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社會化進程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公寓研究
[Abstract]:Since the expansion of enroll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redit system and the gradual promot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socialization of logistics,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students' ideology, organization and learning style, and the concept of community in students' dormitories has been strengthened day by day. While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basic requirements for moderniza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 it also brings many new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occurrence of cluster behavior has challenged the healthy growth and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main plac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study, live, rest and entertain, student apartments have become an inevitable extens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s well as their moral literacy, organizational discipline, and concepts of law and discipline. Collectivism spirit and so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ortant position. The necessity and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apartment have been gradually highlight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apartment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has always received the attention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It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subject for college educators to correctly analyze the new situation that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facing in the new period, 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main contradictions and solutio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apartments.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logistics social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mean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meaning and necess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expounded in this pap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ization of logist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situ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educational content, methods, channels, etc., in terms of environmental atmosphere, management mechanism, education content, methods, channels, etc. Teaching staff, students themselves,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targeted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學位授予單位】:中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6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小華;;論高校后勤社會化條件下學生公寓管理[J];林區(qū)教學;2004年Z1期
2 ;做好后勤社會化條件下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02年18期
3 馬衛(wèi)東;高校后勤社會化對校園安全的影響及應對[J];湖北社會科學;2004年08期
4 胡偉 ,唐源;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與學生思想政治工作[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5 隋明剛;;以人為本,讓思想政治工作進駐學生公寓[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6 張國基;在學院后勤社會化改革中如何開展工會工作[J];邢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7 何賢滿;關于高等教育后勤社會化科學管理的思考[J];華東經濟管理;2003年02期
8 孫曉麗;李春鳳;;公寓區(qū)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機制初探[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9 華淑芳;張文星;張木梁;;高校后勤社會化與外來務工人員權益保障[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S1期
10 楊佳民;后勤社會化的重點和難點[J];北京教育(高教版);199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潘學武;;面向市場求發(fā)展——宜春市人民醫(yī)院實施后勤社會化的探索[A];宜春市“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學發(fā)展促趕超”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余聲作;;醫(yī)院向后勤社會化過渡的管理模式與展望[A];第七屆全國口腔醫(yī)院管理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2年
3 吳鷺陽;;后勤社會化是醫(yī)療機構發(fā)展的必由之路[A];福建省衛(wèi)生經濟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四次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丁永敏;董國芬;許雅芳;;探索醫(yī)院后勤社會化的新機制[A];第七屆全國口腔醫(yī)院管理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2年
5 王燕婷;張子芳;;高校后勤社會化的環(huán)境下食堂管理的模糊對策模型[A];第四屆中國智能計算大會論文集[C];2010年
6 麻健豐;何琮琮;林新平;;加強醫(yī)院后勤社會化管理,迎接入世挑戰(zhàn)[A];第七屆全國口腔醫(yī)院管理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2年
7 蘇東發(fā);;思想政治工作進公寓的現(xiàn)狀和對策[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6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一)[C];2006年
8 李容林;;與時俱進穩(wěn)步推進醫(yī)院后勤社會化改革進程[A];第七屆全國口腔醫(yī)院管理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2年
9 余聲作;;抓好“減人增效”平穩(wěn)向醫(yī)院后勤社會化過渡[A];全國第六屆口腔醫(yī)院管理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0年
10 丁義林;;醫(yī)院后勤社會化初探[A];第七屆全國口腔醫(yī)院管理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志新;誰應為“后勤社會化”后遺癥埋單[N];中華工商時報;2010年
2 柳逢陽 劉江;八都“空巢老人”住公寓[N];撫州日報;2011年
3 記者 尹娜;“保姆式”服務進公寓[N];濱海時報;2011年
4 衣曉峰 莊磊;后勤社會化甩掉“包袱”成“富礦”[N];醫(yī)藥經濟報;2003年
5 詹建;實行后勤社會化[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0年
6 金惠寶;后勤社會化提出新要求[N];中國教育報;2002年
7 記者 禮欽 陳燕;積極推行后勤社會化[N];廣東科技報;2000年
8 戚廣利;后勤社會化保障中的合同問題[N];解放軍報;2002年
9 南京市玄武區(qū)副區(qū)長 宋曉輝;后勤社會化成為社區(qū)服務產業(yè)新的支撐點[N];中國社會報;2001年
10 記者 王俊斌;我省高校初步實現(xiàn)后勤社會化[N];山西日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黃國輔;后勤社會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陽;后勤社會化進程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公寓研究[D];中北大學;2013年
2 張有錦;后勤社會化背景下高校學生宿舍管理工作探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3 蔣欽;高職院校后勤社會化下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4 陳奎慶;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過程及其實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4年
5 曾憲鋒;關于我省普通高中后勤社會化的理性思考[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6 徐剛;西北大學后勤社會化改革研究[D];西北大學;2003年
7 朱敏;高校后勤社會化運行機制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8 王懷民;高校后勤社會化與大學生德育創(chuàng)新[D];武漢大學;2004年
9 彭茂豐;現(xiàn)代高校學生公寓設計的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10 肖中瑜;重慶市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初探[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3016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301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