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大學生自我認識的社會工作介入路徑探析
發(fā)布時間:2021-07-16 11:02
大學生對自我的認識具有不穩(wěn)定性、矛盾性、片面性等特點,因而容易產生內在自我沖突和自我認識的混亂,繼而引發(fā)身份感缺失、目標感模糊、意義感喪失的問題。對大學生自我認識的社會工作介入有助于大學生準確自我定位、合理規(guī)劃未來、克服自我認識的各種偏差。促進大學生自我認識的社會工作介入有以下三個特點: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提升學生自我認識的能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情景中實現對自我認識的感受、體悟、認知和檢驗;通過各種反思性活動讓學生獲致對自我認識的深層次理解和對自我的重新建構。構建學習成長共同體、推動學生的良好互動是促進大學生自我認識的關鍵;利用體驗式學習循環(huán)模式、帶領學生進入"體驗-反思-領悟-實踐"的學習循環(huán)圈是促進大學生自我認識的有效策略;培育社會資本、促進學生信任互惠關系的建立是促進大學生自我認識的動力;賦權增能、提升學生自我認識的信心與能力是促進大學生自我認識的有力保障。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社會科學. 2020,3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
二、促進大學生自我認識的社會工作介入內容
三、促進大學生自我認識的社會工作介入特征
1.主體性
2.體驗性
3.反思性
四、促進大學生自我認識的社會工作介入路徑
1.構建學習成長共同體是促進自我認識的關鍵
2.利用體驗學習循環(huán)模式是促進自我認識的有效策略
3.培育社會資本是促進自我認識的動力
4.賦權增能是促進自我認識的保障
五、總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淺談生命教育中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J]. 曹榕,錢淼華.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8(06)
[2]大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的障礙及塑造途徑研究[J]. 郭文奇.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5(05)
[3]“主體性”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概念思辨[J]. 張正瑞. 求實. 2014(06)
[4]論體驗式學習[J]. 龐維國. 全球教育展望. 2011(06)
本文編號:3286883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社會科學. 2020,3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
二、促進大學生自我認識的社會工作介入內容
三、促進大學生自我認識的社會工作介入特征
1.主體性
2.體驗性
3.反思性
四、促進大學生自我認識的社會工作介入路徑
1.構建學習成長共同體是促進自我認識的關鍵
2.利用體驗學習循環(huán)模式是促進自我認識的有效策略
3.培育社會資本是促進自我認識的動力
4.賦權增能是促進自我認識的保障
五、總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淺談生命教育中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J]. 曹榕,錢淼華.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8(06)
[2]大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的障礙及塑造途徑研究[J]. 郭文奇.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5(05)
[3]“主體性”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概念思辨[J]. 張正瑞. 求實. 2014(06)
[4]論體驗式學習[J]. 龐維國. 全球教育展望. 2011(06)
本文編號:32868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2868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