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災后大學生感恩教育實踐探索
發(fā)布時間:2020-08-06 18:56
【摘要】: 近年來人們逐漸關注大學生感恩缺失現(xiàn)象,由此關于大學生感恩教育的研究也逐步成為高校德育研究的熱點。長期以來我國關于感恩教育的著作大多停留在中小學感恩教育的探討上,雖然一些專家學者就大學生感恩教育進行了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為高校更好地實施感恩教育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理論成果和值得借鑒的實踐經(jīng)驗,但總體來說,我國有關大學生感恩教育的研究還處于剛開始關注的階段,理論與實踐研究都還比較薄弱。 鑒于長期以來人們對“80后”、“90后”感恩缺失的關注和關于感恩教育是否偽命題的爭論,本文試圖以“5·12”汶川地震為契機,通過實地調查,對比分析災區(qū)大學生是否親歷地震及其地震后感恩狀況的轉變,驗證地震體驗對災區(qū)大學生感恩狀況的影響,并綜合倫理學、教育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知識,側重于從教育心理學角度加以分析,探討災區(qū)大學生感恩狀況轉變的心理機制。 同時本文將針對當前高校大學生與主流價值觀偏離的感恩缺失現(xiàn)象,探索出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大學生感恩教育的實踐途徑,科學地指導大學生感恩教育的實施,改善大學生的感恩現(xiàn)狀。一方面,試圖在理論層面構建大學生感恩教育的新理念,凸顯實踐在大學生感恩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期望在現(xiàn)實層面能進一步增強大學生感恩教育和高校德育的實效性。 本文分五個部分進行論述:第一部分——大學生感恩教育理論概述;第二部分——地震后災區(qū)大學生感恩狀況調查:第三部分——災后大學生感恩教育實踐探索:第四部分——災后大學生感恩教育實踐的策略;第五部分——結論與建議。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G641
本文編號:2782826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G6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冬華;;體驗式學習與和諧人格教育——高校德育課教學改革的實踐[J];中國德育;2006年10期
2 任江林;;加強大學生感恩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德育;2007年11期
3 黃嗣,姚明華;體驗之尤——兼及馬斯洛、慧能哲學觀之比較[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4 袁春平;匡茜;;感恩教育:一種德育的新路徑[J];教學與管理;2007年15期
5 張華;體驗課程論——一種整體主義的課程觀(中)[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年11期
6 李英;體驗:一種教育學的話語——初探教育學的體驗范疇[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年12期
7 袁林鵬;;感恩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著力點[J];青年探索;2008年01期
8 于紅梅;;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與大學生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9 彭春麗;張寶;;論感恩教育缺失問題[J];求索;2007年09期
10 鄧永超;;感恩教育:高校德育的應有之義[J];教育探索;2006年10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丁華;[N];光明日報;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郝大勇;當代大學生感恩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2 吳殿峰;大學生感恩教育理論與實踐探討[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7828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78282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