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國地方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的拓展與實現路徑
本文關鍵詞:論我國地方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的拓展與實現路徑 出處:《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地方高校強化社會服務職能,既是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新形勢下高等教育自身發(fā)展的內在需要。地方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的發(fā)揮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地方高校應進一步明確自身職能定位,利用學科專業(yè)優(yōu)勢,完善相應的體制機制,不斷拓展其社會服務職能;積極開展以新農村建設、社區(qū)實踐活動、科技園區(qū)等形式作為社會服務的新路徑,不斷提升辦學實力,為和諧社會建設作出貢獻。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strengthen the social service function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internal needs of Higher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ir own development. Local universities' social service function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but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roblem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should further clarify the functions of positioning itself to take advantage of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improve the relevant systems and mechanisms, continue to expand their social service function; to actively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community practi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as a new form of social services, and constantly improve its strength and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作者單位】: 陜西寶雞文理學院教育科學與技術系;云南師范大學歷史與行政學院;
【分類號】:G647
【正文快照】: 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fā)展,高校的社會服務職能日益突出,地方高校在促進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承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地方高校作為發(fā)展高等教育的主力軍,在占有較少國家教育資源的情況下,承擔著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職能。因此,探討地方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的變革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柳絮;;我國地方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的嬗變與改革[J];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2 周春明;杜寧;常運瓊;;地方高校社會服務的基本形式研究[J];湖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3 王富平;;陜西地方高校服務新農村建設的課程體系構建[J];教育評論;2010年04期
4 李新榮;;地方高校社會服務的特點及其實現策略[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7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禮強;;地市屬高校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路徑研究[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8年06期
2 傅忠賢;;新建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長效機制的實踐與探索[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3 王富平;;對地市高校服務新農村建設的課程缺失的思考[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4 都沁軍;周文香;;基于專業(yè)特色的實踐教學內容研究[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5 顧群玉;;試論地方高校參與社會服務的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12期
6 周春明;杜寧;常運瓊;;提升浙江地方高校社會服務能力的對策研究[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7 濮榮強;曹玉娜;余紅英;華中堂;;地方高職院校產學研融合發(fā)展的研究[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2年07期
8 成丙炎;朱紅;;對高校社會服務職能內涵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yè);2008年05期
9 李金橋;劉太剛;;高職院校轉型的主要內涵及其特征[J];教育與職業(yè);2008年23期
10 曹玉娜;陶玉貴;濮榮強;;院校在推動高職產學合作中的對策[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范倩;地方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研究[D];山東經濟學院;2011年
2 張翠芳;河北省高?萍挤⻊宅F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吳高峰;高校與地方政府合作辦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余喜林;地方農業(yè)高?萍挤⻊漳J絼(chuàng)新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8年
5 趙鑫;研究型大學社會服務職能運行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6 謝鵬;地方高校對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研究[D];南華大學;2010年
7 趙姍;基于工作分析的高校教師崗位職責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8 周靜;基于BSC的高校社會服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時見;甄麗娜;;美國高校社會服務的歷史發(fā)展、主要形式與基本特征[J];比較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2 李波;地市高校社會服務內容與領域初探[J];達縣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3 鄧文元;劉聃;;大學課程管理的耗散結構[J];高等理科教育;2007年04期
4 朱海霞;陜西省關中地區(qū)特色農業(yè)定位分析[J];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5 胡弼成;;高等學校課程體系的三種形態(tài)及其設計[J];大學教育科學;2007年01期
6 張皓;岳孜孜;;地方高校發(fā)揮社會服務職能芻議[J];康定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1期
7 王錫宏;區(qū)域高校社會服務現狀與對策[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8 李玉增;區(qū)域高校社會服務特殊性分析[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9 王守法;;突出服務特色:爭創(chuàng)高水平地方大學的必然途徑[J];中國高等教育;2009年20期
10 王旭東;;論地方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的拓展[J];中國高教研究;2007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洪輝煌;以科學發(fā)展觀指導地方高校建設[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2 孫崇正;;用科學發(fā)展觀推進地方高校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J];中國高教研究;2006年01期
3 王學成;;堅持科學發(fā)展觀 搞好地方高校辦學定位[J];技術與創(chuàng)新管理;2006年01期
4 張皓;;威斯康星思想對我國發(fā)揮地方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的啟示[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5 陶成;孫國紅;;科學發(fā)展觀視野下的地方高校發(fā)展策略研究[J];前沿;2006年09期
6 熊瑛;;科學發(fā)展觀與地方高校改革和發(fā)展的思考[J];湖北社會科學;2006年10期
7 詹星;;向社區(qū)開放 強化地方高校社會服務職能[J];成人教育;2006年12期
8 劉占波;;牢固樹立科學發(fā)展觀 推進地方高校的改革和發(fā)展[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9 劉和云;;用科學發(fā)展觀指導地方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10 李慶春;;堅持科學發(fā)展觀 促進地方高校學科建設[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任瑩輝;;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 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體系研究[C];2009年
2 陳鑫;;科學發(fā)展觀對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實踐的指導意義[A];第四期中國現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6年
3 梁佐仁;;在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領下構建民辦高校和諧校園[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4 郭剛奇;余斌;李名家;;科學發(fā)展觀與高校管理能力建設淺議[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白吳;;“科學發(fā)展觀”視野中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科學發(fā)展觀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郭剛奇;余斌;李名家;;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 構建高校和諧校園[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胡四蓮;;用科學發(fā)展觀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學術交流質量與科技研發(fā)創(chuàng)新——中國科協(xié)第三屆學術交流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8年
8 李炎鋒;趙一夫;;高校教學管理工作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探索與實踐[A];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yè)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第九屆全國高校土木工程學院(系)院長(主任)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王東旭;;以科學發(fā)展觀定位教務辦公室管理模式的探討與思考[A];高教科研2006(下冊:專題研究)[C];2006年
10 劉冠杰;;從科學發(fā)展觀解讀科學教育[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芳;南通大學: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 打造地方高校特色文化[N];中國教育報;2009年
2 榆林學院黨委副書記 余少松;用科學發(fā)展觀引領高校發(fā)展[N];陜西日報;2008年
3 趙國剛;關于地方高校科學發(fā)展的思考[N];光明日報;2006年
4 孫崇正;地方大學以特色自立于高校之林[N];科技日報;2006年
5 本期嘉賓 黃石理工學院黨委書記 程幼金 主持人 程熳;服務中求支持 貢獻中求發(fā)展[N];黃石日報;2009年
6 姜蘭 張世文 本報記者 于水 苑海志 蔡羽珊 孟凡明;長春工大:新舉措作新貢獻[N];吉林日報;2009年
7 廣西大學黨委書記 梁穎;地方高校如何培育辦學特色[N];中國教育報;2011年
8 明朗;地方高校哲學社科科研工作會議召開[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9 葛鎖網 宿遷學院黨委書記、院長 秦紅;宿遷學院:迎來科學發(fā)展的春天[N];中國改革報;2010年
10 鄒宏如;地方高校人才引進工作的戰(zhàn)略思考[N];光明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發(fā)展的制度障礙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呂京;西部地方高校服務新農村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志剛;論發(fā)展地方高校科學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4 葉們;地方高校定位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5 董友;地方高?萍紕(chuàng)新協(xié)同機制與政府宏觀管理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7年
6 左兵;西部地方高校學科建設的制度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7 劉新躍;地方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科研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8 呂建榮;中國高?萍紕(chuàng)新能力的歷史與現狀[D];西北大學;2007年
9 山鳴峰;人本與效率[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儲祖旺;中國高校籌資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倩;地方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研究[D];山東經濟學院;2011年
2 趙巧琴;非中心城市地方高校核心競爭力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王建民;科學發(fā)展觀與高?沙掷m(xù)發(fā)展[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4 羅求實;新建多科性地方本科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5 孫麗娜;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chuàng)新思考[D];黑龍江大學;2008年
6 樊軍;地方高校師資隊伍人本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D];湘潭大學;2007年
7 徐臨陽;基于地域特色的地方高校特色學科建設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8 狄明明;大眾化背景下應用型人才需求對地方高校專業(yè)課程設置的影響[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9 方一兵;我國欠發(fā)達地區(qū)地方高校技術創(chuàng)新界面研究[D];廣西大學;2002年
10 劉洪;地方高校校內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的構建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3985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398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