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學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Abstract]:Talent training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is the eternal them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different levels and typ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take different tasks and have different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high level research universities must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elite talents. This is not only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but also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the school. After repeated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in 2007,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ut forward the "131" comprehensive reform plan, that is, one goal (implementing elite education, training elite talents), three models (diversified training model,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model), Student-based management model), a system (research universities top innovation talent training system),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build up in line with the school talent training goal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time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igh-level research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3 脳 10" method of "131" comprehensive reform, that is, to push forward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from 10 aspects, to reconstruct the training scheme from 10 aspects, and to construct the implementation platform from 10 aspects.
【作者單位】: 大連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教務處;大連理工大學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大連理工大學注冊中心;
【分類號】:G6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昌新;;研究型大學實施精英教育的探討[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08期
2 葉賦桂;羅燕;;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新思維[J];復旦教育論壇;2011年04期
3 石生仁;李萬里;李世萍;;大眾化高等教育階段的研究型大學精英教育理念構建[J];高等理科教育;2006年03期
4 劉志強;;在創(chuàng)建研究型大學過程中實施精英教育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7年06期
5 趙沁平;精英教育: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J];中國高等教育;2004年08期
6 趙莉;馬繼剛;;構建研究型大學本科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7 袁東敏;;湖南省研究型大學定位與發(fā)展的思考[J];湖湘論壇;2006年03期
8 陽仁宇;黃美玲;盧紹華;;我國研究型大學發(fā)展戰(zhàn)略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8年03期
9 張大良,李聯(lián)明;研究型大學在江蘇“高教強省”創(chuàng)建中的作用[J];江蘇高教;2005年06期
10 朱德威;;論大學品質(zhì)在研究型大學建設中的作用[J];華章;2011年2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婁成武;;研究型大學管理模式研究[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姚玲;周星;許愛偉;;試述研究型大學與培養(yǎng)高層次來華留學生[A];北京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C];2008年
3 段遠源;馮婉玲;;研究型大學教材建設相關問題思考[A];探索的腳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設論文集[C];2010年
4 朱勝軍;;論研究型大學核心競爭力[A];北京高校政經(jīng)、社建教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潘黎;劉元芳;;研究型大學在創(chuàng)新型國家中的角色定位[A];首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研討會2005年論文集(上)[C];2005年
6 何勇;裴晶瑩;羅圣國;熊楚強;;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教學督導工作信息化管理初探[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zhì)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7 劉向兵;梁敬芝;;本科教育質(zhì)量與研究型大學核心競爭力的培育[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zhì)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8 黃健;;芻議建設研究型大學科研管理工作[A];中華醫(yī)學會第12次全國醫(yī)學科學研究管理學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10年
9 王濱生;張德欣;鄒廣平;;積極發(fā)展適應研究型大學特點的實驗教學體系[A];高教科研2006(上冊:校長論壇·教育改革)[C];2006年
10 楊濤;郭健;;美國研究型大學支持創(chuàng)辦科技園區(qū)的歷史考察[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0)——外國教師教育史、職業(yè)與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通訊員 馮文波;加快培養(yǎng)高素質(zhì)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N];中國海洋報;2010年
2 徐維彬;建立符合研究型大學特點的評估制度[N];中國教育報;2007年
3 實習記者 陳卓琬;大力推進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N];新清華;2010年
4 記者徐德明;探索高中高校合作模式 聯(lián)手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N];天津教育報;2010年
5 潘雋;教育部要求增強高校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N];經(jīng)理日報;2007年
6 教務處;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殿堂[N];新清華;2011年
7 記者 李文亭;昌大積極探索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N];江西日報;2010年
8 通訊員 賀克斌 記者 盧小兵;研究型大學要為社會做出重要貢獻[N];新清華;2006年
9 記者 李林霞 通訊員 史文利 張t$;太原理工大學多渠道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N];山西日報;2011年
10 季譚;研究型大學尋求突破“平而不尖”[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正;中國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質(zhì)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程妍;跨學科研究與研究型大學建設[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3 殷朝暉;論國家科研體制建設與研究型大學發(fā)展[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4 武學超;美國研究型大學技術轉移政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5 任喜峰;我國研究型大學核心競爭力評價與培育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年
6 徐平;我國研究型大學博士生培養(yǎng)模式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7 郭樹東;研究型大學學科生態(tài)系統(tǒng)發(fā)展模型及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8 鄒曉東;研究型大學學科組織創(chuàng)新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9 王雁;創(chuàng)業(yè)型大學:美國研究型大學模式變革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10 王春春;美國精英文理學院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珍;我國研究型大學本科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保障體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劉濤;研究型大學教學質(zhì)量內(nèi)部監(jiān)控體系的構建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3 劉雙云;中美研究型大學學術組織機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4 王義;我國研究型大學的學院建設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5 呂思為;我國研究型大學形成的教育政策基礎及環(huán)境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6 高昀;論我國研究型大學學科建設規(guī)劃[D];湖南大學;2005年
7 彭正明;研究型大學研究生德育模式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8 李棟;論我國研究型大學社會服務職能[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9 梁敏樂;我國研究型大學教師科研成果評價方法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10 趙博頡;現(xiàn)代大學制度下的大學內(nèi)部治理結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3983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398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