行為的影響51-55
- 6.3.1 實驗目的與假設51-52
- 6.3.2 實驗設計52
- 6.3.3 實驗程序52
- 6.3.4 實驗結果52-54
- 6.3.5 討論54-55
- 7 總的討論55-60
- 7.1 基于語料初步建構的誠信隱喻表征維度55-56
- 7.2 明暗維度是誠信概念隱喻表征體系中最突出的物理維度56
- 7.3 明暗知覺與誠信概念的跨認知域映射聯(lián)結的意識性56-57
- 7.4 明暗知覺對誠信認知和誠信行為的影響體現(xiàn)隱喻一致性效應57-59
- 7.5 誠信明暗隱喻對教育的啟示59-60
- 8 研究結論60-61
- 9 研究不足及展望61-62
- 參考文獻62-70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公開發(fā)表的論文70-71
- 附錄71-76
- 附錄一 “誠信是什么?”調(diào)查問卷71
- 附錄二 “不誠信是什么?”調(diào)查問卷71-72
- 附錄三 誠信/不誠信特征詞典型性評定表72-73
- 附錄四 誠信兩難故事73-75
- 附錄五 日常事件中誠信/不誠信決策的選擇問題75-76
- 后記76-7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李宏翰;許闖;;道德隱喻:道德研究的隱喻視角[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2 傅維利;王丹;劉磊;李德顯;;誠信觀的構成及其對誠信教育的啟示[J];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3 吳建華;中西誠信倫理比較及其啟示[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4 藍純;從認知角度看漢語的空間隱喻[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年04期
5 蔡海江,章可敦,楊華琴;當代大學生誠信水平與誠信觀的調(diào)查[J];中國臨床康復;2005年24期
6 葉浩生;;具身認知:認知心理學的新取向[J];心理科學進展;2010年05期
7 管文娟;吳繼霞;;大學生誠信缺失行為的社會學習理論闡釋[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5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勁;中國人誠信心理結構及其特征[D];西南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誠信概念的隱喻表征及明暗隱喻對誠信的影響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594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5946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