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課堂評價言語行為的語用原則
本文關鍵詞:教師課堂評價言語行為的語用原則
【摘要】:教師課堂評價言語行為,既是一種人際交際行為,也是一種教育教學行為,所應遵循最基本原則的就是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是一種相互補益和負相關關系,教師應根據(jù)當下情景需要采取適當?shù)牟呗詫嵤┱n堂評價言語行為,以達到理想的評價效果。
【作者單位】: 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 課堂評價 言語行為 語用原則
【基金】:安徽省“十一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JG09028)
【分類號】:G424.1
【正文快照】: 教師履行教書育人職責的基本手段是言語表達。按照英國哲學家奧斯汀(J.L.Austin)的說法,人們說話本身是在實施某種行為,而這種行為是通過言語表達得以完成[。1]無論講授教學內(nèi)容,還是進行品德教育,無不在實施“言語行為”。“所謂言語行為就是用語言實施語用意圖的行為”[。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陳汝東;論言語道德[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2 陳藹琦;曾淡君;;用言語行為理論分析教師語言的語用功能[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01期
3 何學德;會話質量: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語境運用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年1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明;稱呼語的語用特征及其語用翻譯[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2 周方珠;論社交指示的翻譯[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3 詹全旺;;新聞言語行為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4 徐宏亮;稱呼語的社交指示功能[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5 王惠敏;;大學英語交際性聽力測試中的語用預設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6 陳宏;;文化導向型外語教學模式探索[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7 秦冬梅;;論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介入[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8 韓穎;;歧義結構的翻譯及其教學[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9 魏月紅;會話含義的語用闡釋[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10 牛小玲;;解讀語用學中合作原則的違反現(xiàn)象[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欒育青;;邀請語及應答語的跨文化比較[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二輯)[C];2008年
2 徐芳;;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3 邱林林;;委婉語功能的語用學研究[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4 游淑芬;;值得推薦的一本工具書——1995年新版《漢英詞典》[A];第二屆全國雙語詞典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6年
5 向朝紅;;英漢詞典語用信息處理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及分析[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三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6 于偉昌;;漢譯外來語言學術語標準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則[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7 李明;;詞典中的語用義及其局限[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8 楊文秀;;英語學習詞典中的語用信息——從LDOCE2到LDOCE4[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9 楊文秀;;學習詞典中的模糊限制語[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吳瓊;;翻譯教學與中學英語教學[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騰;民族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語際語語用能力及其培養(yǎng)模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龍翔;中國英語學習者言語交際中語用失誤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王春秀;現(xiàn)代俄語同義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張純輝;司法判決書可接受性的修辭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楊石喬;基于語料庫的漢語醫(yī)患會話修正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盧玉卿;文學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劉娜;哲學語用學視域中的教育實踐[D];南開大學;2010年
8 龍又珍;現(xiàn)代漢語寒暄系統(tǒng)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9 龔娜;湘方言程度范疇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陳靜;語用認知視角下的指稱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丹;語言學術語漢譯規(guī)范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王明亮;人稱指示映射現(xiàn)象的認知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許丹;英語廣告語中語用預設的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4 趙才華;會話含義及其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應用的實證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5 宋文平;現(xiàn)代漢語“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趙桂陽;現(xiàn)代漢語“不是X的X”結構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劉瑩;語用對等理論視角下漢語商標詞英譯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8 李燕玲;關聯(lián)理論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9 陳建林;基于語料庫的國際英語學習者書面語中使用模糊限制語的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王婷婷;從關聯(lián)翻譯理論角度分析林譯《浮生六記》的翻譯策略[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李娜;如何提高教師話語在英語課堂的作用[J];理論界;2003年06期
2 亢江瑤;運用言語行為理論分析英語教師課堂話語[J];文教資料;2005年24期
3 湯燕瑜,劉紹忠;教師語言的語用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靜;;論贊揚語及應答[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12期
2 陳申;;中學英語教師課堂評價言語行為的性別差異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年10期
3 唐霞;;“勸說”言語行為的語用分析[J];長沙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4 李強云;;論言語交際的恰當原則[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7期
5 梁好;;教師課堂評價言語行為的特征[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09年Z1期
6 郭莉;;語用原則在漢英的不同表現(xiàn)方式的一些思考[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8年03期
7 陸昌萍;;教師課堂評價言語行為的語用特征[J];語文建設;2009年05期
8 張玉上,岳好平;表達類言語行為作用下的語用原則[J];婁底師專學報;2002年03期
9 李松青;;語用原則與英語幽默[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3期
10 蘇燕萍;李芝;;淺談法律英語的特點及翻譯[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S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大津;;論言語行為“得體性”探討中的概念混亂[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2 唐炎;龔堅;郭禮;張新;;基于言語行為的體育教師課堂角色的實證研究[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3 胡友信;;“THANK YOU”用語的言語行為與作用[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4 胡范鑄;;中國新聞言語行為構成性規(guī)則的演繹分析[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趙永青;孫鑫;王琴;;“CCTV杯”英語演講中提問前過渡語使用的研究[A];全球化中的英語演講:挑戰(zhàn)與創(chuàng)新——首屆全國英語演講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榮曉光;;對一堂任務型公開課的若干反思[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英語專輯)[C];2006年
7 黃琰君;;對當前語文課堂評價的“冷”思考[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8 曾文雄;;對比語用學研究思考[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9 武白云;;激勵性評價需要彩色的泡沫嗎?[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語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10 聶桂蘭;;標語口號在鄉(xiāng)村——江西吉安鄉(xiāng)村戶外標語口號的田野調(diào)查[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山西襄垣縣第三中學 石麗青;課堂評價的藝術[N];學知報;2011年
2 山東省博興第二中學 彭勇 劉兆芳;課堂評價,請用最“美”的語言[N];學知報;2011年
3 樟樹市洋湖鄉(xiāng)敖洲小學 付蘭琴;讓課堂評價多些賞識[N];宜春日報;2011年
4 符禮科;課堂評價不能只有賞識[N];天津教育報;2011年
5 堯都區(qū)屯里小學 李曉霞;淺談小學數(shù)學課堂評價[N];臨汾日報;2005年
6 肅南縣紅灣小學 邢建英;淺談教師的課堂評價[N];張掖日報;2005年
7 童曙泉;本市試行新的課堂評價標準[N];北京日報;2004年
8 儀征市大儀中心小學 魏春玉;優(yōu)化課堂評價 切忌顧此失彼[N];江蘇教育報;2010年
9 ;新課程下課堂評價體系探討[N];中國教師報;2005年
10 沭陽縣第一實驗小學 趙玲;精心預設有效評價[N];江蘇教育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文兵;漢英維護言語行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樊小玲;漢語指令言語行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輝;促進學習的課堂評價結果處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呂晶晶;合意性原則與刑事庭審轉述行為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5 梁曉玲;現(xiàn)代漢語引發(fā)句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6 于秀成;漢語中非真誠性邀請行為語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金立;合作與會話——合作原則及其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8 趙明煒;會話的交互言語行為模式[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9 趙微;指令行為與漢語祈使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10 崔國鑫;語用視野下的會話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巍葳;俄語祝愿言語行為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3年
2 王麗梅;俄語疑問句的語用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2年
3 葉慧;漢語虛假言語行為語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4 劉君紅;中美電影中的恭維言語行為跨文化比較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5 郭晉媛;漢語教學語境下不贊同言語行為的語用學分析[D];山西大學;2004年
6 凌來芳;[D];安徽大學;2004年
7 程進軍;贊揚言語行為的跨文化研究:培養(yǎng)外語學習中的交際能力[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8 孫亞琳;從拒絕言語行為反觀外語學習對學習者文化身份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董臻;中美文化差異之言語行為比較——“承諾”的文化差異[D];大連海事大學;2003年
10 吳蓮英;中學語文教學矯正問題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8728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872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