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技術論文 >

中國學校德育課程近代化的三個特征

發(fā)布時間:2017-09-17 03:30

  本文關鍵詞:中國學校德育課程近代化的三個特征


  更多相關文章: 學校德育 課程史 德育近代化


【摘要】:本文通過對中國近代學校德育課程從修身科到公民科演進歷史的剖析,從文化學的視野揭示了學校德育課程近代化的三個特征:一是德育課程目標由圣賢人格到公民人格的轉換;二是德育內容選擇的中西文化價值取向;三是德育教科書從《修身》到《公民》的演進歷程和時代變遷,從而初步概括和提出了近代學校德育課程演進的歷史邏輯。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杭州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關鍵詞】學校德育 課程史 德育近代化
【分類號】:G41
【正文快照】: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強國之夢的追求。一批又一批中國新式知識分子和啟蒙思想家,以嚴復、康有為、梁啟超、陳獨秀和胡適等為代表,他們運用西方的學術知識體系解構中國傳統(tǒng)文化價值,在如何對待傳統(tǒng)道德培育現(xiàn)代國民人格上,不論是在“中體西用”的價值指導原則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天根;評點老子與嚴復對立憲的檢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2 王麗麗;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與讀者[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3 劉海峰;科舉制百年祭[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4期

4 王明偉;科舉制改革與晚清士人邊緣化[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10期

5 趙琳;論嚴復中西文化比較研究的特征[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6 劉平,彭是文;嚴復與科舉[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7 許亞非;傳統(tǒng)勤儉思想與當代道德建設芻議[J];西華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8 廖梅;清末民初儒學傳授途徑的現(xiàn)代化及其中止[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9 李承貴;論嚴復對中國傳統(tǒng)道德的改鑄[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10 李承貴;;西學視域中的中國傳統(tǒng)哲學——嚴復對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認知及其檢討[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章清;;省界、業(yè)界與階級:近代中國亞文化圈世界的形成——略論近代中國政治共同體形成的困局[A];中華民國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華民國史(1912—1949)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卷)[C];2002年

2 耿云志;;關于近代思想史的幾個問題[A];思想家與近代中國思想——第一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黃克武;;魂歸何處?——梁啟超與儒教中國及其現(xiàn)代命運的再思考[A];思想家與近代中國思想——第一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俞祖華;趙慧峰;;民族主義:近代三大思潮的并生系統(tǒng)與類型區(qū)隔[A];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主義——第二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趙慧峰;俞祖華;;嚴復與章太炎民族主義思想比較論[A];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主義——第二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艷國;破與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時期孔子及其學說的歷史命運[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王人博;中國近代憲政思潮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3 趙明;近代中國的自然權利觀[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向天淵;現(xiàn)代漢語詩學話語(1917—1937)[D];四川大學;2002年

5 蔣曉麗;中國近代大眾傳媒與中國近代文學[D];四川大學;2002年

6 岳龍;現(xiàn)代性境域中的傳統(tǒng)[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7 郭長江;中國近現(xiàn)代科學教育變革的文化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米華;早年毛澤東國民性改造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9 尹小平;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農(nóng)民改造的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10 蔣鐵初;中國近代證據(jù)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武增鋒;試論戊戌維新派西方文化觀的轉型[D];河北大學;2001年

2 杜衡;清末圖書出版新格局的形成及意義[D];蘇州大學;2001年

3 彭江;中國高等教育近代化歷程中的科學與人文之爭[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4 蔣浩;嚴復思想與近代中國哲學轉型[D];湘潭大學;2001年

5 劉岐梅;晚清改良思想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1年

6 陳友良;理性化的思考與啟蒙——嚴復思想體系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7 陳瑞;嚴復對中國近代教育思想的貢獻[D];安徽大學;2002年

8 夏忠龍;嚴復自由觀及其理論意義探微[D];黑龍江大學;2002年

9 彭世文;晚清士大夫覺醒與嚴復天演哲學[D];湖南大學;2002年

10 花宏艷;呂碧城思想及其詞作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思鳴;;學校德育走向21世紀的對策[J];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11期

2 ;為幸福加油——北京市朝陽區(qū)芳草地國際學校德育主題[J];班主任;2011年08期

3 董烈霞;試論內隱學習理論對學校德育的啟示[J];中學教育;2003年10期

4 ;張睿:學校德育應重視道德之知的傳授[J];中小學德育;2011年08期

5 易曉明;;關于學校德育的初級和次級社會功能[J];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07期

6 郭兆年;吳聲遠;;學校德育、教學融合的管理體系探索[J];中學教育;2002年04期

7 姚紅玉;;淺議國外道德教育對我國學校德育的啟示[J];價值工程;2011年24期

8 邱世兵;;試談“晏陽初精神”與川渝冀湘學校德育[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9 楊君;;盧梭道德教育思想對學校德育的啟示[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10 林寧;;從知性德育到生活德育的轉化[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俊生;;從“雙重人格”現(xiàn)象談學校德育的誤區(qū)[A];山東省師范教育學會2002年度師范教育研究優(yōu)秀成果論文集[C];2002年

2 白先同;郭志峰;;主體性德育模式試構[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3 吳建東;;略論德育是新世紀人才的道德基石[A];亞洲人才戰(zhàn)略與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戰(zhàn)略論壇文庫[C];2001年

4 李暉;趙慧敏;;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大學生公民教育與人的發(fā)展[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中)[C];2011年

5 李壽全;;試析新時代學校德育工作的八個“性”[A];福建省陶研會2001年工作會議專輯[C];2001年

6 王亞然;;德育視角下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宋君;;誠信辦學 雕鑄希望[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8 楊建興;;徐霞客知識競賽啟動暨徐霞客精神宣講團成立[A];徐霞客研究(第21輯)[C];2010年

9 李成才;;關于學校誠信教育幾個問題的思考[A];2003年“求實、創(chuàng)新、發(fā)展——面向新世紀的廣西精神文明建設”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10 高永平;;完善教育體系 全力推進民族精神教育[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階段性成果集(華東卷)[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俊嫦 米道寬;全州學校德育暨安全工作會召開[N];阿壩日報;2010年

2 吳越;學校德育如何面對挑戰(zhàn)[N];天津教育報;2010年

3 夏婧邋鳴琦;全國學校德育發(fā)展路向研討會在陜師大召開[N];陜西日報;2008年

4 中國山東省委高校工委 田建國;新世紀學校德育的新課題[N];中國教育報;2001年

5 逯陽;加強學校德育 提高德育實效[N];中國信息報;2004年

6 山東省曲阜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張良才;學校德育應在提高時效性上下功夫[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7 金柯;30個項目聚焦學校德育[N];解放日報;2004年

8 記者 畢全忠;天津推進學校德育創(chuàng)新[N];人民日報;2000年

9 本報記者 王淑軍;學校德育應對挑戰(zhàn)[N];人民日報;2002年

10 常曉紅;倡導文明行為深化學校德育[N];東營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朱曉宏;學校對學生道德成長影響之檢討[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亞芳;英國的學校德育[D];浙江大學;2002年

2 陳江土;淺議21世紀我國學校德育的改革與發(fā)展[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3 戴靜;中美學校德育的比較及對中國學校德育的啟示[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4 劉敏;當前青少年流行文化對學校德育的影響與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朱彩萍;網(wǎng)絡環(huán)境對學校德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6 郭翡;論朱熹德育思想對我國當代學校德育建設的價值[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7 王志海;班級共同體建設:學校德育優(yōu)化的有效途徑[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金洙成;儒家思想對中韓學校德育的價值及啟示[D];延邊大學;2001年

9 孫自強;學校德育回歸生活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10 李慧玲;教會學生道德選擇[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86702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86702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e7c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