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人生的通識教育:一種課程實施的視角
[Abstract]:General education is devoted to cultivating the whole person and making him have a life worth living. With the concept of general education becoming increasingly cle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this paper takes Wu Mi's "literature and life"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at general education can only change the passivity and skill of teaching knowledge in the course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achieve self-integrity and live a rich and vivid life in the deep communication and spiritual dialogu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作者單位】: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分類號】:G642.3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新星;;儒學傳統(tǒng)與新人文主義的碰撞與傳承——吳宓、曹慕樊學術(shù)思想共鳴之契機[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2 劉黎紅;復(fù)雜的“保守”——五四文化保守主義的動機和內(nèi)涵[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3 孫媛;;吳宓的紅學研究與現(xiàn)代小說批評的新進展[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4 喬軍豫;向天淵;;吳宓與郁達夫愛情遭際之比較[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5 孫媛;;從整合走向現(xiàn)代——試論吳宓詩學思想的現(xiàn)代性建構(gòu)理路[J];東岳論叢;2010年12期
6 徐雁;;文學閱讀與文學療愈[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1年04期
7 林可濟;;古今中西辯證關(guān)系的哲學思考——重評“學衡派”和《學衡》雜志[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8 朱壽桐;現(xiàn)代人文主義的人生禮教讀本——論吳宓的《文學與人生》[J];廣東社會科學;2005年02期
9 王本朝;;基督教與中國文學的現(xiàn)代性體驗[J];甘肅社會科學;2008年04期
10 孫媛;;試論吳宓對文學自律性和社會他律性的思考[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陳越;;論白璧德新人文主義與吳宓的道德批評模式的現(xiàn)代價值——兼論文學批評的道德責任[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建偉;對立與互通:新舊詩壇關(guān)系之研究(1912-1937)[D];浙江大學;2012年
2 武新軍;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的“古典傾向”[D];復(fù)旦大學;2004年
3 劉黎紅;“調(diào)和論”與文化改造的理論和實踐[D];南開大學;2003年
4 汪云霞;知性詩學與中國現(xiàn)代詩歌[D];武漢大學;2005年
5 李金奇;被學科規(guī)訓(xùn)限制的大學人文教育[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6 蘇瓊;“她人”場景:現(xiàn)代女性戲劇論[D];南京大學;2001年
7 馬玉紅;論梁實秋人文主義人生藝術(shù)追求與實踐[D];蘭州大學;2006年
8 易彬;論穆旦詩歌藝術(shù)精神與中國新詩的歷史建構(gòu)[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宮寒冬;人的心靈世界的文化形式:宗教、藝術(shù)與哲學[D];吉林大學;2007年
10 鄧招華;西南聯(lián)大詩人群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萌;原型批評視野下《高老莊》與《還鄉(xiāng)》之比較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2 任南玲;李益詩歌意象意蘊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3 趙敏;民國時期高校外文系的英國文學教學實踐與傳播[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4 趙淑靜;大觀園研究[D];青島大學;2011年
5 王麗;論生命痛苦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關(guān)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6 霍小娟;超越苦難的生命之歌——艾蕪與杰克·倫敦流浪作品比較論[D];遼寧師范大學;2001年
7 張華;中學語言教材范文編選的文化視野[D];四川師范大學;2003年
8 鄧忠;從多元系統(tǒng)論看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翻譯文學的繁榮[D];重慶大學;2005年
9 葛樹強;中學作文教學與健全人格培養(yǎng)[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王漢東;“文化語文”的理論建構(gòu)與實踐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向紅;;人力資源開發(fā)與通識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09年10期
2 巢乃漺;;關(guān)于高等藝術(shù)院;A(chǔ)理論課程實施方式轉(zhuǎn)變的思考[J];數(shù)位時尚(新視覺藝術(shù));2010年01期
3 韓雪榮;;試論教師教育類專業(yè)的活動課程[J];邢臺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4 何慶文;康玉唐;;普通高校國防教育課程設(shè)置與保障[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5 陳萍;;品德課程實施應(yīng)增強生命教育意識[J];江蘇教育;2008年Z2期
6 李福灼;;教師教育實踐教學課程的整體建構(gòu)[J];高教論壇;2009年09期
7 上官莉娜;;法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實施及評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8 陸為群;;論課程實施過程中高校教師必須具有現(xiàn)代意識[J];教育與職業(yè);2006年20期
9 劉婧;李林英;張紅峻;;精心準備——開好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chǔ)課[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S1期
10 李廣;楊宏麗;許偉光;高夯;;我國高師院校教師教育課程設(shè)置及實施問題調(diào)查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孫凱;;談基于課程視角的高校本科教育改革與普通高中課改的有效銜接[A];高教科研2006(上冊:校長論壇·教育改革)[C];2006年
2 袁曉紅;熊杏芳;程時斌;;多媒體教學在土木工程專業(yè)課程中的應(yīng)用與思考[A];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yè)建設(shè)的研究與實踐——第九屆全國高校土木工程學院(系)院長(主任)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陳東;黃培春;;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舉措之一——堅持課評制度[A];中國解剖學會第四屆組織學與胚胎學專業(yè)委員會暨全國醫(yī)學院校組織學與胚胎學教研室主任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4 李德林;;挑戰(zhàn)自我 適應(yīng)超越——關(guān)于小教大專如何應(yīng)對新課改的思考[A];山東省師范教育學會2002年度師范教育研究優(yōu)秀成果論文集[C];2002年
5 閻鴻森;;對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幾點意見[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許新海;設(shè)計最適合學生發(fā)展的課程[N];中國教育報;2006年
2 湖北師范學院音樂系主任 劉智強;湖北師范學院:音樂表演課程實施“分級教學”[N];中國教育報;2007年
3 記者 邢兆遠 通訊員 聞之;臨沂師院制度創(chuàng)新領(lǐng)全國之先[N];光明日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趙小雅;從課程規(guī)劃入手突破課改“迷霧”[N];中國教育報;2006年
5 本報記者 朱小兵 通訊員 陳國峰;就業(yè)寒冬里迸發(fā)春的希望[N];臺州日報;2009年
6 九江外國語學校 秦昌峰 徐斌;以課改促進創(chuàng)新 以特色謀求發(fā)展[N];九江日報;2010年
7 華東師大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吳剛平;動態(tài)平衡課程資源[N];中國教育報;2003年
8 記者 賴紅英;廣東重點建設(shè)150門高校精品課程[N];中國教育報;2003年
9 記者 夏斐 通訊員 朱磊、吳李;武漢工業(yè)學院工商學院推出分級教學制[N];光明日報;2005年
10 記者 李睿R,
本文編號:22315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231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