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工作介入大學生自我同一性成長實務探析——以武漢理工大學“揚帆遠航”自我同一性成長小組為例
本文關鍵詞:小組工作介入大學生自我同一性成長實務探析——以武漢理工大學“揚帆遠航”自我同一性成長小組為例
【摘要】:本文以"揚帆遠航"自我同一性成長小組為例,探討小組工作如何提高大學生的自我同一性發(fā)展水平。促進自我同一性發(fā)展的關鍵是獲得關于自我的知識和整合感,能對未來發(fā)展做出正確的選擇。在小組中,獲取自我知識的方法主要有他人回饋、社會比較、社會角色的扮演及自我探索。自我的整合則是通過形象整合和生涯規(guī)劃來實現(xiàn)。工作者對小組進行了科學的設計,采用六個同一性地位作為評估成員自我同一性發(fā)展水平的標準,小組目標和內(nèi)容的確定充分考慮成員需求,科學設計小組會期。對小組的評估顯示,絕大多數(shù)成員的自我同一性水平有了較大提高。
【作者單位】: 武漢理工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
【關鍵詞】: 小組工作 大學生 自我同一性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根據(jù)埃里克森的心理發(fā)展理論,青年期(12~18歲)的發(fā)展任務是建立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亂。雖然大學生年齡超出18歲,進入成年早期(18~25歲),但是由于中學時代繁重的學業(yè)壓力,大多數(shù)人沒有對自我及其發(fā)展進行充分的思考,因而很多大學生處于“心理的延緩償付期”(psycho-logical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張保;孔凡蘭;趙玉芳;;社會比較研究概述[J];科技信息;2008年31期
2 莫雷;學校心理輔導技術專題之一 角色扮演技術在心理輔導中的應用(上)[J];人民教育;2000年09期
3 陳永艷;張進輔;李建;;大學生職業(yè)價值觀與自我同一性相關性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8年03期
4 張日f;同一性與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同一性地位的構成及其自我測定[J];心理科學;2000年04期
5 周紅梅;郭永玉;;自我同一性理論與經(jīng)驗研究[J];心理科學進展;2006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戚昕;;大學生對成年界定的認知評價[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2 王書;;當代大學生自我同一性研究概述[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0年03期
3 謝聞麒;楊綠;;淺析當前碩士研究生的自我同一性狀態(tài)[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9期
4 陳堅;王東宇;;大學生自我同一性發(fā)展與存在焦慮的關系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0年03期
5 曹東燕;;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自我同一性問題及教育對策[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08年07期
6 姚景;趙燦;劉旭;高耀;;初中生學業(yè)比較和學業(yè)歸因對學校生活滿意度的影響[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年06期
7 吳梅生;;對大學生解決同一性危機能力構成的探討[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年02期
8 李紅梅;;大學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心理策略[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9 譙利平;夏欣;;自我同一性理論對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的啟示[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10 沈永江;;團體心理輔導中的角色扮演技術[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蘇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識及其對情緒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體交往與自我同一性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王樹青;大學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個體因素與家庭因素[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李義天;當代美德倫理學研究:關于倫理多樣性的論證與辯護[D];清華大學;2006年
5 周永康;大學生角色認同實證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6 梁曉燕;網(wǎng)絡社會支持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機制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7 萬增奎;道德同一性的心理發(fā)展與建構[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8 王曉燕;“偏離”與“重構”[D];上海大學;2008年
9 魏淑華;教師職業(yè)認同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10 樓天陽;虛擬社區(qū)成員聯(lián)結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日f;關于青年期心理特征的中日比較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1年01期
2 韓曉峰;大學生自我同一性與心理健康水平關系的研究[J];人口學刊;2004年01期
3 郭金山,車文博;大學生自我同一性狀態(tài)與人格特征的相關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4年02期
4 張日f;同一性與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同一性地位的構成及其自我測定[J];心理科學;2000年04期
5 付宗國,張承芬;群際情境下向上社會比較信息對自我評價的影響[J];心理科學;2004年01期
6 俞瑞康;720名中學生自我同一性地位研究[J];心理科學;2004年02期
7 郭金山,車文博;自我同一性與相關概念的辨析[J];心理科學;2004年05期
8 凌文輇,方俐洛,白利剛;我國大學生的職業(yè)價值觀研究[J];心理學報;1999年03期
9 郭金山;西方心理學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J];心理科學進展;2003年02期
10 韓曉峰,郭金山;論自我同一性概念的整合[J];心理學探新;2004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一凡;;走出象牙塔——感悟大學生活中的“改變”[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0年04期
2 魏龍華;;理性上網(wǎng) 趨利避害[J];大眾心理學;2003年04期
3 單玲玲;;大學生兼職情況調查[J];大眾心理學;2006年12期
4 鞏志宏;;“仝奶奶”的大學生活[J];新天地;2011年08期
5 姜月;趙娟;王淑仙;;如何適應大學生活[J];大眾心理學;2003年05期
6 盧錕;;試論大學生始業(yè)教育的管理方法與途徑[J];青春歲月;2011年12期
7 何庭;葉云龍;;淺談如何改善冬眠式大學生活[J];青春歲月;2011年18期
8 劉幸娟;紀偉;;心理學視角下大學新生自我和諧與自我同一性的相關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年07期
9 張仕輝;;快樂是一種心情[J];快樂閱讀;2011年14期
10 王玉萍;;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與分析[J];健康研究;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列玉;鄧冰;曾亞萍;孫娥;王加好;田艷;鄧厚才;;942名醫(yī)學生自我同一性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六屆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全國心理咨詢師大會論文集[C];2011年
2 劉煜;;華中建設大學生活片斷[A];鐵流6:新四軍文化工作專輯——新四軍文化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3 秦彩玲;;淺談對精神分裂癥病人實施小組工作制的體會[A];全國護理臨床研究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會編[C];2001年
4 張建飛;王振宏;;90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及其社會承諾[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秦瑜;;《完美大學生活叢書》選題策劃[A];圖書選題策劃報告——第五屆“未來編輯杯”獲獎文集[C];2006年
6 曹艷霞;;小組工作制在靜脈輸液服務質量保證中的應用[A];中華護理學會2009全國護理管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中華護理學會2009全國護理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7 曹艷霞;王玉嬋;宋潔;;小組工作制在靜脈輸液服務質量保證中的應用[A];中華護理學會2009全國靜脈治療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8 周玲;李雄鷹;;大學生心理壓力與應對[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9 李亞真;;大學生自我同一性、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成熟的關系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王倩;;大學生自我同一性的發(fā)展特點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致誠 譯;創(chuàng)造最棒大學生活的哈佛秘訣[N];中國教育報;2010年
2 記者 張建;“90后”新生通過網(wǎng)絡“預習”大學生活[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3 覃彪喜;怎樣讓大學生活多點收獲少點遺憾[N];中國教育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唐曉妮;網(wǎng)絡:讓新生提前過上大學生活[N];寶雞日報;2011年
5 記者李含;多舉措助新生轉軌大學生活[N];新清華;2009年
6 季哲;我報獲3金4銀[N];德州日報;2010年
7 吳優(yōu)平;大學生活該如何度過?[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8 本報記者 張梅邋實習生 程璐 王輝;準大學生,你們準備好了嗎[N];陜西日報;2007年
9 記者 吳向正;市政協(xié)舉行委員民主監(jiān)督小組工作座談會[N];寧波日報;2009年
10 通訊員 黃偉 高笑寒 本報記者 汪瑞林;大學生活的句號該如何落筆[N];中國教育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周永康;大學生角色認同實證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2 萬增奎;道德同一性的心理發(fā)展與建構[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3 王樹青;大學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個體因素與家庭因素[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梁曉燕;網(wǎng)絡社會支持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機制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5 徐改;成功職業(yè)女性的生涯發(fā)展與性別建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李太斌;治理理念下的政府和社會伙伴關系構建[D];上海大學;2007年
7 沈亞生;馬克思主義哲學視野中的人格自我與個體性[D];吉林大學;2004年
8 李義天;當代美德倫理學研究:關于倫理多樣性的論證與辯護[D];清華大學;2006年
9 李炎清;基于項目管理的大學生活動管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葉慧芳;學校社會工作介入青春期流動兒童自我同一性發(fā)展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2 席洪強;社會轉型期大學生社會適應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3 王林江;大學生自我同一性現(xiàn)狀與形成機制的探索性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4 安輝;大學生活的社會分析[D];西北大學;2011年
5 弓思源;始成年期自我同一性發(fā)展水平、狀態(tài)及其與個人動因的關系[D];西南大學;2012年
6 桑望鑫;角色扮演類網(wǎng)絡游戲與自我同一性發(fā)展的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2年
7 畢月花;11-24歲藏族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發(fā)展特點及其與民族認同的關系[D];西藏大學;2012年
8 羅中;《上海孤兒》中的記憶與自我同一性構建[D];四川外語學院;2012年
9 常雯;自我同一性發(fā)展中的社會工作介入[D];蘇州大學;2012年
10 鄭秀娟;中學生存在焦慮與自我同一性的關系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9300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930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